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養魚

稻田養魚

田魚,是淡水魚中的一絕,由鯉科魚類深化而來,因自古在稻田中養殖,故俗稱“田魚”。色彩豐富,有紅、黑、花、白、青、粉等顏色。雖出自稻田而無泥腥味,肉質細嫩,味道鮮美,鱗片柔軟可食,營養十分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利用稻田水面養魚,既可獲得魚產品,又可利用魚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排泄糞肥,翻動泥土促進肥料分解,為水稻生長創造良好條件,一般可使水稻增產一成左右。1990年中國稻田養魚面積達67多萬公頃,平均畝產魚50千克左右。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稻田養魚

稻田養魚稻田養魚

一種淡水魚類飼養方式。中國在水稻田中養魚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年左右。但長期以來只見於某些偏僻山區,技術水平和產量都低。

20世紀50年代中國稻田養魚面積曾達1000萬畝。以後隨稻田耕作制度的變化和化肥、農藥用量的增加,稻田養魚面積大幅度下降。70年代以來,又逐步恢復。1984年的飼養面積近1000萬畝。稻田養魚在日本已有約100年歷史。從20世紀初開始,印度、馬達加斯加、蘇聯、匈牙利、保加利亞、美國以及亞洲一些國家都進行了稻田養魚,但以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較為盛行。

飼養對象

傳統飼養對象主要為鯉。現中國提倡以養草魚為主,鯉、非鯽及其他魚類亦有飼養。放養草魚苗,可使魚苗和稻在稻田中共同生長:一方面,魚攝食雜草和害蟲,魚的糞便肥田,可使水稻增產,多的達10%以上;另一方面,又能獲得進一步養殖商品魚的魚種或直接供出 售的食用魚。

飼養方法

養魚前須將稻田田埂加寬、加高到50——67厘米,並拍打結實;同時開挖繞田埂的魚溝、魚溜,挖出的秧棵密植在靠埂一行中,形成籬笆狀的稻牆。這樣既彌補了挖溝溜時損失的面積,又可防止大雨漫埂時逃魚的危險。進出水口須安裝攔魚柵。稻田養魚應以水稻為主,兼顧養魚。這一指導思想是根據稻魚共生理論,利用人工新建的稻魚共生關係,將原有的稻田生態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轉化,達到水稻增產魚豐收的目的。根據促進水稻增產兼顧養魚的指導思想,我們認為稻田養魚應以草魚為主(50%-70%),因地制宜搭配一些鯉和尼羅羅非魚等。

水稻養魚水稻養魚

草魚是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又是典型的雜食性魚類,在有適口的動物性食料時,它先吃動物性的後吃草料,如蕪萍與孑孓—起放入水中,草魚先吃孑孓後吃蕪萍。體長10cm以後,轉入以食高等水生植物為主。目前稻田裡所知的常見雜草有30-50種,其中輪葉黑藻、苦草、小茨藻、菹草、眼子菜、聚合草、嫩蘆葦和禾本科植物以及淹沒在水中的陸生高等植物的莖葉都是草魚最喜吃的天然餌料。可是在沒有喜食型的草料時,其他水生植物也都可攝食,即所謂迫食型草料。此外,商品飼料草魚也很喜食。

草魚在幼魚階段,完全以動物食料為生,體長1cm左右的魚苗,食物主要還是以小型浮遊動物以及小型水生昆蟲的幼蟲為食,長達夏花魚種時,就逐步轉入草食性了。

草魚種,其腸內主要食物組成為水生植物占40%-50%,水生動物和昆蟲占20%-40%。據報導,取食紅蟲(枝角類)的夏花草魚生長甚快,其日增重率為11.55-14.3%;取食浮萍次之,為7.3%-8.2%;取食豆餅的最慢,為4.9%。隨著時間的推移,草魚長大,雜草長出來,即被草魚吃掉,其除草既經常又徹底。每平方米麵積放2條草魚就能控制住雜草生長,故不用人工除草和投餵任何飼料。據試驗得知,草魚的回收率為94.77%,畝產35.73kg,草魚的成活率和畝產量均高於其他魚類

利用稻田養魚有兩種不同類型:

①放養魚種。只要大水不淹、天旱仍有水灌溉以維持一定水位的早、中、晚稻田均可放養魚種。在早稻田中尤適宜放養,一般在插秧3——4天后進行,此時恰值魚苗適口食料──浮遊動物豐富的時期,對魚苗生長十分有利。每畝放養魚苗(仔魚)一般為2000尾左右。在中稻或晚稻田中放養7厘米以下的“夏花”一般每畝800——1000尾。

