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集中學

程集中學

宿松縣程集中學,1958年創建,當時為初級中學。1970年首次招收高一學生。程集中學是一所全日制省級示範高中,坐落在泊湖之濱的長鋪鎮,距縣城約10公里,占地124畝,建築面積36000多平方米。現有48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167位教職工,其中高級教師46人,中一教師57人。學校環境優雅,設施齊全,管理科學,運作規範,師資雄厚,教風穩健。

基本信息

程集中學

皖鄂贛之交,大別山之尾,有一顆明珠,就是安徽省示範高中——宿松縣程集中學。程集中學是一所全日制省級示範高中,坐落在泊湖之濱的長鋪鎮,距縣城約10公里,占地124畝,建築面積36000多平方米。現有48個教學班,3000多名學生,167位教職工,其中高級教師46人,中一教師57人。學校環境優雅,設施齊全,管理科學,運作規範,師資雄厚,教風穩健。

學校簡介

程集中學程集中學

程集中學是一所全日制省級示範高中,坐落在泊湖之濱的長鋪鎮,距縣城約10公里,占地124畝,建築面積36000多平方米。現有56個教學班,4000多名學生,180位教職工,其中高級教師56人,中學一級教師68人。1958年創辦時,名為程集初級中學。1970年首次招收高一新生,更名為程集中學。1978年被定為“安慶地區重點中學”,1987年地市合併後改稱為“安慶市重點中學”。1986年學校榮獲國家教委授予的“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和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領導小組授予的“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稱號;1988年4月被國家教委確定為教育改革試點學校,同年8月被省教委確定為安徽省德育改革試點學校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第三周期人口教育項目試點學校,同年7月再次被評為“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1989年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1995年在全省人口教育試點學校綜合評比中榮獲第三名;1997年被省綠化委、省教委聯合命名為“花園式學校”;1998年榮獲華東六省

一市“東華杯”化學競賽安徽賽區團體第一名並喜捧“東華杯”;2001年通過省示範高中辦學評估,2002年5月初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級示範高中”;2004年被評為“安慶市綠色學校”;2006年3月被評為“安徽省綠色學校”。自1978年起學校為高校輸送學生近萬人,每年一個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名牌大學就讀,大學畢業後被分配到國家各級重要部門工作;不少學生讀碩士、讀博士並出國留學。畢業回鄉的學生許多成為柑桔種植、水產養殖、糧食生產等專業戶,成為鄉鎮企業的骨幹和村幹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安徽日報》、《安慶日報》、《人民教育》、《安徽教育》和中央電視台曾先後多次報導程集中學的教改情況。

程集中學校歌

榜上有名,腳下有路

詞:賀東久石松林

曲:羊鳴

橫山綿綿,湖水泱泱,程集中學是我們成長的地方

榜上有名,我們心中理想

腳下有路,我們胸懷寬廣

我們拼搏進取,我們放歌四方

程集中禮品挽起臂膀飛翔

橫山綿綿,書寫我們的詩行

湖水泱泱,奏響我們的樂章

橫山綿綿,湖水泱泱,程集中學是我們騰飛的地方

榜上有名,我們實現期望

腳下有路,我們自立自強

我們長征接力,我們再創輝煌

程集中學揚起風帆遠航

橫山綿綿,書寫我們的詩行

湖水泱泱,奏響我們的樂章

嘿,嘿,奏響我們的樂章

師資力量

學校現設教職工代表大會、校務委員會、校長辦公室、教導處、總務處、工會、團委等機構。現有教職工180人,其中高級教師56人,一級教師68人,二、三級教師共58人,本科學歷的76人,大專學歷的28人,中專學歷的4人;自1978年起,獲國家級榮譽稱號的3人,獲省級榮譽稱號的5人,獲市級榮譽稱號的27人,獲縣級榮譽稱號的50人次;據不完全統計,教師撰寫教育教學科研論文獲國家級獎勵6篇,省級獎勵10餘篇,市級獎勵數十篇;發表在省級以上報刊的數十篇。教師輔導學生參加各級學科競賽,獲省級輔導獎的30人次,獲市級輔導獎的50餘人次。

辦學理念

程集中學辦學,胸懷四海,放眼未來。

程集中學辦學,決不死守僵化的教條,決不會被傳統的鐐銬捆住手腳。程集中學的辦學理念是兼容並包的辦學理念,與時俱進的辦學理念。程集中學的辦學理念是一個具有強大自我更新能力的系統。它尋真求美,從無止息。

幾十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程集中學選擇和形成了“升學有基礎,就業有技能,榜上有名,腳下有路”的辦學方針。這樣的一個辦學方針,寬和而富有彈性,它決不一味迎合應試教育體制,使學校淪落為應試的奴隸,淪落為“低能兒的溫床”;這樣的一個辦學方針,充分顯示了決策者的勇毅和睿智,既準確地把握了教育發展的主鏇律,為民族國家造就英才,又能情鍾松滋,仁愛桑梓,成為家鄉建設的人才基地。後來,這樣的一個辦學方針日臻完美,應運而生為“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為當地農村培養有用人才”的“兩為”方針。

程集中學永將立足實際,面向未來,“撫四海於一瞬,納古今於一體”。程集中學早已騰升躍入當今素質教育的翻波涌浪之中,與潮流共舞。程集中學堅持不懈地落實素質教育理念,推動人的全面發展。

素質教育必將在程集中學散射出它神奇的光芒!

