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分工越來越細的現代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組織與組織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聯繫,這種聯繫既可能導致合作,也可能導致意見分歧、爭論和對抗,使彼此的關係出現緊張狀態。這裡的分歧、爭論和對抗就可理解為衝突。
含義
根據衝突內容進行劃分。有目標衝突、認知衝突、感情衝突和程式衝突。
程式衝突是衝突的類型之一,程度衝突是指雙方在解決問題的程式上看法不一致。
例子
方德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生產部經理張偉就最近發生的事兒頭疼不已。
劉大明與江淮,一個是生產主管,一個是物料主管,要求工作配合要高度默契。二人共事二年多來,一直非常融洽,甚至有一些私交。
轉折發生在今年3月。當時,物料組申請將去年底購進的一批原料進行處理,以免占用本來就不寬敞的倉庫。這批原料是生產不同型號的較為先進的產品使用的,必須改裝生產線後才能使用。而公司已經表態由於市場行情的變化,短期內暫不會考慮改裝生產線,故這批價格不菲的原料一直堆放在倉庫。
江淮的想法得到了經理張偉的支持。但卻遭到了生產主管劉大明的堅決反對。劉大明認為,原料是去年公司高價格購進的,現在轉售肯定虧損。而且,生產線的改進是必然之勢,這批原料遲早都派得上用場,生產部正好借這批原料敦促公司儘快改進生產線。
雙方各執一詞,夾在中間的張偉權衡一時沒了主意。固執的江淮主動出擊,以占用大量周轉資金為由說服了財務經理。在財務經理的支持下,最終以低於採購價的價格轉售了這批原料。
這事給劉大明留下了非常不好的印象,認為江淮是故意要拆他的台。
“他們雙方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正是因為此才使我猶豫不定。”張偉說,“我沒有意識到這件事對他們的影響如此之大。其實這只是對工作目標理解上的歧異,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不過二個年輕人都太較真了,就這個分歧產生了隔閡。”
這場風波過後,沒有體察到細微變化的張偉,在季度工作總結會議上,要求下屬的二個主管一起分析上季度業績下滑的癥結。
“生產組在上個季度,出現過二次原料供應短缺而停工幾個小時的情況,物料組在這方面有一定的責任。”生產主管劉大明說。
“這是我們願意的嗎?二次都是我們的設備出了點小問題,導致原料傳送不及時。再說一個月停工也不到3個小時,就造成部門業績下滑了?為什麼沒有從生產效率方面去想呢?生產組一個月走了6個熟手工,效率能高就怪了!為什麼你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就往我們身上推?”物料主管江淮氣一不打就來。
張偉好不容易制止了爭吵。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次會議上的爭吵使二人原本只是工作目標的分歧向個人隔閡又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