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爾特斯海 CORTEZ SEA
又譯為哥得斯海,即加里福尼亞灣,是太平洋深入北美大陸的狹長邊緣海。位於墨西哥西北部大陸和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之間,呈西北-東南走向,北窄南寬形似喇叭狀。海域長約1207千米,寬度90~210千米,平均寬153千米,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
海域被安赫爾德-拉瓜爾達島和蒂布龍島兩大島的地峽分成兩部分,平均深度800米。北部水淺,北部頂端為科羅拉多河沖積的三角洲;南部水深在2500米以上,最深處達3218米。地峽地段有波濤洶湧的海潮,形成險惡的薩爾西普埃德斯(Salsipuedes)區,非常不利於航行。加利福尼亞灣海底谷地向北延伸到陸地上,形成索爾頓湖盆地,湖岸低于海面75米。海中多火山。風浪大,紅色藻類浮游生物繁衍,海水呈紅色,因而也有紅海之稱。鹽度35‰左右。
海灣接納科羅拉多、富埃爾特(Fuerte)、馬約(Mayo)、錫那羅亞(Sinaloa)、索諾拉(Sonora)和亞基(Yaqui)等河。
瓜伊馬斯、拉巴斯為主要港口。西南岸有珍珠養殖,東岸有深海捕魚。拉巴斯與馬薩特蘭之間有輪渡。墨西哥實行200海裏海權,科爾特斯海均為其內海。
墨西哥加利福尼亞灣群島及保護區
位於墨西哥西北部的加里福尼亞群島,包括244個島嶼、小島和海岸區。科爾特斯海和它的島嶼被稱為研究物種形成的自然實驗室,以豐富和獨特的生態系統而著稱。而且,為幾乎全部的海洋領域的海洋科學家提供了極其重要的研究場所。由懸崖和沙地海灘構成的給人深刻印象的自然美環境,與綠水環繞和沙漠形成強烈對比。這是695個動植物物種的產地,它比世界遺產列表中任何的海生和海島物產都要多。同樣的卓越來自於魚種的數量,大約有891種,其中90種是地方特有的。不僅如此,這裡還包含世界海生哺乳動物總數的39%和世界上鯨種類的1/3。在科爾特斯海水域共生活著50~60種鯊魚。
下加利福尼亞半島
西側的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位於墨西哥西北部,墨西哥灣與太平洋之間,北鄰美國。又稱加利福尼亞半島。自西北向東南延伸1223千米,寬50~250千米,平均寬度75千米,面積143396平方千米,形似北美大陸的“瘦臂”,是世界上最狹長的大半島。因北美海岸山脈縱貫,由於大斷層,靠海灣一側急遽抬升而地勢陡峭;臨太平洋一側平緩下傾。西北-東南走向的山嶺縱貫其間。大部為海拔500~1500米。地勢北高南低,最高點為北部的恩坎塔達峰,海拔3078米;中部多火山,海拔1995米的特雷斯-比赫內斯火山知名,熔岩西流形成副半島;拉巴斯(La Paz)附近為低窄地峽,拉巴斯和奧霍德列夫雷(Ojo de Liebre)潟湖之間的太平洋沿岸為廣闊平原。拉巴斯以南,海拔降至250米。山地東坡陡峭,沿海平原狹窄;西坡平緩,平原較寬。海岸曲折,海岸線長3280千米,多小島,有深水避風港。為亞熱帶氣候,年降水量低於250毫米,東岸甚至不足100毫米,是全國最乾熱地區之一。河流稀少,北部 、南部有大型灌溉農業區,種植棉花、小麥、蔬菜。有銅、錳、鈉等礦藏。工業以食品加工、採礦、冶金為主。交通動脈為提華納-聖盧卡斯角公路,有海港、機場。以北緯28℃為界,北部設為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墨西卡利,有鐵路通首都墨西哥城和美國洛杉磯;南部設南下加利福尼亞州,首府拉巴斯。
洛斯卡沃斯
地處加利福尼亞半島最南端的洛斯卡沃斯(Los Cabos)是南下加利福尼亞州主要的旅遊城市之一。洛斯卡沃斯以其迷人的海灘,豐富的海洋生物和熱情好客吸引著眾多的國內外遊客。據統計,洛斯卡沃斯每年接待數以百萬計遊客,其中大部分是美國人。2002年10月,墨西哥南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斯卡沃斯”吸引了全世界的注意,組成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組織(APEC)的21個經濟體領導人齊集此地,舉行第10次領導人會議;21個經濟體的外交、經濟部長會議以及企業界高峰會議。
夏季,可能會看到各類的鯊魚在這裡出沒;冬季(12月到來年3月),這裡是世界珍稀動物阿拉斯加灰鯨的避寒勝地。每年12月初,灰鯨從遙遠的白令海和楚科奇海游至這個溫暖的海灣,進行交配和繁衍後代,翌年2月回遊,年復一年,成群的灰鯨暢遊1萬公里,從阿拉斯加來到南下加州溫暖的海洋里交配或生產幼鯨。而灰鯨的懷孕期長達13個月。開春以後,一些體重達40噸的巨鯨,帶著一群新生的幼鯨,浩浩蕩蕩地返回阿拉斯加。因此,這裡的“灰鯨聖殿(保護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為“人類自然財富”。灰鯨的光臨使洛斯卡沃斯成為獨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和世界鯨類的自然保護區,如果在這個季節去那裡旅遊,人們可以觀賞到灰鯨歡度“蜜月”的奇妙情景。洛斯卡沃斯交通便捷,與首都墨西哥城每天都有幾個航班往返,從美國洛杉磯或休斯敦乘飛機,兩個多小時即可抵達洛斯卡沃斯。此外,洛斯卡沃斯的陸上交通也非常便利。南下加利福尼亞州州府拉巴斯是陸上通往洛斯卡沃斯的必經之地。
太平洋之門—聖盧卡斯角石拱
“地之角”的盡頭是聖盧卡斯角的標誌性景點:聖盧卡斯角石拱。這個巨大的拱形岩石是從大陸伸向大海的山體長年受海浪沖刷而形成的。遠遠望去,只見一座從陸地伸向大海的石山,由於受海水長年沖刷,已經被分割成幾塊獨立的巨石,其中最大的那塊巨石的前段被海水沖刷出一個渾圓通透的大洞,這就是聖盧卡斯角石拱。透過這扇“拱門”便可以望到遼闊的太平洋,湛藍的海水被風掀起沖向石拱,太平洋水和科爾特斯海水通過石拱相匯,形成巨大的白色浪花和迷濛的水霧,發出隆隆巨響,甚為壯觀,“太平洋之門”由此得名。當地人說,這是一扇通往永恆的門,每當夕陽西沉,潮汐退去,便會有戀人乘船來到“拱門”下的沙灘,凝視著太平洋上的落日,彼此傾訴對愛情的忠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