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倫斯皮格爾漫畫

概述

厄倫斯皮格爾漫畫是20世紀歐洲的七部漫畫經典,由德國厄倫斯皮格爾出版社彙編而成,分別是《皮德斯特魯普漫畫》、《比特納漫畫》、《施拉德爾漫畫》、《博芬斯漫畫》、《倫格侖漫畫》、《施密特漫畫》和《揚可夫斯基漫畫》。2000年10月,這七部漫畫經典作由譯林出版社第一次引進國內。

簡介

《皮德斯特魯普漫畫》

皮德斯特魯普漫畫皮德斯特魯普漫畫

譯林出版社曾出版過兩種版本的皮德漫畫,分別是《皮德斯特魯普連環漫畫》 和《皮德漫畫》 (不包括不同的開本)。

前言

不屈不撓的人道主義戰士、享譽世界的丹麥漫畫大師赫爾盧夫·皮德斯特魯普(HerlufBidstrup縮寫名為Bid.——皮德),1912年9月10日出生於德國柏林。皮德的父親赫爾蒙托是一個畫布景的彩畫匠,為了生活曾四處奔波,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他來到了德國,並在這裡建立了家庭,第二年他的獨生子皮德在這裡出生了。
皮德從小就受到愛的薰陶,對窮人具有強烈的同情心,對世上的不平及罪惡具有刻骨的仇恨。
皮德小時候非常喜愛讀書。起初他讀書很困難,只能慢慢地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讀,漸漸地他讀完了一頁又一頁,書在他的面前打開了一個新奇而有趣的世界,曲折離奇的故事使他入迷。皮德曾說過:“孩提時代安徒生童話對我認識世界產生過很大影響,我敬佩安徒生充滿機智的諷刺與生動的幽默。安徒生總是站在窮人一邊,他那種憎恨富人、同情窮人的感情令我崇敬。”
他天生對笑的藝術具有濃厚的興趣,4歲那年他第一次去巴沙馬戲院去看戲,喜劇節目中丑角的表演讓他特別興奮,這種笑的藝術比其他東西更能吸引他。5歲那年他看了查理·卓別林主演的電影,覺得卓別林是最好的演員,電影中引人發笑的弱者戰勝了強者時他高興得手舞足蹈。
幼年時期的皮德就生活在戰爭的陰影中。4歲時,他親眼目睹了鄰家一個小女孩與上前線的父親生離死別,以及這個德國家庭收到西線陣亡通知時悲痛欲絕的情景;5歲時,他與父母在回丹麥的途中,看見一個德國士兵因為不願與法國人打仗,從飛奔的火車視窗跳出,越境逃到中立國丹麥去;11歲時,他與父母回到柏林,見到許多殘廢的士兵,有的缺手,有的沒腳,有的瞎了眼……滿目戰爭瘡痍,令人慘不忍睹,當時德國通貨膨脹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1丹麥克郎幾乎可以兌換1000德國馬克,人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罪惡的戰爭在皮德童年的記憶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也激起了他對罪惡戰爭的強烈仇恨。
皮德幻年生活經歷養成的這種愛憎分明的感情,對他一生的藝術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由於父親的影響,皮德從小就喜歡畫畫。他曾說:“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我畫的房子、人、樹、馬讓人發笑。有一次我叔叔嘲笑我的‘作品’,我感到很委屈,因為我花的力氣並不比著名畫家畫聖母像少!”

