學校簡介
2010年秋季在校學生 641 人,女341人,少數民族學生237人,女118人,外鄉借讀117人,女76人,少數民族學生28人,女17人。其中七年級238人,女116人;八年級221人,女135人;九年級182人,女90人。現有教職工70人,其中專任教師 52人。
辦學目標
質量優、負擔輕、特色明、環境美
辦學方向
長期以來,我校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特別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形勢,劉集中學全體教職工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依法治校,素質教育的環境已經形成。歷任領導班子協同全體教職員工,將劉集中學打造成家門口的優質學校。
教育改革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為了激發辦學活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我們堅持在改革中求發展。學校制定了《劉集中學三年發展規劃》、《劉集中學教育教學改革實施方案》,從觀念的轉變、管理體制改革到激勵機制、競爭機制、考試測評制度的制定,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造條件。為了增強素質教育的實效性,學校每年制定《研究性學習實施計畫》,每位教師每學期制訂詳細的實驗項目及課題方案,學校廣泛開展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手段等方面的教研教改實驗活動,總結推廣優秀教學成果,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益。董誌喜、張進忠、戚興光、郝二勇等老師教研論文先後在省、市、縣獲獎。每學年分別進行教齡五年以上和五年以下教師的優質課評選活動和教學新秀評選活動,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
基礎設施
劉集中學創建於上世紀二十年代,校園占地面積近25000平方米,位於劉集鄉劉集村。是積石山縣北片的一所中心國中。學校在上級領導支持下,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引進民資,學校相繼建成了,教學大樓、、學生宿舍樓,餐廳樓,按標準裝備了理化生實驗室、、多媒體網路教室,,建成了校園廣播系統,完善了校內道路設施,校園綠化,新建了標準化籃球場、操場,添置了體育器材和圖書資料等。另有宋慶齡基金會捐建的螢火蟲樂園。這些硬體實施的添置為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了堅定的物質保證。
展望未來
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積石山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是甘肅省唯一的多民族自治縣,2010年3月份開始,實施了從幼稚園到高中的“全免費”教育。
由縣財政出資2300萬元,配合國家的“兩免一補”政策,對全縣所有學生實施教育“三包”,即包吃、包住、包學習費用。這項政策包括:對於不能享受到國家“兩免一補”政策的國中和國小寄宿生每生每天補助5元生活費;高中寄宿生免收住宿費,並對每生每天補助8元生活費;高中生、在園幼兒免除學雜費、課本費,國中和國小學生由學校從公用經費中提供作業本,實行零收費。
2011年初,又提出了“三名”工程,即名學校、名教師、名校長在全縣範圍內掀起了新一輪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高潮。面對此機遇,劉集中學在校長陶學乾的帶領下穩步前進,在2012年2013年連續兩年的中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並結合學校實際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二三四”教學模式的形成和師生談心活動,四個喜歡的提出實施,給學校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歷史回顧
積石山縣保全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劉集中學位於小積石山南麓的劉集鄉中部, 農村初級中學。學生來源於劉集鄉及石塬鄉、柳溝鄉、大河家鎮等。該校始建於民國16年(1927年),初為義學,後為初級國小。民國18年因兵燹停辦,1931年重建。文革期間改為九年制學校。1973年中國小分設後,國小搬遷到中學南面。1973-1979年該辦為完全中學,為臨夏縣第四中學。1980更名為劉集初級中學。1931年以來馬登山、孟景、樊宗義、馬玉龍先後任校長。1941年青海回教教育促進會建立完小,馬明孝任校長。1943年後包海翔、馬占英、馬正英、先後任校長。1955年後,校長依次為姬國俊、王有偉、魯家寶、吳宗海、陳 永禱、楊廷秀、趙廷秀、孔自和、劉永福、傅憲文、陳孝賢、馬子章、馬明信、寵有珠、董國義 、樊永明、韓明、祁勇、陶學乾、何紹雲(代理)。曾獲得全縣先進單位,州級園丁獎。劉集中學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校長和走出了一批以牛成寶為代表省級優秀骨幹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