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縣職教中心

秭歸縣職教中心

秭歸縣職教中心位於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地處長江三峽之濱,緊鄰宏偉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一所政府主辦、教育局主管,融中等職業教育、職業技術培訓、現代遠程教育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綜合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北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湖北省首批示範中等職業學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項目學校。2014年榮膺國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表彰的“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秭歸縣職教中心曾經抓住人口紅利機遇,創造過“萬人職教航母”的奇蹟。隨著區域學齡人口減少,學校及時調整思路,推進內涵式發展,以改革創新破解職教發展難題,以科學管理構建育人機制,以服務產業助推經濟發展,以教育質量打造職教名校,2014年成為驗收合格的首批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從省示範到國家示範再到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五年三大步,秭歸職教,揚名全國,被教育界讚譽為三峽地區一顆“璀璨的明珠”。

基本信息

學校概述

秭歸縣職教中心位於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故鄉,地處長江三峽之濱,緊鄰宏偉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校園占地近200畝,校舍建築面積5.4萬平方米。現有在編教職工292人,其中專任教師251人,雙師型教師70人,中級以上教師171人,在籍學生學員5512人,電大專科學員886人。

學校設立了計算機套用、機電技術套用、電子技術套用、旅遊服務與管理4大專業群,開辦了計算機組裝維修、平面設計、網路技術、辦公自動化、機械加工、數控技術、通訊設備維修、家電維修、藝術表演、酒店服務等15個專業方向,其中旅遊服務與管理專業是湖北省品牌專業,各專業均建立了校內外實訓基地,其中數控技術實訓基地是湖北省品牌實訓基地,計算機套用專業實訓基地是中央財政重點扶持建設的國家級實訓基地。

主要成績

秭歸縣職教中心 秭歸縣職教中心

榮膺“全國教育先進集體”, 學校以內涵提升為主線,積極有為,通過五項改革創新,破解了農村職業教育發展難題,闖出了一片新天地,“秭歸職教”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管理機制

2011年學校成立了對口升學、計算機套用、機電電子和旅遊服務四個教學部,推行以專業建設為總攬,以教學、專業為主體的管理模式,一切工作服務、服從於教學這箇中心,推進“品牌立校、質量興校”戰略,實現了以行政管理為主到以專業建設為主的管理模式的嬗變,推進了教學質量的跨越提升。

師資力量

面對學校教師總體過剩,專業教師嚴重不足的結構性矛盾,秭歸縣職教中心不等不靠,積極實施以校為本的轉崗培訓、素質提升和骨幹培養。三年來,學校先後外派88名教師到企業實踐,128名教師到其它學校考察學習,64名教師參加國家和省級培訓。其中26位教師在清華、北大、上海、天津、寧夏等地區進行國家骨幹教師培訓學習,有1人赴德國參加國際職業教育培訓,學習職業教育前沿理論和專業技能。聘請了湖北職業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李夢卿、市教育局副局長王華利、市職教室主任石希峰等12位職業教育專家作專題報告,引領教師更新理念,喚起行動。在全市率先開展了說專業、說課程、說課堂的“三說”活動,組織43名專業教師進行專業技能展示,並參加全市專業技能競賽,先後有25位教師在全市專業技能競賽中獲獎。通過“走出去學、請進來教、坐下來練”和“自學、互訓、校培”活動,實現了通過培訓轉崗50名、提高50名、培養骨幹50名的“35”目標。學校全面實施“名師、雙師、技師、導師”四大工程,通過“專家引領、國培提升、企業實踐、校培闖關、學術促動、執業考證、項目歷練、技能比武”八大平台,初步形成了一支“專業理論功底深厚、業務技能精湛”的專家型教學團隊。

人事制度

從2011年起改革全員聘任辦法,學校班子聘任各教學部和各處室中層幹部,挑選出一支“精兵強將”的管理團隊,再由中層幹部聘任教師,同時全面落實目標績效管理制度,對教師和管理人員分別制定了以目標履職為重點的考核辦法,與績效工資直接掛鈎,實行一學期一考核,一年一總評,一年一聘任。實現服務質量全程監控,黨務政務財務公開透明、廉潔高效。通過建立任人為賢能上能下的幹部管理機制、建立用人所長雙向選擇的教師聘用機制、建立突出貢獻公正公平的績效分配機制,三管齊下,充分發揮教師潛能,助推學校跨越式發展。

評價制度

學校按照“讓每一個學生獲得進步”的辦學理念和“人人有才”的學生觀、人才觀,構建了“比進步,看特長”的學生評價模式。文化基礎課、專業課理論部分進行筆試,重點考查學生的知識面、信息處理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試卷結構以開放性題目為主。口語交際、國語等課程以口試為主,以培養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理解套用能力、服務能力,提高學生的生存能力。具有實訓任務的課程均進行操作能力的考查考核,操作成績占該科成績的60%以上。實行以證帶考,學生取得技能等級證後,相關學科考試成績可按技能等級證的級別直接評定。通過改革評價方法,給每一名學生搭建展示的舞台,激發學習興趣。