皮德漫畫皮德漫畫
學生時代,皮德的成績非常好,所有科目他都學得輕輕鬆鬆,當然他最喜歡的還是圖畫。看見小皮德在課堂上偷偷地畫畫,老師往往裝作沒有看見,有時甚至還叫他到黑板上去畫些逗人發知的畫。皮德曾說:“在學生時代我就認為漫畫有驚人的力量。我曾在教室的黑板上畫過一些同學和教師,通過觀察,我畫出了這些人的特徵、習慣姿態及面部表情,這些畫不僅引人發笑,而且刺痛了被畫的人,從那時起漫畫就成了我的武器……”
14歲時皮德的作品就參加了哥本哈根的畫展,並得到了人們的好評。畫展主辦人特別欣賞他的才能,稱讚他具有卓越的幽默感,甚至把他與丹麥著名漫畫家羅賓·斯篤姆·彼得遜相比。這是一個很高的評價,因為當時彼得遜在丹麥的聲望是無與倫比的。
15歲時皮德到了柏林,柏林到處都有一個黑蜘蛛似的標記。他問姑母,姑母告訴他說:“這是那個渴望打仗的黨的標誌,假如這些人取得了德國的政權,戰爭就不可避免了!”當時皮德沒有想到,這可惡的字後來便是他用漫戰鬥的對象。
中學時代的最後幾年,他晚上到美術學校去學習,畢業後他進了哥本哈根皇家美術學院。他是一個用功的學生,總是很認真地去完成全部作業,但是他對畫呆板的模特兒並不感興趣。他愛畫速寫,閒暇時他常到街上或公園去把行人和遊客的生動姿態畫下來。
1934年皮德和藝術學院的同學們一起做了一次全德腳踏車旅行。雖然優美的自然風光使小青年們心曠神怡,但這次旅行也給他們留下了憂鬱和不安的印象:到處飄揚著字旗,到處是穿著褐色制服的納粹分子,到處可以看見“猶太人禁止入境”的標語牌以及被砸壞、被查封的猶太人商店……
1936年,皮德在廣播裡聽到希特勒的講話,這個法西斯暴君的形象如現眼前,於是皮德立即把他畫了下來,很快這幅標題為《講演者》的連環漫畫便在丹麥進步雜誌《文化鬥爭》上發表了出來,下面還署著“赫爾盧夫·皮德斯特魯普畫,希特勒文”的字樣,這就是皮德畫的第一幅反法西斯政治連環漫畫。
藝術學院畢業後皮德開始獨立生活,掙來的錢只能勉強地維持生活,在資本主義的丹麥,年輕畫家以畫為生是件很不容易的事。由於受過去在《文化鬥爭》上發表的第一篇連環漫畫的啟發,他確定了走漫畫家的道路。此後《文化鬥爭》上出現了許多皮德的漫畫作品。《文化鬥爭》是一份經濟上非常窘困的雜誌,作者在該刊發表作品都是自願、無償的,因而皮德依然生活無著。然而沒有多久,皮德的才能引起了私營大報《貝林時報》的注意,他們邀請皮德在該報上開闢了每日連載的幽默連環漫畫專欄。該專欄連續發表了約70余期,為皮德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聲譽。不久,他受聘到《社會民主黨人》報當代理美術編輯。
《社會民主黨人》是丹麥社會民主黨的機關報,當時該報明顯地持反法西斯的觀點。起初皮德負責畫一些小花飾和戲劇速寫,後來又在廣告欄上為丹麥葡萄酒畫些逗人發笑的廣告漫畫。皮德曾詼諧地說:“我不能說我的畫使丹麥葡萄酒銷量提高多少,但廣告畫對我很有幫助,因為我能有機會在星期天報紙上刊登整整一版幽默連環漫畫。連我自己都感到奇怪,我怎么會一星期接一星期地找到一個又一個好的題材。”
1938年英國、日本、法國、德國、義大利締結了瓜分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協定,皮德創作了名為《和平的報酬》的漫畫加以揭露。由於當時《社會民主黨人》報的政治路線已有所改變,他不得不掩飾住強烈的反法西斯情緒,曲折地表達對政治事件的見解,不斷地畫出許多反法西斯的政治漫畫。
1940年4月9日希特勒軍隊在一日之內閃電般地占領了丹麥。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丹麥政府投降了,但丹麥人民卻在丹麥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了激烈的反抗。占領持續了5個罪惡的年頭。
就在這段期間,皮德與丹麥地下共產黨聯繫上了。儘管他在《社會民主黨人》報社工作了8年,但他的政治觀點卻與該報截然相反。為了迷惑丹麥警察和蓋世太保,皮德一直在該報工作,該報成了他特殊的擋箭牌。在德國占領期間,皮德畫了許多諷刺與占領者合作的漫畫明信片,並將銷售這些明信片的款子用來支持丹麥共產黨的抵抗運動。
皮德的幽默連環漫畫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在1942年《社會民主黨人》副刊舉辦的讀者評選活動中,皮德的周日版幽默連環漫畫專欄被評為最受歡迎的作品,他的工資因此而增加了一倍。然而儘管如此,由於他的政治觀點,1943年他還是遭到了解僱。
離開《社會民主黨人》報社後,皮德開始為當時還處於地下的丹麥共產黨機關報《土地與人民》工作。1945年5月5日丹麥解放後,該報得以公開,皮德負責畫該報每日的社論漫畫,並開始創作周日版幽默連環漫畫專欄。
《土地與人民》報為皮德開拓了施展才幹的廣闊天地,儘管在這裡的收入比在《社會民主黨人》報要少得多,但是他在精神上卻非常愉快。皮德曾說:“在丹麥共產黨中央機關報,我有充分的言論自由,我感到心滿意足。”
皮德具有敏銳的政治嗅覺,他的諷刺漫畫在社論版上總是非常突出,產生了巨大的戰鬥作用。他的政治觀點旗幟鮮明:反對資本主義,反對戰爭,為和平而鬥爭。在一次答記者問時他堅定地說:“我將一如既往地揭露那種人世間的不平,為了勞動人民,我要用我的作品進行鬥爭。”
由於皮德政治態度的日益明朗,社會民主黨和資產階級迅速地改變了對他的態度。1947年11月4日皮德發表了一幅諷刺當時的社會民主黨部長舒泰凱的漫畫,反動報刊驚呼“這個有希望的畫家失去了幽默才能”,並不惜版面地對他進行污衊,說他是個“放毒者”、“恬不知恥的小人”及“反猶太主義者”。在這之後,連一些較小的出版社也對皮德發起了攻擊,原先約了稿的書籍插圖任務又違約交給了其他畫家,取消了他在《聖誕幽默》叢刊的編輯工作,書店和售書亭也把皮德的畫冊從書架上取了下來,甚至在美術展覽館陳列架上的皮德畫冊也被撤走……所有這些不僅刺傷了皮德的自尊心,而且也大大影響了他的家庭收入。經濟收入的減少與物價的飛漲使皮德生活變得越來越困難,皮德和妻子愛倫不得不退掉哥本哈根的房子,遷至他父母居住的陳勒廖達郊區。
戰後,各國人民面臨著反對原子武器、反對“冷戰”、反對美國及其盟國侵略鮮明、越南、拉丁美洲、近東及非洲的新形勢,皮德也以他的畫筆為武器與帝國主義和反動派進行了無情的戰鬥,贏得了愛好和平的人們的尊敬。
皮德是個品德高尚的人,他為人謙虛而正直,這種品質貫穿在他的作品中。他曾說:“我一生都崇尚正直,這對於我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1955年2月皮德應邀來我國進行友好訪問。他先從北京南下廣州,又北行經杭州、上海、南京、天津到達北京,接著還去了撫順、瀋陽和鞍山,沿途畫了大量的速寫。訪問期間他拜會了我國著名漫畫家華君武,還與我國當時《漫畫》編輯部的成員(包括米谷、張樂平、吳耘、藍建安等人)舉辦座談會進行了藝術交流。歸國後還以德文和丹麥文出了一本300幅作品的訪問中國的速寫集。
隨著時間的遷移,皮德漫畫的影響越來越大,他的作品為電影、芭蕾、啞劇甚至小型文藝節目提供了改編的好材料。例如蘇聯曾將皮德的許多連環漫畫改編成各種劇本,上演後受到觀眾們的熱烈歡迎,其中著名啞劇《生動》就是取材於他的連環漫畫《懺悔》(見P.254);他的連環漫畫還被改編成兩部卡通片,在拍攝《長凳》卡通片的過程中蘇聯功勳藝術家阿塔馬維夫為皮德的藝術所傾服,一再讚嘆皮德“真是個極好的動畫大師!”此外,《長凳》還被列寧格勒舞蹈學校改編成芭蕾舞,導演列昂尼德·雅各布森還因此獲得一等獎。
民主德國電視台曾介紹過皮德,皮德因此獲得了極高的名譽。他們不僅介紹了皮德的漫畫作品,還介紹了他的創作過程。皮德站在一塊透明的玻璃後面,用口紅代替筆,一連畫一邊告訴觀眾為什麼要這樣畫,這些漫畫都是一些人們關心的時事問題,具有尖銳的諷刺性。廣播電台也曾多次採訪過皮德。皮德一再說:“讀書時我就用畫來逗同學與老師發笑,現在我有幾十萬觀眾,我所畫的內容已經有了明確的方向:反對資本主義,為社會主義而鬥爭,反對戰爭,為和平而鬥爭。”
皮德在國際上獲得了崇高的聲譽。人們把他與揭開原子秘密的丹麥大物理學家玻爾齊名,這不僅因為他們同是丹麥反法西斯的無畏戰士,而且因為他們在各自的事業中為人類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他曾被推選為“國際以諷刺作品為和平而鬥爭漫畫大賽”的常務評審委員會主席,還是國際杜米埃漫畫俱樂部的發起人之一,並擔任第一副主席職務。1964年他與西班牙的伊巴露麗、阿爾及利亞的本·貝拉一道獲得列寧國際和平獎金。他還曾獲得過德意志主共和國為各國之間友誼而頒發的紅旗勳章,還被聘為保加利亞布羅沃市的榮譽公民和蘇聯藝術科學院的榮耀會員。1972年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授予他勞動紅旗勳章。
1988年12月不屈不撓的人道主義戰士、漫畫藝術大師皮德斯特魯普去世,終年76歲。
皮德漫畫與我有不解之緣。13年前我曾編過一本《皮德斯特魯普漫畫漫畫選集》,這本117套作品的畫冊是我編的第一個皮德漫畫的版本,受到讀者普遍歡迎;10年前我又編了一本357套作品的《皮德生活漫畫》,這是我編的第二個皮德漫畫的版本,與我編的《父與子》漫畫一樣暢銷10年不衰;這本皮德漫畫是我編的第三個版本,僅連環漫畫便有400余件,其含量、價值與當初已不能相比,是當今世上最全的皮德漫畫集,是欣賞、學習、研究皮德漫畫的最權威的資料。皮德是不朽的世界幽默大師,這本畫冊足以值得人們永久珍藏。