②養食用魚。凡只種一季水稻的冬閒田、冬囤水田和湖區的低洼田都可養食用魚。先在單季稻收割稻穗後即灌水加高水位,淹沒稻草使其腐爛,以培育浮游生物。然後投入草魚種並搭配鰱、鱅等進行混養。一般需投餌料,到翌年插秧前捕起,不足上市規格的可作為大魚種供池塘、湖泊養成商品魚。

日常管理

管理的關鍵是防止大雨時逃魚。此外在施用化肥作為追肥時注意用量適當,分片間隔施放。農藥應選用高效低毒的,用量要按規定並須噴撒在稻葉上而不噴入田水中。在水鳥、水蛇、水鼠、水獺多的地方,應設防護裝置防止捕食魚類。捕撈時可在夜間緩慢放水,使魚游入魚溜後於早晨捕撈

農田建設

選好養殖的水田

要選擇水源充足,水質好無污染,灌排方便,耕作層深厚不漏水的田。

加高加固田埂

養魚稻田四周田埂在春耕前用開挖魚溝的下層硬土進行加高、加寬、加固。

開好魚溝、魚坑

在養魚稻田四周田埂80-100公分的地方開挖環田魚溝,並根據田塊大小再開挖“十”字、“井”字形中心魚溝,魚溝深30公分,寬40公分,同時在靠近進水口的田角或田中心挖一個深一米,面積約3-5平方米大的魚坑,以備魚棲息

做欄魚柵

為防止逃魚,在魚种放養前,須在進、出水口設定較牢固魚鑽不出去的欄魚柵。

消毒和施肥

冬季開挖魚溝、魚坑或舊的魚溝、魚坑修整時,每畝要用60斤以上的生石灰撒施消毒,撒石灰時田中應無積水,撒施後一星期再灌水,並畝施600斤腐熟糞肥培肥水質,再過4-5天后放養魚種。

好處

稻田養魚是利用稻田淺水環境,在種植水稻同時,養殖魚蝦等水產品。

稻田養魚好處很多,主要有:投資少,收入多;除草滅蟲,利於水稻生長;提高水田肥力,改良土壤;農田花工少等。

近年來,在總結傳統稻魚共生經驗基礎上,我省探索總結出一套被民眾稱為“千斤稻百斤魚”的溝坑式稻田養魚模式,畝均增收千元以上,為我省農民特別是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提供了好路子。

一是穩糧增產作用明顯。溝坑式稻田養魚,坑溝約占稻田面積10%,從常理上來看,這會減少水稻產量,但試驗結果表明,水稻產量不減反增。種稻不養魚的對照田水稻畝產為410公斤,而採用溝坑式稻田養魚的稻田水稻平均畝產達450.9公斤,增產10%。究其原因,一是把魚溝和魚坑占去的稻秧密插在溝、坑周邊,表面上看占了稻田10%面積,但插秧數量只減少5%左右;二是魚在溝坑式稻田中的廣泛活動,能除草吃蟲、鬆土施肥,促進水稻尤其是環溝邊水稻的生長,提高稻谷飽滿度。

二是農民增收作用顯著。據溫州海洋與漁業局提供的數據顯示:從養魚稻田與未養魚的對照田投入產出統計結果來看,養魚稻田畝均產稻450.9公斤、產魚57.7公斤,畝產值2813.16元,扣除各項開支1482元/畝,畝淨利潤1331.16元;對照田畝均產稻410公斤,畝產值820元,各項成本676.5元,畝淨利潤僅為143.5元。每畝養魚稻田可為農民多增收1187.66元,增收效果非常明顯。

三是環境改善作用突出。從試驗情況來看,養魚稻田與未養魚對照田相比,化肥使用量減少44.4%,農藥使用量減少60%。在魚收捕後,經檢測,養魚稻田的土壤有機質含量達30.43克/公斤,比對照田(27.06克/公斤)高出12.4%。可見,稻田養魚對增強土地肥力、改善農田生態環境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稻米品質和質量安全水平也得到提高。

如何捕魚

當稻田養魚的魚、稻雙收之時,是先收稻、後捕魚,還是先捕魚、再收稻,這要看當時的具體情況。如深水田、冬水田、寬溝田、回形溝田,收稻之後還要繼續養魚,則先收稻穗,留下部分稻稈肥水養魚。

一般稻田養魚,需先捕魚,待稻田泥底適當乾硬之後利用收割機收稻。這種捕魚,在稻田比較平整,田中魚群能順利隨排水進溝到溜,才便於捕撈;否則有部分魚或少量魚在田中擱淺會造成損失。所以捕魚中應適當檢查田中、溝中是否還有留魚,如有可進行人工捕捉。