歷任領導

歷任校長:

1958-1959 劉承奎
1959-1963 宗從保
1963-1978 陳尚福
1978-1988 劉年榮
1988-1992 柴春華
1992-1996 張留火
1997-1999 段煥球
2000-2002 石劍
2003-2007 詹雄征
2007.8-2009.10 石俊
2009.10-2015.9 羅釗
2015.9- 至今 祝永榮

歷任黨支部書記:

宗從保、陳尚福、劉年榮、柴春華、張留火、段煥球、石劍、詹雄征、劉早田 。

歷史發展

依據實際情況辦學

程集中學程集中學

1978年,程集中學開始了回鄉畢業生跟蹤調查,發現大多數回鄉學生有四個“不足”:1、思想認識不足,輕農

厭農不安心於農;2、心理素質不足,高考落榜也落了志;3、文化知識不足,學了的不會用,要用的還得從頭學;4、勞動技能不足,謀生無手段,致富無門路。四個“不足”帶來了三個社會問題;1、大量畢業生復讀,使農村中學教育捲入了重複教育的死胡同;2、給學生家庭帶來精神上、經濟上的負擔;3、給社會增添了包袱,甚至是不安定因素。

從1980年起,學校決定把勞動作為一門課程,各班除每周安排兩節勞動課外,還利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參加義務勞動。1981年,該校制訂出“勤奮學習,熱愛勞動,遵紀守法,立志成才”的校訓,強調學生要德智體全面發展,“成績不好是次品,身體不好是廢品,思想不好是危險品”。全校師生利用三年時間,削平了一個小山丘,開闢了一個有250米跑道的運動場,挖了一口養魚池。修路800米,載樹5000株。

勞動技術課程的開設

1983年,程集中學率先在全校各年級開設勞動技術課。組織人員對宿松縣自然資源進行了調查,發現宿松有70萬畝山場,小氣候適宜栽種柑桔;有80萬畝水面,發展養殖業大有用武之地;而全縣這兩方面專業人才極少。針對這一實際情況,學校在高國中各年級分別開設“柑桔栽培”和“水產養殖”兩門勞動技術課程。自編《勞動技術課教學大綱和計畫》,自編《柑桔栽培》、《烏龜和鰲的人工養殖》等教材,自建勞技基地,開闢桔園13畝,種桔3200株,育苗1萬株;建養殖場2.5畝。柑桔管理責任到班,教學堅持教、學、做合一原則,著重培養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同時,在文化課教學中適當滲透職業技術教育。讓全校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的同時,掌握一到兩門勞動技能。

辦學思想得到肯定

市教委主任龔政,省教委主任陸庭植、朱仇美等同志先後到該視察。1984年9月,安徽省副省長楊紀珂同志親臨程集中學考察,肯定程集中學的辦學經驗。

1993年,該校又進一步確立了“面向全體學生,堅持全面發展,全方位實施素質教育”的辦學思想。該校狠抓養成教育,培養學生共產主義世界觀以及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狠抓“集體備課”與“目標教學實驗”,幫助學生掌握不同學科的學習方法;狠抓“課內向課外延伸”、“理論同實踐結合”、“知識向能力轉移”等教改實驗;狠抓“三課”(勞技課、體育課、美術課)、“三操”(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三會(班會、體運會、文藝晚會),全面提高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素質和審美素質,在農村中學教育改革大道上,又前進了一步。

探索教育改革,堅持“兩為”方向,推行素質教育,每年高考中,該校畢業生本、專科達線人數逐年上升,多年來已達畢業生總數的80%以上。提出“擇校生三年包進大學,統招生三年包達本科”的口號,向學生、家長和社會作出了承諾。

程集中學決心在今後十年中,把程集中學辦成擁有54個高中班、2700學生、300教職工、藏書30萬冊,建有校園電視台,校園網際網路的高級中學,建成既能向高一級學校輸送高素質有特長的優秀人才,又能為當地農村培養適應力強、有一技之長的建設者的省級示範中學。

學校榮譽

程集中學程集中學

一九八六年學校榮獲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

一九八六年九月學校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獎牌

一九八七年九月學校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活動先進集體”獎旗

一九九八年三月學校參加華東片化學競賽,獲團體第一名,捧回“東華杯”