《比特納漫畫》

前言

比特納漫畫比特納漫畫

德國著名漫畫家亨利·比特納1928年11月12日生於德國克姆尼茨附近的維特根斯村,八年制公立學校畢業後他便開始學習繪畫,但不久戰爭迫使他中止了對藝術的追求。在家種了一段時期的田後,他嘗試著去當一名男高音歌唱家,但後來應聘為國營百貨商店的美工,從事櫥窗設計與廣告繪製工作,業餘時間搞一些美術創作。
1954年《梟鏡》除夕號上刊登了比特納的第一幅漫畫作品後,他的作品開始受到了人們的注意,從此像泉水般地湧現出來。1958年,比特納成了一名從事自由創作的職業漫畫家,定期向出版社和期刊雜誌提供漫畫作品,30多年中他每天都創作幾幅漫畫,作品多達15000多件,刊登在聯邦德國報刊雜誌的幽默版上,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出版商也競相出版他的漫畫集。除了早期的漫畫集《左邊的幽默》(1958年)、《一千件趣事》(1961年)和《諧謔曲》(1965年),後來的漫畫集均按主題編排,例如《祝您胃口好!——刀叉之間的漫畫》(1979年)、《我們牛皮村的人》(1981年)、《明天的主人》(1985年)、《專利與天才》(1986年)和《大協奏曲》(1989年)等等。還可以經常看到一些描述音樂活動的比特納漫畫集,這些反映了他對年輕時夢想的懷念。
關於比特納生平的資料並不多。他到底是怎樣一個人?這只能做一個推測。希臘詩人歐里庇德斯曾說過:“告訴我你同什麼人打交道,我便知道你是什麼樣的人!”因此我們通過比特納的漫畫人物,便可了解比特納。細細欣賞比特納的作品,不難看出他的漫畫人物具有貪玩、點子多、熱情、嫉妒、懶惰、頑強、多疑、膽小、自以為是、蠻橫、迂腐、狡猾、斤斤計較、愛指責、敏感、心不在焉、樂於助人、慷慨等特性,通過這些人物的行為動機,我們可以認清作者隱秘的宗教信仰與生活狀況,其天真精明、敏感坦率、洞察一切的特點便如現眼前。
比特納被人們稱作漫畫哲人,他以詼諧的方式將各種行為方式、思想傾向及矛盾抽象化。他以幽默的眼光審視著整個世界,目光觸及各個角落,人們是可以通過他的漫畫來了解當今社會與生活的。