如果先排水集魚割稻再捕魚,或同時進行則比較直觀,捕魚徹底。

為了有效、快捷、安全捕魚,需要一定的工具和設備。其中包括撈海、抄網或小網、魚桶、網箱。這些小魚具和簡單設備,可以自行製作(參照本書養魚工具問題解答)或用通用設備代替

捕魚前,要先疏理魚溝、溜,使溝、溜通暢,然後緩慢放水,使魚落溝,加上適當驅趕到魚溜,再用小網、抄網或撈海輕輕地捕魚,集中放到魚桶,再運往附近塘、河的網箱中暫養。如果魚多,一次性難以捕完,可再次進水集魚排水捕撈。之後需檢查溝、溜和腳坑中是否還留有少量魚並捉淨。

魚進箱後,洗淨餘泥,清除雜物,分類分規格,對於不符合食用標準個體的魚種,轉入其他養殖水面,以備翌年放養需要。

在捕魚過程中,要注意保護魚體,及時放入網箱,魚種要儘量減少受傷和死亡,成魚要保持活魚上市

如何管理

稻田養魚的成敗,與管理有很大關係。管理除嚴格按稻田養魚和種稻的技術規範實施外,每天需要通過巡田及時掌握稻、魚生長情況,並針對性地採取管理措施。特別是在大雨、暴雨時候要防止漫田;檢查進、出水口攔魚設施功能是否完好;檢查田埂是否完整,是否有人畜損壞,有無黃鱔、龍蝦洞漏水、逃魚;有無鼠害、鳥害,並及時採取補救措施。

一般在傳統稻田養魚的區域,已形成公共秩序,管理較為單純;而新區則較為複雜,往往需通過技術與行政措施相結合才能奏效。為了便於管理,以成片、成大片開展稻田養魚有利於管理。

此外,當稻田養魚的魚种放養密度較大、魚產量較高(投餌型)時,也有魚病發生。主要是做好預防,即定期對魚溝、魚溜利用殺蟲劑、殺菌劑消毒,以清潔水質。發現魚病對症治療(詳見本書有關問題解答)。值得注意的是,稻田水不深,溝、溜水體小,需慎重用藥,注意藥性,嚴控藥量和妥善施用,以求既能防治魚病,又不中毒死魚。

如何投餌

稻田養魚分不投餌和適當投餌兩類。不投餌即純粹利用稻田天然餌,魚种放養少,魚產量較低;適當投餌即在魚溜和固定某段魚溝中投餌,魚种放養密度較大,產量較高。

所謂適當投餌,即根據放養的魚種種類、食性及其數量,按“四定”投餌法,投餵精料或草料。一般精料占魚總體重(根據魚體、大小估算)的5%左右,草料占草食性魚類總體重的20%-30%,並根據天氣、魚的吃食情況增減,以免不足或過多浪費而影響水質。

成功實例

鎮賚縣稻田養魚獲得成功

鎮賚縣利用稻田養魚、泡塘養蟹獲得成功。到目前,全縣已發展稻田養魚3800多畝,水產品產量將達到7.6萬公斤,產值將突破60萬元;各種類型養蟹面積達到10萬畝,產量達到12.5萬公斤,產值將突破500萬元。

鎮賚縣開展了科教興漁戰略,重點實施了漁業科技入戶工程,今年選定3戶養殖大戶作為漁業科技入戶重點示範戶,重點支持稻田養魚泡塘養蟹,養殖過程進行全方位技術幫扶指導。漁業科技入戶工程實施以來,新品種、新設備、新技術在重點示範戶中得到廣泛的套用,大大增加了養殖效益、重點示範戶成為養殖技術交流的載體,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奠定了基礎。

嘎什根鄉二力把村村民張雙從去年開始利用稻田養魚,在去年稻田養魚基礎上,今年完善配套養殖稻田工程150畝,在縣水產部門的技術指導下,重點發展平板式稻田培育魚種養殖模式,同時與130畝高標準人工池塘相結合,形成以稻田養秋片魚種和池塘成魚套魚種相結合的循環養殖模式,經濟效益十分可觀,嘗到了科學養魚的甜頭。張雙今年春季共投放鯉、、草、花白鰱夏花50萬尾,秋片產量達到4萬公斤,獲利8萬元。其中池塘投放夏花44萬尾,產量3.5萬公斤,獲利6萬元;稻田投放夏花6萬尾,產量0.5萬公斤,獲利2萬元。