課程體系

按照職業教育職業性、實踐性、技能性的特點,根據職業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緊緊依託行業企業,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切入點,全面實施人才培養模式、辦學模式、教學模式、評價模式和課程體系五項改革,形成了《人才培養方案》、《課程實施綱要》、《質量評價標準》、《教學做一體化教材》四位一體的課程呈現方式;形成了技能考證、技能考評、技能競賽三考融合和網路化考試、社會化考試、紙質化考試,成果呈現、現場展示多種形式並存,且有機結合的質量臨測模式;形成了典型任務、項目進階、三實(實踐、實訓、實習)一體等工學結合、產學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構建了以能力為本位,與崗位需求相適應,與職業標準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

育人機制

學校以“尊重個性、珍愛靈性、提升德行”為準則,以“對人要感激,對物要愛惜,對事要認真,對技要磨礪、對己要嚴厲”的“五要教育”為主線,形成了“五線四聯四制”的特色立體育人體系,塑造學生“立人”、“愛物”、“勤事”、“嫻技”、“克己”的情操和品質,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五線”並行。學校黨政工團聯合互動,形成了“黨政牽頭,五線並行”的育人工作格局,即黨組織、校委會統一領導,下牽五條育人工作線。一是以校委會、教務處、教研組、學科教師為主體的教學育人主線,二是以校委會、政教處、班主任、教職工為主體的管理育人主線,三是以黨組織、校團委、學生會、團支部、班委會為主體的自我教育主線,四是以校委會、總務處、後勤人員為主體的服務育人主線,五是以校委會、關工委、家長學校、政風行風監督員為主體的指導監督主線。管理幹部、班主任、教職工、學生幹部在學生管理的格局中,都有明確的時段位置和責任要求,協調統一,整體聯動。“四聯”護航。學生的成長離不開教師的引導,學校建立了“四聯”保障機制——即“校長聯部、中層聯班、黨員聯困、教師聯組”。“校長聯部”,即校長聯繫一個教學部,全程參與該部的教育教學活動,既是參與者,又是管理者、指導者。“中層聯班”,即中層幹部聯繫一個教學班,既是“巡視”員,又是班主任的合作者,還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黨員聯困”,即黨員聯繫貧困生、德困生、學困生,通過提供足夠的幫助和支持,讓他們面對現實,堅強自我,不斷進步。“教師聯組”,即教師聯繫一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組成一個新“家”,通過對學生生活上細膩的關懷和幫助,讓遠離家長的孩子感受到家的關懷、家的溫曖,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學校、奮發向上。“四制”管控。以“四制”為核心,實施課外全程跟蹤管理,鞏固教育成果。一是實行“24小時值班制”,每天安排校務值日、部務值日、保衛人員值日、教師值日及宿舍管理員與學生同吃同住,24小時負責學生管理;二是實行“周末巡查制”,每周末學生放假時間,學校安排政教處、保衛科及部分班主任上街到交通要道、大型商場、街頭小巷等地方,管控學生行為,維護學生安全;三是實行“放假護送制”,每次放假,學校護送學生上車、上船,直至安全離校,遇有洪澇、冰雪等惡劣天氣,學校派人護送學生到鄉鎮;四是實行“第二家長制”,對留守學生及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學校安排教師擔任第二家長對他們進行全面管理。“四制”管理從校內到校外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立體監控,不給學生預留不良行為的時間和空間。

以服務產業助推經濟發展

學校把辦學方略與地方發展戰略對接,把專業建設與地方產業發展對接,把專業優勢轉化成產業優勢,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緊跟企業調專業。為支持區域經濟發展,學校建立了專業動態調整機制,讓學校專業與地方產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百麗鞋業進駐秭歸,學校設定皮革製品造型設計專業,開展訂單培養,建立廠中校,創新了“校企共育、產學融合”培養模式;泰和石化進駐三峽,學校設定機械加工專業,開展聯合辦班,推進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改革。
對接產業促發展。學校始終堅持專業和地方企業高度對接,堅持一個專業支撐一個產業。例如學校旅遊文化方向與區域內屈原藝術團、三峽人家藝術團等文化產業實現對接,這些企業60%以上的演員來自學校旅遊文化方向。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與縣域內幼教事業有效對接,秭歸縣內20多所幼稚園中來自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達五成以上。學校的導遊方向對接縣域旅遊產業,為秭歸實施“全國旅遊名縣”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縣內6家景區60%的專業人員來自學校導遊方向。
服務創業搞培訓。三峽工程淹沒秭歸耕園地3萬多畝,移民達10萬之眾。學校針對失地農民,開展鄉村旅遊、農產品深加工、栽培技術等再就業培訓和中專學歷教育,從2000年至今,累計培訓4.5萬人次,年均培訓3000人次以上。