比特納漫畫比特納漫畫

一個好的幽默通常是將兩種不同行為聯繫起來,通過突然轉折產生出人意料的結果。比特納漫畫成功地遵循了這個原則。我們可以將比特納的作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在作品中有兩個或更多的對立角色,一方起積極作用,另一方則起消極作用,形成了一個幽默的對立面,以最經濟的角色演出一幕短劇,通過誇張手法表達某種行為方式的荒謬,產生出幽默的情趣;另一種則是只有一個角色,通過其或古怪或迂腐或愚蠢的行為令人發笑。
比特納漫畫中常採用“以噱頭”的手法,即笑話套笑話,或謂“笑話的二次方”。例如一隻漏水的小船在不斷地下沉,水很深,以至船上的男人只能勉強地將頭露出水面的(噱頭1),岸邊一位熱心人遞給這位不幸人一隻水桶,讓他把小船里的水舀出去,好救自己一條命(噱頭2);又如,一個男人坐在家裡舒適的沙發上,這時雨水恰好從頭上的天花板中漏下來,他沒考慮換個地方,而是撐起了一把雨傘來擋雨(噱頭1),但這雨傘偏偏又有一個洞,因此他繼續坐在雨中(噱頭2),最後他乾脆拿起電吹風把弄濕的頭髮吹乾(噱頭3)——這裡包含3個噱頭,即“噱頭的三次方”。
比特納的漫畫簡潔洗鍊,用筆節省近於苛刻。他的許多畫都是速寫式的,總是盡力摒棄一切多餘的細節,以免分散讀者的注意力。他寥寥幾筆便生動地勾畫出人物的表情和姿態,構造出一幢房子、一扇窗戶、一道籬笆、一張沙發、一節火車廂、一層樓梯,對主題的表達起了有力的作用。他觀察事物十分細膩,勾畫得十分到位,仿佛自己已融入了作品之中。
比特納的漫畫大部分不需要文字說明,添加文字只是為了強調重點。比如一位丈夫為了歡迎回家的夫人,板著面孔跳起來,其文字說明是“別假裝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由於這段文字的點題作用,幽默感便突然閃現。
有些人武斷地認為比特納只是一個單純的幽默畫家,根本不懂諷刺,這顯然是不正確的。幽默本身便是一種諷刺的手段,比如他有一幅畫,三位先生無奈地看著公共廁所上的一塊牌子,牌子上寫著“廁所因聖誕節慶祝活動暫時關閉”;又如另一幅畫,一位孤獨的遊行示威者舉著標語牌走來,牌上寫著“我遊行不為任何目的,也不反對任何事!”顯而易見,幽默後面分明還隱含著對現實的諷刺。
比特納作品最早是什麼時候出現在我國的,現在無法推測。大約20年前我便在一些外版期刊上最初見過,這些作品常題名為“左邊的幽默”,總以非常有特色的手寫體“HB”落款,格調高雅,沒有低級趣味的東西。在他的畫筆下,無數小人物面無表情地做著耐人尋味的事,演示著日常的生活,折射出其中隱含著的雋永哲理,總讓人得到一種真正的幽默享受。我非常喜歡比特納的作品,認為他是最傑出的幽默畫家,一直想把他的作品介紹到中國來,大約13年前便在《譯林》雜誌的封二上做過一版介紹比特納漫畫的專輯。目前經過幾年的努力,我社終於解決了比特納漫畫集的著作權問題。這本漫畫專集的出版是件令人欣慰的事,因為這些作品是真正的藝術。

《施拉德爾漫畫》

前言

施拉德爾漫畫施拉德爾漫畫

德國著名漫畫家卡爾·施拉德爾1915年8月30日生於希爾·德斯海姆。同許多傑出的柏林藝術家一樣,施拉德爾不是用施普雷河水洗禮,而是用流經希爾·德斯海姆的因納斯特河水洗禮的。據說在小卡爾出生的那天,古城希爾·德斯海姆掛出了旗子,也許當時掛旗子只是因為戰爭的緣故,但希爾·德斯海姆人卻預見著一個傑出人物的出現。
施拉德爾小時候得過淋巴結核病,但最終還是康復了,幸運地度過了戰爭最困難的時期。
1936年從文科高中畢業後,他確立了自己將來成為藝術家的道路,但這個選擇卻遭到了父母堅決的反對。父母希望他能選擇一個體面的專業,有朝一日能戴上令人羨慕的博士帽,但繆斯卻在呼喚著他,他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名偉大的畫家。正是因為在這個問題上沒有聽從父母的意願,他竟失去了自己理應得到的繼承權。不過家人的反對並沒有阻擋住他對藝術的嚮往,這年他進了希爾德斯海姆工藝美術學校繪畫系學習(修課),接著便考入了萊比錫美術學院,成了藝術大師瓦爾特·蒂曼的學生。在萊比錫美術學院學習期間他認識了已經成名了的漫畫家埃·蒂曼的學生。在萊比錫美術學院學習期間他認識了已經成名了的漫畫家埃·奧·卜勞恩(即連環漫畫《父與子》的作者),卜勞恩的成功給了他極大的啟示,對他的藝術道路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萊比錫美術學院的一次寫生課上,他對著一個大鼻子、大鬍子的模特兒在寫生,這時教授走了過來,看了他的畫後不以為然地對他說:“年輕人,如果再這樣畫下去,你將變成一個漫畫家!”教授對他習作的否定,如同一盆涼水迎頭潑來,施拉德爾產生了從來沒有過的絕望,似乎感到整個世界都崩潰了!對於抱定獻身藝術決心的人來說,“漫畫家”可能是最令人討厭、最可悲的字眼。然而正是因為這次終生難忘的寫生課,使執著頑強的施拉德爾重新調整了新的奮鬥目標——他就是要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漫畫家!

