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成蟲![稻褐眼蝶 幼蟲及成蟲外型圖](/img/a/4e8/nBnauM3XwgjN5UDMwgzNzczM0MTMyQTMxMDMwADMwAjMxAzL4czLwc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球形,直徑約0.9mm,淡黃色,表面有微細網紋。
幼蟲末齡幼蟲體長32~40mm,近紡錘形。頭大,灰黃色,有1對鮮紅色長角狀突起,形似龍頭;突起基本黑色且有皺紋。胸腹部鮮綠色,背線濃綠色,兩側具3~4條不明顯的縱紋;各節多橫皺,在皺面有橫排的深綠色小顆粒。腹部末端有1對後伸的尾角。
蛹長15~17mm。初綠色,後漸變灰綠至褐色。腹部背面弓起,似駝背。
發生規律
稻褐眼蝶的生活年史尚未搞清。成蟲於上午羽化,不很活潑,畏強光,白天多隱蔽在稻叢、竹林、樹蔭等蔭蔽處,早晨、傍晚外出活動,交尾也多在此時進行。卵散產,多產於稻葉上。老熟後即吐絲將尾部固定於葉上,然後捲曲體軀,倒懸脫皮化蛹。一般在山林、竹園、房屋邊的稻田受害較重。
防治方法
一是在稻褐眼蝶幼蟲高峰期,25%天達滅幼脲1500倍,或天達2%阿維菌素3000倍液均勻噴霧,也可每畝用1.5%殺螟松粉劑2千克,拌細泥粉20千克撒施;
二是在防治稻縱卷葉螟或稻弄蝶時兼治稻褐眼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