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叢書名: 清華大學科技哲學文叢
平裝: 488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204093588
條形碼: 9787204093588
尺寸: 20.8 x 14.4 x 2.2 cm
重量: 458 g
作者簡介
曾國屏,男,1953年生,籍貫江西南康,生於貴州印江。1979年貴陽師範學院貴陽化學班畢業,隨之在貴陽市屬31中學任教;1986年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自然辯證法專業畢業獲碩士學位,先後任教於北京師範大學哲學系和教育管理學院,1987年升講師,其中1988.11-1989.12於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進修教育管理,1993年升副教授。1994年5月入清華大學人文社科學院科技與社會研究所,1995年10月任常務所所長主持工作,1997年升教授,2000年任所長,並任清華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其中2000.11-2001.2在美國賓州大學STS中心做訪問學者,2002年10月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技術技術構造分析講座做客座研究員;還先後到日本、香港、韓國等國家和地區進行過學術交流和訪問。
內容簡介
《科技傳播普及與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理論實踐》是我們承擔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項目“科學普及與首都先進文化建設研究”(02BJBZA031)以及中國科協科普專項基金項目“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集成。全書共三篇,主要內容包括國家創新系統中的科技傳播與普及,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問題研究和北京及其他地區的實踐及其研究。
目錄
代序一:科學思想文化的傳播與國民素質
代序二:在“科學技術傳播與普及學術研討會”上的講話
第一篇 國家創新系統中的科技傳播與普及
國家創新系統視野中的科學傳播與普及
國家科技傳播能力:構成與評價研究
試論國家科學交流體系
科學傳播——一個新興的學術領域
科學實踐哲學視野中的科學傳播
科技傳播多元網路模型及其系統運行的選擇性共振效應
科普的轉型與機制創新
對現代城市科普的理論思考
科技傳播普及與科學精神培育
科普與科技進步和道德建設的良性互動
開放存取與開發中國家的文化傳播
國外科技普及工作發展趨勢小議
美國國家科學基金資助科技教育與普及的政策研究
第二篇 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問題研究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一項惠及全體人民的行動計畫
《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的八大亮點
科學方法、科學態度與國民質素的關係
公民科學素質的定義、內涵及理念新探
關於科學素質及其內容的思考
技術素質的定義及內涵初探
後發國家科學素質測量的兩個困惑
公眾技術素質調查:一個初步的嘗試
被公眾所理解的“科學”
“敬畏自然”之討論對於中國“公眾理解科學”的意義
公眾理解科學的新模式:歐洲共識會議的起源及研究
關於“轉基因農作物”的“共識會議”
科普旅遊——科普文化的一種新形式
第三篇 北京及其他地區的實踐及其研究
貼近生活的科普:對北京市社區科普實踐的調研
北京市海淀區“科技工作者之家”科普項目評估報告
北京市豐臺區“流動人口科普大課堂”科普項目評估報告
上海科普教育基地的現狀與發展對策
搭建科學和公眾的橋樑:深圳市社區科普的探索和思考
搭建科普平台,營造創新氛圍
科技特派員工程:農業科技傳播的創新模式
技術與社會融合的一個案例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