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索爾斯基傳

穆索爾斯基傳

穆索爾斯基 mussorgsky,modest(1839.3.21—1881.3.28) 19世紀第一批以俄羅斯民歌為創作基礎的著名俄國作曲家之一。其歌曲和歌劇以現實主義為特點,人物刻畫鮮明,深刻反映了俄羅斯生活。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索爾斯基的音樂語言大膽獨特,和聲與配器別具一格而簡煉,作品雖不多,但對後世作曲家有深遠影響。父為地主,曾祖母是農奴。自稱幼時聽保姆講俄國神話故事對他是最大的創作動力。母為優秀鋼琴家,隨母學鋼琴,7歲就能演奏李斯特簡單的鋼琴曲。1849年隨父去聖彼得堡,入彼得-保羅學校,為以後入軍界做好準備。與此同時,從格爾克學習音樂。1852年入帝國禁衛軍士官學校,又初試作曲,並對文學、歷史、繪畫、哲學,科學、天文學以及神學均甚愛好。1856年任禁衛團少尉,結識作曲家鮑羅丁。同年冬,又接觸到格林卡的音樂,更加深其作品俄羅斯化的傾向◇投巴拉基列夫門下,遂退出軍界,立志專事音樂。1866年作一套關於普通人的歌曲,創作漸趨成熟。1868年開始作聲樂套曲《保育室》和為果戈里的《婚事》第一幕配樂。1869年根據普希金的著作自編腳本,完成歌劇《鮑里斯·戈東諾夫》,但帝國歌劇院拒絕上演;1872年8月完成第二稿,終於在1874年2月在聖彼得堡首演。1872年與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同住◇遇詩人庫圖佐夫,受其激勵寫有兩組憂鬱的聲樂套曲《沒有太陽》(1874)和《死之歌舞》(1875~1877)。1865年喪母,同住一室的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又在1872年結婚離去,因而生活孤寂,潦倒嗜酒。身後遺下未完成歌劇稿《霍萬希那》,後由里姆斯基-科薩科夫完成。

作者簡介

漢斯·克里斯托夫·沃布斯,1927年生,先生在格萊夫斯瓦爾德和柏林洪堡大學攻讀音樂學、日耳學和藝術史,後獲博士學位。多年來作為音樂家生活在漢堡。出版的書籍有《現代歌劇的世界成功》(柏林1967年)、《蒸汽音樂會。漫畫中的19世紀的音樂和音樂生活》(威廉港1982年)。為本系列作者還著有《費利克斯·孟德爾頌-巴托爾迪》、《洛爾青》。

穆索爾斯基穆索爾斯基

目 錄

前言
童年和青年時代
通往大師之路
走向孤獨
歌劇
《薩朗波》
《結婚》
《鮑里斯·戈杜諾夫》
霍萬興那
《索羅欽集市》
歌曲
管弦樂作品
鋼琴作品
注釋(引文出處)
年表
對穆索爾斯基的評論
作品目錄
作者簡介
圖片來源
參考書目

基本信息

·語言:簡體中文
·出版時間:2004-10-01
·版次:1
·總頁數:190
·印刷時間:2004-10-01
·字數:
·ISBN:9787103029497
·大小:
·裝幀:簡裝
·紙張:膠版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