比特納漫畫比特納漫畫
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而爆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無情的戰爭奪走了年輕人施拉德爾手中的畫筆,他被迫入伍而中斷了學業。經過血與火的洗禮後,日趨成熟的施拉德爾用漫畫筆將自己武裝起來,開始向目睹的一切無法忍受的醜惡開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施拉德爾以採集蘑菇和繪畫為生。1950年8月4日《清風》雜誌登載了他的第一件漫畫作品,這時他年僅三十五歲,他的非凡的諷刺與幽默天賦吸引了《清風》的編輯,此後該刊便頻頻地登載他的漫畫作品。為了開拓更廣闊的前程,1951年他遷居析林,以自由創作漫畫家為職業,從此正式步入漫畫家生涯。1954年《梟鏡》雜誌接替了《清風》後,施拉德爾繼續在該刊上發表他的漫畫作品。
對於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的無關緊要的小事,施拉德爾具有洞察秋毫的能力。在他那些極具價值的速寫本里,詳盡地記錄了他對生活的真實感受。他筆下那些生動的漫畫形象及人體速寫,洋溢著對生命的熱愛,總是先使人們產生愉悅,接著又引起人們的沉思。他的傑出的繪畫技巧有力地回答了那些輕視漫畫家的人。
施拉德爾的肖像漫畫有的表現了對市儈庸人的諷刺,有的流露出對周圍熟悉的人們的善意。在他的筆下,不僅有深受歡迎的柏林拖鼻涕頑童的形象,還有形形色色各種類型的人物,這些形象往往具有大鼻子、矮個子的特徵,個性極其鮮明。
他的作品構思、形象和文字總是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具有令人過目不忘的魅力,圖文相得益彰,機智巧妙地反映出富有深邃哲理的主題。
施拉德爾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困境》(漫畫集,1955年),《動物飼養員布拉西烏斯》(連環漫畫,1956年),《新的不幸》(漫畫集,1962年),《施拉德爾的聖誕老人》(連環漫畫,1963年),《哎呀,貝洛!》(連環漫畫,1947年問世,1996年作為梟鏡出版社最受歡迎的第二集系列叢書出版)等等。但值得一提的是,施拉德爾曾為許多書籍繪製過十分精美的插圖,產生過巨大的影響,一提到多馬的“老實的學生奧托卡爾”或維斯納的“理髮師克萊內科爾特”,讀者立刻便會感到作品中的主人公躍然眼前,這得歸功於施拉德爾所作插圖的魅力。他為漢斯格奧爾格·施滕格爾所著的兒童讀物《蓬頭彼德》和《滑稽灘邊的滑稽村》繪製的插圖當之無愧地獲得了國家級的大獎。
除《梟鏡》之外,施拉德爾還在《自由世界》、《柏林新畫報》及《家庭與學校》等許多雜誌上發表作品。他最樂意為《家庭與學校》創作,這是出於他對孩子們的熱愛與關心。
施拉德爾是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造型藝術家協會的成員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新聞記者協會畫家和漫畫家分會的領導成員。他的作品曾在阿拉伯共和國、埃及、保加利亞、芬蘭、捷克斯洛伐克、伊拉克、義大利、南斯拉夫、荷蘭、波蘭、瑞典、蘇聯、匈牙利等國家舉辦過展覽。1975年他曾分別榮獲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獎和祖國銀質勳章。
除了他作諷刺與幽默的漫畫作品之外,施拉德爾還創作一些其它形式的美術作品。他還熱愛體育鍛鍊,業餘時間常從事潛水運動。
1981年12月20日他於柏林去世,終年66歲。
本畫冊是從施拉德爾1950年至1974年間堆積如山的作品中挑選出來的代表作,其中包括連環漫、人。物漫畫、肖像速寫以及裸體畫等,基本上反映了這位傑出漫畫家的藝術風貌。

《博芬格漫畫》

前言

博芬格漫畫博芬格漫畫

德國著名漫畫家博芬格1941年10月5日生於柏林中部。雖然曾一度遷居其他地方,但後來還是搬回到他的出生地。柏林中部是這座城市東西方政治文化的交匯點,這對博芬格的成長起了重要的作用。
博芬格成長於具有濃厚藝術氣氛的家庭。他的父親是個廣告畫家,還是個抒情歌劇的業餘男高音歌唱家。博芬格曾學習過演奏豎笛,每當他在家中思考或尋求靈感的時候便會情不自禁地吹起豎笛。他是一個高大強壯、大鬍子的男人,當他吹著這個細小的樂器的時候給人一種反差強烈的印象,流露出他敏感的內心世界。
他繼承了父親的藝術天賦,在學生時代就展現出出色的繪畫才能。他曾就讀於柏林最古老的文科學校——銀灰修道院。中學畢業後,他希望能從事藝術工作,由於父親一個朋友的建議他先當了一名排字學徒工。在當時,排字工是一種特殊手藝,印刷方面的技術使他十分感興趣,這種職業訓練使他受益至今。培訓結束後,他想當一名版式設計員,於是父親的這個朋友將他介紹到著名的厄倫斯皮格爾諷刺雜誌出版社。
1961年他在該出版社當了一名實習生,當時厄倫斯皮格爾出版社的著名漫畫家卡爾·施拉德爾對他繪畫才能十分欣賞,教導他不要滿足於書版印刷的工作,而要運用繪畫才能創造性地發展自我。經過勤奮刻苦的努力,一個嶄新的世界終於展現在他的面前,他成了厄倫斯皮格爾一名出色的漫畫家,在諷刺與幽默中找到了無限的樂趣。
隨著漫畫作品的增多,他逐漸擺脫了學生時代那種對藝術的簡單模仿和盲目追隨,創造了自己的獨特個性。他是一個創造性的漫畫家,常常會突然迸發創作的靈感。除了創作漫畫,他還創作連環畫和兒童讀物,獨特的創造性充分地展現在他的作品中,受到了讀者的青睞。