程集中學"十五"計畫重點課題獲二等獎

其他相關

附:中國教育電視台、各級報刊、各種類書辭書介紹宣傳程集中學教育教學改革經驗的節目、文章、詞條

《農村中學改革之路》(中國教育電視台1988年3月3日6∶00 3月6日7∶00)

《程集中學適應當地經濟發展需要,開設勞技課為農村培養有用人才》(《安徽日報》1984年12月6日 馬增運)

《有益的啟示》(《安徽日報》1984年12月6日 報紙短評)

《端正辦學思想,認真開設勞動技術課》(安徽省教科所《教學研究》1986年7月號 宿松縣程集中學)

《升學有基礎,就業有技能——宿松縣程集中學調查》(《安徽教育》1986年第8期 余介凡)

《程集中學教育質量大面積提高》(《安徽日報》1986年9月23日 張向榮)

《普通中學要做到“兩為”》(《安徽日報》1986年9月23日 報社短評)

《科技出成果 教育出人才——宿松縣程集中學開展勞動技術課教育情況調查》(安慶行署教委《安慶教育》1986年第9期)

《適應經濟建設需要,堅持勞動技術教育》(安慶地委辦《安慶情況》1986年11月10日 宿松縣程集中學)

《程集中學開創兩為結合新模式》(《安慶日報》1986年11月25日)

《教育的生機在這裡——訪宿松縣程集中學》(《安徽日報》1986年12月4日 吳昌征 王暢平)

《結合本地自然條件,著眼學生未來需要,程集中學開設有特色的勞動技術課》(《中國教育報》1987年1月3日)

《程集中學扎紮實實完成“兩為”任務》(《安徽教育》1987年第一期 魯永琦)

《端正教育思想關鍵在各級領導》(《安徽教育》1987年第一期《安徽教育》社論)

《一篇不連貫的札記——程集中學採訪拾遺》(《安徽教育》1987年第二期 萬康生)

《適應社會需要,辦好農村中學》(《安徽省教育學會通訊》1987年第2期 宿松程集中學)

“端正教育思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學習程集中學辦學經驗”(《安徽教育》1987年第3期專欄):

1、《學事先學人,學人學根本》 安慶行署教委主任 龔政

2、《學習程中變觀念,落實“兩為”“兩手”抓》 潛山縣勝利國中

3、《進一步搞好勞動技術課教育》 貴池中學

4、《為社會培養多層次人才》 望江縣碼頭職業國中

5、《改革教育,培養各種人才》 桐城中學校長 項義發

《農村中學如何將擠在高教“獨木橋”上的學生引到陽關大道?程集中學根據農村特點開設勞動技術課——讓學生學到技術回農村各顯其能》(《中國教育報》1987年4月1日 魯永琦)

《樹立辦學育人的新觀念》(《人民教育》1987年第5期 孫昌瑞)

《一個重要而緊迫的研究課題》(《中國教育報》1988年1月2日 安徽省教委副主任 沈培新)

《從振興本地經濟出發,積極開展科技教育》(《安徽省教育學會通訊》1988年3月號 柴春華)

《程集中學摸索出一條農村普通中學辦學新路子升學有基礎,就業有技能》(《中國教育報》1988年3月5日 新華社專稿)

《程集中學積極實施“燎原計畫”》(《安慶日報》1989年9月15日)

校園風光校園風光

《程集中學“兩為”教育綻奇葩》(《安慶日報》1989年10月10日 潘叔安 陳海雲)

《我們是怎樣開展教學管理工作的》(《安慶教研》1991年第4期 段煥球)

《人才的搖籃,花園式學校——程集中學在穩定中求發展》(《宿松報》1997年7月10日 艾旦)

《程集中學主題班會形式活潑效果顯著》(《宿松報》1998年4月2日 吳曉陽)

《教改花盛開——記宿松縣程集中學》(《安慶日報》1998年10月7日 程實)

《程集中學召開“太陽帆”文學座談會》(《宿松報》1998年12月27日)

《程集中學舉行升國旗儀式,譴責北約炸我使館的暴行》(《宿松報》1998年5月13日 老實)

《安慶市程集中學》(《人民日報》1999年10月5日 第三版)

《太陽剛剛出山——記改革中的宿松縣程集中學》(安徽人民出版社《安徽.中國潮》第314頁 張武揚)

《宿松縣程集中學》(上海教育出版社《教育大辭典》第1卷第513頁)

《宿松縣程集中學》(安徽教育學院《江淮學林》第239頁)

《程集中學》(宿松縣人民政府《宿松年鑑》第141頁)

《國家教委教改試點學校程集中學》(1999年《安慶年鑑》第225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