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並趙北向迎燕

秦並趙北向迎燕

秦並趙北向迎燕(Qin and Zhao north to Ying Yan),出自《戰國策·燕策》(有改動)。

原文

秦並趙,北向迎燕。燕王聞之,使人賀秦王。使者過趙,趙王系之。使者曰:“秦、趙為一,而天下服矣。茲之所以受命於趙者,為秦也。今臣使秦,而趙系之,是秦、趙有郄。秦、趙有郄,天下必不服,而燕不受命矣。且臣之使秦,無妨於趙之伐燕也。”趙王以為然而遣之。
使者見秦王曰:“燕王竊聞秦並趙,燕王使使者賀千金。”秦王曰:“夫燕無道,吾使趙有之,子何賀?”使者曰:“臣聞全趙之時,南鄰為秦,北下曲陽為燕,趙廣三百里,而與秦相距五十餘年矣,所以不能反勝秦者,國小而地無所取。今王使趙北並燕,燕、趙同力,必不復受於秦矣。臣切為王患之。”秦王以為然,起兵而救燕。(選自《戰國策·燕策》, 有改動)

注釋

系:拘囚。

郄:同“隙”,嫌隙。

患:憂慮,擔憂。

遣:放走。

相距:相持。

1.

系:拘囚。

2.

郄:同“隙”,嫌隙。

3.

患:憂慮,擔憂。

4.

遣:放走。

5.

相距:相持。

譯文

秦國兼併趙國後,又讓趙軍向北迎擊燕國軍隊。燕王聽說後,派人去祝賀秦王。使者經過趙國,趙王拘捕了他。使者說:“秦、趙合一,使天下諸侯折服,燕國所以接受趙國的命令,是因為趙國有秦國的支持。現在臣下出使秦國而被趙國拘留,這就是說秦、趙兩國有了隔閡。秦、趙兩國有了隔閡,天下諸侯一定不會再屈服,而燕國也絕不會再接受趙國的命令。再說臣下出使秦國,對趙國進攻燕國也沒什麼妨害。”趙王認為說得對,就放了他。

使者見到秦王說:“燕王私下聽說秦國兼併了趙國,燕王就派使者前來,送上千金以示祝賀。”秦王說:“燕王無道,我派趙國攻取燕國,您還道什麼賀呀?”使者說:“臣下聽說趙國獨立的時候,南面有秦國為鄰:北面攻下益陽與燕國為鄰,趙國方圓三百里,同秦國相持五十多年,沒能反過來戰勝秦國的原因,是因為國土狹小沒什麼出產。現在大王讓趙國向北兼併燕蘸,燕、趙兩國同心協力,一定不會再聽命予秦國了。臣下私下替大王憂慮。”秦王認為是這樣,就發兵援救燕國。

練習

題目

解釋下列語句中加粗字詞的含義。

(1)秦趙為一,天下服矣

(2)趙王以為然而遣之

(3)而與秦相距五十餘年矣

(4)臣竊為王患之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燕王竊聞秦井趙,燕王使使者賀千金。

選文中的燕使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說服對方的方式,有何不同?

1.

加粗

2.

將下面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燕王竊聞秦井趙,燕王使使者賀千金。

3.

選文中的燕使和《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鄒忌說服對方的方式,有何不同?

參考答案

(1)順服,順從,服從。

(2)釋放,使離去。

(3)通“拒”,抗拒。

(4)憂慮,擔憂。

譯:燕王私下聽說秦國兼併了趙國,就派遣我帶著千金來祝賀。

答:燕使從對方角度設身處地進行勸說;鄒忌以自身經歷設喻進行勸說。

1.

(1)順服,順從,服從。

(2)釋放,使離去。

(3)通“拒”,抗拒。

(4)憂慮,擔憂。

2.

譯:燕王私下聽說秦國兼併了趙國,就派遣我帶著千金來祝賀。

3.

答:燕使從對方角度設身處地進行勸說;鄒忌以自身經歷設喻進行勸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