劉學民,2006年在五棵樹鎮承包經營17口池塘,面積160畝。3年來,在縣水產部門科技指導下,重點發展了池塘養蟹和池塘魚種生產,池塘養蟹獲得成功。在他的示範帶動下,全縣10萬畝河蟹產業健康發展。今年,縣水產技術推廣站在劉學民養殖場實施池塘魚蟹混養技術,示範面積110畝,投放蟹種300公斤,草魚春片1100公斤,鯉夏花11000尾,花白鰱夏花5000尾。目前,河蟹已經進入市場銷售,成蟹產量達到1200公斤,產值實現4.8萬元;魚產量達到6250公斤,產值實現5萬元。魚蟹總產值將實現9.8萬元,淨利潤5.1萬元。

稻田養魚、泡塘養蟹示範成功後,周邊農民紛紛前來取經學習,開始發展稻田養魚、泡塘養蟹。農(漁)民們說:“今年稻田養的秋片魚種不但可以滿足明年的稻田養魚需要,還能賣一部分增加收入,我們喜歡投入少、好管理的致富項目。稻田養魚和泡塘養蟹這兩個項目非常好。”

技術細則

稻田工程養魚技術是近年在傳統稻田養魚的基礎上,經過技術開發、試驗研究、完善和提高,逐步形成的水產養殖新技術。此項技術可有效地利用稻田生態條件發展水產養殖業,在不與種植業爭地的基礎上增產水產品。在稻田內養殖水產生物,還具有節水、節地、節肥(少施化肥)、除害、除蟲、疏鬆土壤、提高稻田蓄水灌溉和抗旱能力等多重作用,是一項生態農業生產技術。因此,稻魚工程技術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中正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一)田塊選擇

選擇水質清潔、水源充足、排灌方便、保水保肥性能好,不受旱澇影響的田塊。

(二)田間工程設施

1、開挖魚溝、魚凼的必要性及技術要求。

水稻生長期必須經常調節水位,乾濕兼顧,稻田淺灌和曬田是水稻高產栽培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為解決稻魚用水矛盾,必須在插秧前開挖魚溝、魚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於魚類生長及種稻施肥、灑藥。

①魚溝:深度為50—80㎝,寬為50—100㎝為宜,魚溝要與魚凼相連,根據稻田形狀和大小,確定開挖魚溝的條數和排列形式,一般可呈“十”、“井”、“田”字形,每條溝要直,有利於排水通風、透光。

②魚凼:可開挖在田角或田中央,深度為1—1.5米,面積占稻田面積的5—8%為宜,形狀可為長方形、正方形或圓形。

2、加高加固田埂。養魚稻田需在插秧前結合開挖溝、魚凼,將田埂加高至50—70㎝,加寬至40—50㎝,並捶打結實,確保不會發生滲漏或塌陷

3、進、出水口設定攔魚設施。養魚稻田進、出水口應開設在稻田對應角,並設定欄魚柵,用竹篾或尼龍網等製作。

(三)魚種投放

稻田養魚一般在栽秧後7—15天,秧苗返青後開始投放魚種。以放養草魚、鯉魚和鯽魚為主。規格以50—100克/尾的大規格魚種為好,每畝投放10—20公斤為宜。魚種下田前可用濃度為3%—5%的食鹽水浸泡3—5分鐘進行魚體消毒。

(四)飼養管理

1、人工投餌的必要性。稻田水淺,天然餌料有限,為提高稻田養魚的產量,必須補充人工餌料,如菜籽枯、糠麩或配合飼料等。投餵人工餌料時應堅持做到“定時、定位、定質、定量”。

2、用水管理。水稻生長初期,水位保持3—5㎝,讓水稻儘早返青,水稻生長中後期,水位保持在15㎝左右。

3、日常管理。稻田養魚的日常管理關鍵是防漏和防溢逃魚。因此,必須經常巡視田埂及檢查攔魚網柵,特別是大雨天要及時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網柵的雜物,以利於排注水暢通。稻田中田鼠和黃鱔都會在田埂上打洞,造成漏水逃魚,應仔細檢查及時堵塞。

4、田間施肥管理。為解決降水施肥時對魚類造成的威脅,可採用段間隔施肥法。即一塊稻田分兩部分施肥,中間相隔2天左右。施肥原則一是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二是重施基肥,輕施追肥。

5、田間施放農藥管理

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廣譜性的農藥,禁用對魚類有劇毒的農藥。藥應儘量噴在禾苗上,選擇晴天施藥,切忌下雨前施藥。