博芬格漫畫博芬格漫畫

博芬格是一個樂觀主義者,他相信,這個世界會因為笑聲而改變。他要求自己,也要求別人友好和誠信。他仔細地觀察外界的一切事物,思考和好奇心對他來說很重要。他的漫畫構思都是出於自己的觀點,出於自己的所感所思。他放棄了繪畫的美化功能,採取了尖銳直接的諷刺方式。他知道,漫畫就是把特定條件下的感覺以圖畫的方式或諷刺或幽默地表達出來。
他討厭單調、雷同和愚蠢,認為愚蠢後面隱藏著對別人的苛求。他絕不能在別人的指令下工作,他需要合乎邏輯的理由。他討厭虛榮,因為虛榮會導致謊言。他要求那些負責任的人不僅行使權力,更要保持健康的理智。他有時會粗暴地對待知己朋友,顯得笨拙和固執,但實質上他非常珍惜朋友之間的友誼。他外表看起來高大粗壯,實則內心敏感脆弱,是一個表里不相稱的人。
1966年起,博芬格開始從事書籍插圖的繪製工作。他繪製的文學作品插圖既保持了原作的精神又表現了自己獨特的視點,他為這些書所配的插圖一直都在使用著。法國漫畫大師讓·埃費爾創作的連環漫畫《創世紀》給了他很大的啟示,埃費爾的漫畫成了他的楷模,很快他的漫畫作品中也出現了虛構的內容。

博芬格漫畫博芬格漫畫

博芬格曾為瓦爾特·特里爾和埃里希·克斯特納的作品繪製過插圖,在他們合作的書中文字和插圖十分完美地結合在一起。他在《弗里德里希·席勒日記》里風格隨意的插畫新穎獨特,其中的幽默和稀奇古怪的東西令人過目難忘。
博芬格最喜歡為孩子們創作,如同德國幽默大師海因利希·霍夫曼創作《蓬頭彼德》一樣,他具有孩子們創作的強烈欲望,孩子們是他創作的巨大動力。他為孩子們創作過的書很多,其中有許多靈感來自他女兒路易絲的小軼事。
博芬格常常和孩子們聚在一起,他們一塊兒畫畫,在遊戲中他啟發孩子們的想像力。他的畫接近孩子,接近生活,他寓教於畫,孩子、家長和學校都十分喜歡他的作品。
1968年,他成了一個自由職業的藝術家,從事漫畫和招貼畫的創作。他創作的招貼畫是運用凸版印製的,以前學過的印刷知識使他受益匪淺,很快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創作的那些張貼在街頭廣告牆和廣告柱上的招貼畫以奇特的靈感而引人注目。
博芬格活躍於各種學術交流活動,致力於藝術家的團結及其藝術領域的探討,很樂意接受評獎委員一類的邀請。他是1990年成立的作為藝術家聯盟漫畫家中心的“克佩尼克漫畫機構”創辦者之一,他還承擔了少兒和青年文學中心的工作,舉辦了冷戰後第一次東西方書商共同參加的圖書博覽會,相互的溝通推動了圖書的發行。
在一次聚會上,他結識了柏林唯一的繪畫史教授與漫畫家F.W.伯爾尼斯坦,兩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一直共同從事漫畫與插圖的創作。
博芬格很會生活,懂得工作之餘怎樣放鬆自己。和諧的家庭氣氛,總能讓他能找到安寧和平靜。他很喜歡看書,尤其是烏格勒、馬克、羅里特、馬昆茨、施弗和克拉博特等人的作品,他常得意地談起他那些古老的兒童書藏品,特別是其中的一些珍藏本,這些書中的圖畫和描寫所營造的氣氛生動地向他展示了過去的世界。他喜歡和朋友們閒聊,喜歡去戲院和看電影,在休閒中還可獲得有益創作的東西。他還喜歡美食,全世界的美食,尤其是雜燴、土豆泥和肉。對他來說,理想的生活就像畫畫一樣要有獨特性。
他曾去過很多國家。從斯里蘭卡到尼加拉瓜,到處可以看到對當權者的諷刺和嘲笑,他確信找到了世界通用的幽默語言,這種漫畫的特性永遠不會改變,每一個漫畫家都應致力於此。他並不願出門在外時間太長,因為對他來說最舒適最適合的地方還是自己的家——柏林中部。
這本《博芬格漫畫》是由德國厄倫斯皮格爾出版社提供的《厚厚一大部博芬格漫畫》畫集縮編而成的,這位德國著名的漫畫家的作品是第一次在我國露面,其獨特的風格和手法,反映了西方漫畫家的多樣性,我國的漫畫家是可以從中獲得許多有益的啟迪和借鑑的。

《倫格侖漫畫》

前言

倫格侖漫畫倫格侖漫畫

波蘭漫畫家茨比希尼夫·倫格侖(ZbigniewLengren)是我國讀者所熟悉的世界漫畫大師,1919年2月12日出生於波蘭以製作俄羅斯銅壺和武器而聞名的圖拉鎮。年輕時倫格侖就讀於士倫,學習建築工程專業,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占領華沙期間,做過門衛、咖啡館畫家等,並秘密從事反法西斯活動。1939年他在加瓦勒里入伍,擔任炮兵軍官,參加抗擊德國法西斯的戰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母親的鼓勵下他修完了大學裝飾學課程,後來便以畫舞台布景和廣告為生,並開始為報紙寫諷刺小品及繪製插圖。由於當時世界性連環漫畫熱潮的影響,波蘭的報刊上紛紛開闢連環漫畫專欄,因而倫格侖醞釀已久的連環漫畫《菲盧特克教授》應運而生。這部連環漫畫專輯於1948年出現在波蘭《普爾策克洛伊》周報上,作品迅速取得了成功並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波蘭的孩子們授予倫格侖以“笑的勳章”。由於《菲盧特克教授》採用了無字連環漫畫的形式,因而主角老教授的形象迅速越出了國界。1956年,德國厄倫斯皮格爾出版社出版了倫格侖的第一本連環漫畫畫冊《菲盧特克教授一百篇》,兩年後又相繼出了《幽默百篇》、《新編幽默百篇》等幾本菲盧特克教授的連環漫畫畫冊。1974年倫格侖發表了幽默作品集《生活指南》,同樣也受到了讀者的歡迎。同年,他的作品選入著名的愛情連環漫畫選集《天堂的快樂和地獄的苦難》,這本畫冊暢銷了數十年。倫格侖的作品贏得了崇高的聲譽,在華沙和莫斯科他曾分別獲得過“伯爾蒂希赫拉獎”和“蒙特里埃爾獎”,還曾在5個國家和地區舉辦過個人畫展。德國評論家認為,世界上有這樣成就的漫畫家是不多的,德國只有天才的漫畫家威廉·布希、卜勞恩、施密特才能與之相提並論。