以教育質量打造職教名校

教育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的立校之本,也是教育工作永恆的主題和不變的中心。學校回歸本我、審視自身、明晰方向,確立了文化引領、高考和技能並重的教育質量建設思路。
狠抓文化建設,辦幸福職教。學校在校園美化、綠化、亮化上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把當地的文化名人屈原融入校園文化布局,傳承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精神。對優秀的企業文化,堅持“三進、三入、三融”,即企業文化進教室、進寢室、進實訓室,企業文化入口、入腦、入行,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融合、與德育目標融合、與學生評價融合。在日常教學和生活管理過程中,將現代企業的5S文化、直角管理文化、金融企業的誠信積分制度引入學生行為評價,使學生上學如上班,上課如上崗,為學生正式走入社會、走進企業構建銜接的橋樑。在文化布局上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來布置教室、寢室,彰顯班級特點和專業特色,讓學生在建設班級文化和寢室文化中得到鍛鍊,受到薰陶,讓學生在創造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形成陽光健康的心態,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獨特的秭歸職教文化,成就了書香校園、幸福校園。
狠抓中高職銜接,辦滿意職教。職教學子大多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為了成就學子的大學夢,學校主動銜接三峽職業技術學院等高職院校,通過自學助考、技能高考、“3+2”分段培養、對口單招、成人高考等形式,讓學生出彩、圓夢。2014年“高職單招”錄取率為99%,“技能高考”參加考試103人100%上省線,44人上本科,取得了突出的成績。2014級新生設定了旅遊等3個“3+2”中高職分段培養班,打開升學直通路;開設了計算機、幼師等9個技能高考班,參加“高職單招”和“技能高考”。精選師資,致力長遠,早計畫,早出招,以文化學習和技能培訓並重的教學模式,嚴格按照考試大綱要求制定學習計畫,組織學生認真備考。2005年以來,每年有400名左右的學生參加自學考試,學校有近10000名學生在秭歸職教圓了大學夢。
狠抓技能大賽,辦魅力職教。學校創造性地建立了技能大賽、考證、考核“三考融合”機制,堅持以賽促教、促學、促訓,讓職教更具魅力。在全市技能大賽中,2013年學校67名選手參賽有51人獲獎。其中11人代表宜昌市參加全省技能大賽,獲7金4銀佳績。金牌數、獎牌總量、獲獎率高居全省學校榜首。2014年學校71名選手參加全市機械、電子等4大類20個賽項的比賽,收穫20塊金牌,占金牌總數的30%。同年代表湖北省首次參加全國中職學生技能大賽,獲得兩銅佳績。

技能高考培養

秭歸縣職教中心在2013年響亮地發出"抓高考贏民心"的號召,在全校進行機構調整,設立技能高考和專業教學兩大教學部,技能高考部主抓學生技能高考,打通職教學子的求學路。

湖北省中職生現在升大學主要有三條途徑:一是"五年一貫制"和"3+2"形式。"五年一貫制"是指學生在同一所高職讀5年,前3年接受中職教育,後2年接受高職教育;"3+2"是指學生先在中職學校學習3年,再直接升入對應高職學習2年。兩者的共同點是:招生對象均為應屆國中畢業生,5年後,學生可以直接獲得大學專科文憑。二是"高職單招"。它是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准部分高職院校獨立組織考試錄取的一種方式,即高職院校根據自身專業教學需要設定考試科目,自行命題、考試、評價、組織技能考核和面試,自主劃定錄取標準,自主錄取。高職單招一般於普通高校招生統一考試前完成錄取,按教育部規定,考生參加單獨招生考試,若被正式錄取,無需參加全國統一高考,單招學生入校後與統招學生待遇相同。三是"技能高考"。在高考當中,文化理論課占百分之三十,技能操作占到百分之七十,折合計分,公開錄取。

秭歸縣職教中心緊緊把握高考政策,針對2014級新生設定了旅遊等3個 "3+2"中高職分段培養班,打開直通路;開設了計算機、幼師等9個技能高考班,參加"高職單招"和"技能高考"。精選師資,致力長遠,早計畫,早出招,以文化學習和技能培訓並重的教學模式,嚴格按照考試大綱要求制定學習計畫,組織學生認真備考。同時強化組織學生參加省市舉辦的各類實訓技能競賽,以賽促學,檢驗學生們的在校學習成果,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面向未來

學校堅持“立足三峽庫區、培養實用人才、服務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面向三峽移民、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面向市場,實施“以中專學歷教育為主體,以技能培訓、電大教育為兩翼”的“一體兩翼”戰略,走好對口升學、就業創業、技能培訓三條路。堅持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以德育為首、育人為本,以深化辦學模式、培養模式、教學模式和評價模式改革為重點,以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為核心,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產業調整升級、企業崗位用人和技術進步的需求,全力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致力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先後有500餘人次在省、市、縣專業技能競賽中獲獎,2千餘人升入大學,2.5萬餘人順利就業。

今後幾年,學校將以創建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為契機,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堅定不移走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把秭歸縣職教中心建設成為三峽庫區的職教名校、國家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