注意事項

1、建設稻田工程,開廂挖溝時,應依水流或東西向開挖魚溝,以利排洪,有利稻田通風透光,增加稻穀產量。

2、水稻治蟲用藥要恰當,敵百蟲、敵敵畏等農藥不能用,其它低毒高效農藥的使用,要對魚類沒有危害,並採用噴霧的方法,用藥後要及時換水。

低洼兩用田種養新模式

低洼兩用田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發展勢頭較好。廣大民眾先後根據各自條件創造了許多種養模式。有的以種為主,有的以養為主,有的則種養結合,各種模式效益不等,現選擇兩種高效種養模式簡介如下。

(1)藕稻兩茬種植模式技術要點

該模式為上半年栽培早熟藕蓮,下半年種植晚稻。其優點在一年兩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經作與糧食兼顧,巳投入較少,經濟效益較高。本模式適用於地勢較高體位很繞,耕作層在30cm左右,縣田塊較小的兩用農田。

①藕蓮栽培要點

該模式藕蓮栽培關鍵在於選好品種,重點在於早管促早發。藕蓮品種應選用淺水藕中的早熟品種,鄂蓮一號等,切忌中、晚熟品種。3月下旬栽植,適當密植,畝用種量200kg,基肥用量均為早稻的兩倍。藕田管理要早抓促早發,追肥用量基本與早稻持平,科學控制水位,並加強病蟲害防治。小暑前後即可採取嫩藕,大署前後採挖完畢,畝產鮮藕的1000kg。

②晚稻種植要點

晚稻應選用中熟或早熟的優質晚雜優品種,按大暑前後插秧和品種特性要求,適時稀插有壯種,適當增加用種量。上蓮藕田芳施肥較多,本茬切忌多用追肥,以防發生病蟲及倒伏,適施鉀肥。晚稻產量一般可達500kg左右。

③經濟效益

本模式上半年畝產鮮藕1000kg,因上市早價格高,畝創產值約2000元。下半年畝產稻穀500kg,創產值620元。全年畝產值可達2620元,一般藕農均會自留藕種,畝純收入在2000元上下。藕田用肥量較大,若土壤不夠肥沃,必須具備充足肥源。同時,挖藕與早稻收割相遇,勞力比較集中,也須注意銷售市場

(2)珍珠肉鴨綜合養殖

該模式為兩用田傍圈養肉鴨,水中育珠養魚;鴨糞及殘料肥水培養浮游生物,供育珠蚌及濾食性魚類攝食等;最終產品為珍珠、肉鴨和副產品魚類。其優點在水陸綜合養殖,自具穩定的肥源,飼料分兩個層次充分利用,產出大,經濟效益顯著;但投入較大,風險性也較大。本模式適用地勢較低和水位較深的兩用農田,直較長時間經營。

①珍珠養殖要點

有珠用蚌選用三角帆蚌,生產品種為片狀有核珍珠。切實抓好珍珠接種質量,按每畝水面吊養800隻育珠計算地總吊養量。鴨糞應強地漚發酵處理,不得直接施用鮮糞。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0~25cm,並要求活、爽。切實搞好蚌病預防。有核珍珠培育一般1.5年為一個生產周期,每畝水面年均產有核珍珠2.6kg。

②肉鴨飼養要點

雛鴨(4周齡內)飼養條件要求較高,應另集中建舍飼養,他邊只圈養青年鴨。鴨種可選瘦肉型的法國番鴨北京鴨,但北京鴨稍肥。每畝水田配養青年鴨100羽左右,分別按8隻/m2、6隻/m2和1隻/m2興建鴨舍、鴨灘、水囤。鴨舍最好座北朝南,若水面較大則分選舍址。鴨飼料可採用市售的配合飼料,也可根據肉鴨飼養標準自製混合飼料。要注意鴨病防治。一般每2-3個月可出舍肉鴨一批。

③副產品魚類養殖要點

為充分利用水體,本模式可搭養少量魚類,魚產量根據水深控制在100-150kg。品種直以中下屬吃食性魚類為主,自原則上不投放,視情況增投人工飼料。兩用田池塘用藥應兼顧河蚌和魚類,凡對蚌類敏感的藥物應慎重使用。

④經濟效益

兩用田池塘配養的肉鴨以每年出舍3批計算,每畝水面年出舍肉鴨300羽,產值約8100元。每畝水面年平均產值產有核珍珠2.6kg,產值約3300元。副產品鮮魚畝產125kg,產值約800元。2個養殖項目合計每畝水面年產值達12200元。純收在2900元左右。

(3)飼養管理和病害防治

低洼兩用田水產養殖技術模式的飼養管理和病害防治方法同池塘養殖技術的方法,在此不敘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