倫格侖漫畫倫格侖漫畫
倫格侖是一個具有多方面才能的人。除了創作漫畫、給孩子們的書繪製插圖,他還寫一些兒童讀物;他是個詩人,精通詩的節奏,寫過許多抒情的詩歌,他的許多畫作也明顯地具有詩的韻律;他愛好攝影,常把自己拍的一些照片用蒙太奇手法剪輯組合成有趣的畫面(自稱為“用畫面詮釋的小品”);他具有演講家的天才,講起故事來神采飛揚,常是廣播、電視的座上客……
倫格侖還是一個體格健壯、溫文爾雅、思維敏捷、愛好運動的人。他既有網球教練般的身材,又有外交家般的口才與風度,藍色的眼睛中充滿了詼諧和睿智。正如他自己所說,他和菲盧特克教授是活生生的一對孿生弟兄。
早在50年代,連環漫畫《菲盧特克教授》便傳到了我國。這本內容幽默、開本奇特、裝幀精美的畫冊不但受到我國讀者的歡迎,而且得到我國漫畫家的高度評價,對我國的連環漫畫創作產生過一定的影響。
10年前《菲盧特克教授》便編入了我社的《世界系列連環漫畫名著叢書》,並且是這套叢書首批問世的四本連環漫畫畫冊之一。這套叢書發行後受到讀者極大的歡迎,迅速擴展成具有30余本畫冊規模的暢銷叢書,其中《菲盧特克教授》起過不可忽視的作用。
倫格侖是我最喜愛的漫畫家之一,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們終於解決了它的中文版著作權問題,如願地編出這樣一本內容豐富的世界漫畫大師的專集。我相信,正如我編的《父與子全集》、《皮德生活漫畫》等連環漫畫專集一樣,這本專集將被我國讀者永遠珍藏。

《施密特漫畫》
施密特漫畫施密特漫畫

德國漫畫家埃里希·施密特1924年3月11日出生於德國柏林。在他還不滿四歲的時候,便顯露了未來漫畫大師的天才。有一次小施密特用粉筆在地板上畫了一匹馬,他的叔叔古斯塔夫見後大驚道:“妙極了,這匹馬還在笑呢!”這便是施密特第一幅成功的作品。
施密特的父親是一個勤懇稱職的郵局職員,他非常讚賞兒子的才能,想把兒子培養成一個音樂家。一次他買了一把舊的曼陀鈴琴教兒子彈,聰明的小施密特很快便掌握了這把琴的彈奏技巧。不過他對音樂實在沒有多大的興趣,練琴時常常把一些舊小說放在打開的樂譜上,一邊用手指不停地胡亂彈奏,一邊讀小說,高興時還在五線譜上畫出各種各樣的動物臉譜。正因為如此,施密特常常遭到父親的責罵不過時間一長,無可奈何的父親也就打消了把兒子培養成音樂家的念頭。
小施密特具有非凡的想像力,在他讀書的時候對圖畫課特別感興趣,因為隨意描畫最能馳騁他的想像,得到最大的快樂。不過寫生畫對他來說卻是另外一回事,每次對著老師布置好的靜物寫生時,他似乎總被一根無形的繩索死死地束縛住,面前橫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障礙,以至他的寫生畫總是顯得沒有生氣。
施密特年輕的時候拳擊技巧相當不錯。他的個頭雖然矮小,但動作與步伐卻十分敏捷靈活。他曾參加過幾場公開的拳擊賽,贏得過陣陣的喝采,但有場拳擊賽卻使他一敗塗地,左眼被擊青,顯得狼狽不堪。不幸總是接踵而至,這時的施密特剛開始交女朋友,由於缺乏戀愛經驗,認識不久就膽怯地試圖接近她的女友,結果另一隻眼也被女友打青。滿臉傷痕的施密特使他的父親大為惱火,為此他反對兒子再去參加拳擊,並堅決不許兒子與這位金髮女郎來往。
施密特的家庭不很寬裕,為了生活,他擔任了一個劇團的配角演員。在歌德劇院演出《流浪者》的最後一幕中,根據劇情需要,女演員伊莉莎白熱烈地擁抱和親吻這位由施密特扮演的戰士,令人意外的是,從未與女性接過吻的施密特十分驚慌,手中的木製槍落到地上,接著轉身向幕後逃去,幕後的導演見後大發雷霆,用顫抖的手指著出口讓他出去!這樣,一場壯觀的演出鬧哄哄地提前結束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動亂日子裡,失業與飢餓威脅著每一個人,施密特四處流徒,最後終於在一家鐵工廠找到了一個製作鐵爐子的工作。一次施密特做了三隻鐵爐子,得到了40馬克的工錢,沒想到貪婪的廠主轉身竟以6倍的價格售出了這些爐子。賺了錢的廠主揮舞著雙拳得意地狂笑著,一種被剝削的感覺深深地刺痛了施密特,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在戰爭的動盪歲月中,施密特的女友尼克西不辭千辛萬苦找到了他,飽嘗離異之苦的施密特惟恐他鍾愛的女友再離開他,於是趕快領著她去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
1947年施密特終於回到了他可愛的故鄉柏林。面對著這片戰爭的廢墟,這對年輕夫婦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棲身之地,只好在輾轉租來的住所中搬來搬去。為了餬口,施密特繼續當鉗工,空餘時間他不停地揮動畫筆畫漫畫。他把作品投寄給一些宣揚民主的報刊,受到了一致的歡迎。自1947年起,當時很受讀者歡迎的青年雜誌《起飛》開始登載他的作品,這一年是施密特一生中的重大轉折,一年後他便一直以報刊漫畫家的身份出現在《柏林日報》上。
如同卜勞恩、皮德斯特魯普、古爾布蘭森等傑出漫畫家一樣,施密特也是從報紙上建立起不朽業績的。自1948年起,《柏林日報》每天都登載施密特的作品,幾十年來,《柏林日報》的讀者天天早飯前總要打開登載施密特漫畫的那兩頁報紙,看看他畫了一些有關世界大事的什麼漫畫。他的作品贏得了世界性的讚譽,1957年德國記者協會為表彰施密特,授予他以著名作家命名的獎章,後來又先後榮獲祖國勳章(1965年)、勞動旗幟勳章(1969年)、柏林歌德勳章(1971年)。
施密特是一個十分勤奮的漫畫家,除了《柏林日報》上的大量時事政治漫畫外,還出了以自己生活經歷為素材的漫畫集《幽默》以及一系列自己特別珍愛的生活幽默畫集《滑稽的人》等等。
早在10年前我社就前後出版過兩種施密特的漫畫作品集(一本是《世界系列連環漫畫名著叢書》的第三集,一本是《施密特漫畫全集》的連環漫畫部分),這兩本畫集受到我國讀者的喜愛,曾多次再版。事隔多年,經過努力,我們終於取得了獨家出版中文版《施密特漫畫》的授權。這本畫集編入了施密特的連環漫畫、社論漫畫、科學漫畫等作品,較全面地反映了這位世界幽默大師的藝術風貌。

