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納米發光材料

稀土納米發光材料

稀土摻雜無機納米材料的優良光學性能(如螢光壽命長、光譜線寬窄、可調諧螢光發射波長等)及其在螢光生物標記等方面的潛在套用,已經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普遍關注,有望成為替代分子探針的新一代螢光生物標記材料。

簡介

該小組受邀在Springer學術叢書 Nanomedicine and Nanotoxicology 出版專著《稀土納米發光材料:從基礎到生物套用》。該專著共包括9個章節,從最基本的稀土光譜學入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稀土納米螢光標記材料控制合成、表面化學、發光物理及其生物醫學套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進展,尤其對腫瘤標誌物的體外檢測和腫瘤組織的多模態生物成像等進行了重點闡述,不僅全面總結了已有的文獻工作,還根據該小組以往的研究成果對稀土納米螢光探針的未來發展方向和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該著作有望加深國內外同行對稀土納米螢光探針的認識,同時也對未來多功能稀土納米螢光生物探針的設計、開發以及稀土資源的高值利用等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此外,該小組還應邀在《配位化學評論》上發表題為 Luminescent biodetection based on lanthanide-doped inorganic nanoprobes 綜述論文,系統介紹了稀土納米螢光探針套用於模型分析物、核酸、離子及疾病標誌物的異相和均相檢測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Coord.Chem.Rev., 2013, DOI: 10.1016/j.ccr.2013.11.017)。

基於在稀土納米發光材料及其套用領域的研究積累,陳學元研究員目前受邀擔任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和 Reviews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 雜誌副主編,作為主要組織者於2013年8月在福州成功舉辦了第十八屆固體激發態動力學國際會議(DPC’1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