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科羅太空探測器是法國製造的“科羅”(COROT)天文衛星27日莫斯科時間17時23分(台北時間22時23分)自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這是人類發射的首顆專門用於尋找太陽系外行星的衛星,特別是那些可能和地球一樣存在生命的天體。
“21世紀哥倫布”
科羅計畫旨在研究太陽系外星球的活動規律,尋找太陽系外與地球一樣具有生命存在條件的天體,因此被譽為“21世紀哥倫布”。
探測新手段
“科羅”將採用新技術,探測在地球上探測不到的小行星。
目前,除太陽系八大行星外,人們已發現200多顆圍繞其他恆星運行的行星。但這些行星大多為氣態星體,體積龐大,最小的也比地球大近5倍。通過地球上的天文望遠鏡可以觀測到這樣的行星。
另外,這些行星引力對環繞恆星發出的光傳播產生影響,這些蛛絲馬跡都能被“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但對於體積較小、不易觀測,也沒有足夠引力影響光傳播的行星而言,傳統觀測手段就有些無能為力。
不過“科羅”採用了感知光線強度的新探測手段。當行星運行到所環繞恆星和“科羅”之間時,“科羅”能感應到恆星光線強度發生變化,它就利用這一原理來發現行星。
《泰晤士報》說,“科羅”上裝配的精密觀測儀器可以察覺到恆星光強萬分之三的微小變化。這樣,體積僅為地球2至3倍的天體也不會漏網。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文學家傑夫·馬西說:“‘科羅’發現太陽系外類似地球大小行星的可能性很大。”
太空探索前赴後繼
按原計畫,“科羅”本應21日就在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人造衛星發射基地升空。但由於負責將探測器送上太空的俄羅斯制“聯盟2-1B”火箭最後一級燃料泄漏,有關方面臨時決定將發射推遲至格林尼治時間27日14時23分(台北時間28日0時23分)。
“科羅”項目負責人之一、法國默東天文台專家安妮·巴格蘭說:“這是個小項目,投入不多。但它的確起到先驅作用,告訴我們今後的研究方向。”法新社說,“科羅”耗資2.21億美元,其中75%資金由法國國家航天研究中心提供。
“科羅”此次將在太空中展開為期兩年半的考察。在它之後,科學家們還打算把其他一系列類似探測器送上太空。其中,美國計畫於2008年末發射的“克卜勒”最受人關注。法新社報導,“克卜勒”功能更為強大準確,造價也達到了“科羅”的5倍。對於後繼者帶來的挑戰,巴格蘭說:“法國20年來在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上一路領先。面對這位實力不俗的競爭對手,我們不希望喪失優勢,因此我們的科學家堅持要在2006年底前發射‘科羅’。”
發射升空
2006年12月 27日莫斯科時間17時23分(台北時間22時23分),搭載著法國製造的COROT衛星的火箭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升空。這是人類發射的首顆專門用於研究太陽系外行星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