《揚可夫斯基漫畫》

前言

揚可夫斯基漫畫揚可夫斯基漫畫

德國著名漫畫家海因茨·揚可夫斯基1935年出生於柏林克羅伊茨貝格區考特布塞爾達姆。國中畢業後,他在柏林滕珀爾霍夫區國有鐵路維修廠學徒,1961年遷居東柏林並在舍內爾瓦德區國有鐵路維修廠做鉗工。
揚可夫斯基自幼喜愛繪畫,他的第一幅漫畫作品發表在企業報上,而他第一次在著名幽默雜誌《厄倫施皮格》Eulenspiegel發表的是以加農炮為主題的系列作品,這些作品題名為《滑稽可笑之事》。1968年他被工廠解僱,生活跌入了底谷,在困境中他選擇了自由漫畫家的職業。
在柏林陶本街的一個教堂里有一間著名的小屋,20世紀60年代與70年代中許多著名的記者與藝術家都喜歡聚集在這裡閒聊和喝酒,揚可夫斯基在這裡認識了埃里希·施密特、卡爾·施拉德爾等許多著名的漫畫家,在這些漫畫家的幫助下,經過勤奮刻苦的努力,揚可夫斯基的藝術水平迅速地得到了提高,作品不斷地在許多報刊雜誌上發表,成了一名受歡迎的知名漫畫家。不久他加入了記者協會與美術家協會,當時民主德國在柏林電視塔舉辦的《滑稽和幽默》的大型漫畫展覽、在格來茨舉辦的《諷刺》漫畫展以及最後一屆《民主德國的德意志藝術展覽》都有他的傑出作品。
揚可夫斯基的幽默質樸單純,從不矯揉造作,也沒有什麼晦澀深奧的哲學含義。他的作品語言通俗,繁簡適度,圖文和諧統一,相輔相成,無需太多思考便可獲得其中橫生的妙趣。
很多漫畫家都喜歡以誇張漫畫人物鼻子的造型為特徵,如埃里希·施密特、卡爾·施拉德爾和羅里羅特等都是如此。揚可夫斯基不僅賦於他的滑稽人物以荒誕高聳的大鼻子,而且還有總是圓睜著的大眼,給人印象極其深刻。除了一些彩色的童話插圖之外,揚可夫斯基的女性漫畫人物幾乎都是不折不扣的矮胖滑稽造型,她們的面部通常表現出喜悅、驚訝、恐懼、悲哀等豐富複雜的表情。
揚可夫斯基的作品表現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與各種各樣的趣事,對生活的含義與幽默的本質做了不遺餘力的追求,以幽默詼諧的方式做了生動的回答,給人們帶來了愉悅和歡笑。
1993年揚可夫斯基在柏林中部的施皮特畫廊、德萊斯登的赫庫雷斯考勒酒吧和馬格德堡的庫格布麗茨畫廊舉辦了個人作品展,接著1994年在拉騰瑙爾的波爾島上又舉辦了《揚可夫斯基漫畫展》,作品受到了普遍的讚譽。
“土生的柏林人”揚可夫斯基現在居住在貝博塞,這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小村莊,屬於國家文物保護地區。在小屋子上他插了一桿引人注目的風信旗,這是為從遠方而來的客人和朋友們所做的一個標誌。
德國是一個具有幽默傳統的國家,歷史上曾出現過海因里希·霍夫曼、威廉·布希、阿多夫·奧伯倫德爾與埃·奧·布勞恩等幽默大師。揚可夫斯基是繼卡爾·施拉德爾、埃里希·施密特、亨利·比特納之後與博芬格齊名的當代德國最著名的漫畫家。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有機會通過德國厄倫斯皮格爾出版社將這批當代傑出的漫畫家的作品系統地介紹到中國來,編入我們這套《譯林世界連環畫漫畫經典大系》,中國讀者通過這些畫冊可以較全面地領略到當代德國漫畫的風貌,而漫畫愛好者亦可從中得到啟迪與借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