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21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3543183
條形碼: 9787503543180
尺寸: 23.8 x 16.4 x 1.6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吳靖平,男,漢族,安徽巢縣人,經濟學博士。現任中共四川省綿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1984年7月,畢業於西南科技大學非金屬礦系地勘專業,並留校任教。1988年9月考入清華大學,就讀科學技術哲學方向研究生,任《清華大學研究生學報》常務副主編。1991年,獲法學碩士學位。2008年,獲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91年至2009年,先後擔任西南科技大學團委書記、貿易經濟系講師,共青團綿陽市委副書記、書記,中共綿陽市遊仙區委副書記、區長、區委書記,中共綿陽市委常委、市委組織部部長,中共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中共涼山彝族自治州州委書記,中共綿陽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
先後在《清華大學學報》、“自然辯證法研究》、《人民日報》、《求是》、《紅旗文稿》、《四川日報》、《學習時報》、《西南民族大學學報》、《決策諮詢通訊》等主流報刊發表理論文章30多篇。
內容簡介
《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走出"資源詛咒"怪圈》介紹了:資源是資財之源,是財富創造、經濟成長、人類發展的重要源泉。人是資源的主體,是資源的本源。沒有人的存在,資源也就失去了意義。天賦資源,人賦資本。經濟資源、人文社會資源等獲得性資源對自然資源等先天性資源具有“點石成金”的巨大魔力。舞動魔杖的,既有市場(經濟資源)這隻“看不見的手”,也有政府(人文社會資源)這隻“看得見的手”。資源開發低度化導致“資源詛咒”,區域分工低端化導致“富饒的貧困”。
自然資源富集地陷入“財富拿走,貧困留下;資源拿走,污染留下’的發展困境,不是自然資源惹的禍,而是人文社會資源缺失犯的錯。推進資源資本化,完成資源優勢向資本優勢的“驚險一躍”。
實施資源本地化發展戰略,就地加工轉化資源,實現由“賣資源”向“賣產品”轉變。
目錄
序
第一章 導論
一、研究背景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義
(二)具備的條件
二、研究方法
(一)系統方法與統籌協調方法相結合
(二)理論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結合
(三)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相結合
(四)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三、文獻綜述
(一)國外研究狀況
(二)國內研究狀況
(三)國內外研究狀況簡要評述
第二章 經濟學中的資源理論
一、資源的界定
(一)狹義的資源概念
(二)廣義的資源概念
(三)資源系統概念
二、傳統資源理論回顧
(一)馬克思主義的資源理論淵源
(二)古典經濟學的主要資源理論
(三)新古典經濟學的資源理論
三、傳統資源理論的局限
四、增長有限理論與增長無限理論的回顧
(一)增長的核心問題:人與自然的關係
(二)增長理論的發展與爭論
(三)科技進步在資源戰略中的作用
五、新經濟成長模式的探討
(一)均衡增長論
(二)有機增長論
(三)“無意外”發展論
(四)可持續發展論
第三章 系統資源理論分析
一、資源系統
(一)自然資源系統
(二)經濟資源系統
(三)人文社會資源系統
(四)資源系統三個子系統之間的關係
二、資源的性質
(一)資源的共性
(二)自然資源的特性
(三)經濟資源的特性
(四)人文社會資源的特性
三、科學的資源觀
(一)科學的資源觀是以人為本的資源觀
(二)科學的資源觀是可持續發展的資源觀
(三)科學的資源觀是統籌協調的資源觀
(四)科學的資源觀是辯證的資源觀
(五)科學的資源觀是開放的資源觀
(六)科學的資源觀是優勢的資源觀
四、科學的資源觀要回答的問題
(一)資源與人類生存的關係
(二)資源與自然界的關係
(三)資源與社會的關係
第四章 資源的集聚整合
一、資源集聚整合的理論分析
(一)資源集聚整合的含義
(二)資源集聚整合的互動作用機理
(三)資源集聚整合的特點
二、資源集聚整合的方法
(一)巨觀層面的資源集聚整合
(二)微觀層面的資源集聚整合
三、資源的配置
(一)資源配置的要素分析
(二)資源配置的目標原則
(三)資源配置的制度分析
(四)統籌協調市場配置資源
(五)資源配置的結構最佳化
第五章 系統資源理論發展模型
一、傳統資源理論的發展模型
(一)哈羅德一多馬模型
(二)索洛模型
(三)新制度經濟學的發展模型
(四)超邊際與邊際分析發展模型
二、系統資源理論發展模型
第六章 資源價值理論分析
一、資源的價值理論
(一)資源的價值
(二)資源的使用價值
(三)資源的價值理論研究
(四)資源的價格
二、資源資本化
(一)資源資本化的內涵
(二)資源資本化的條件
(三)資源資本化的經濟學意義
三、資源價格形成機制
(一)基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自然資源定價模型
(二)基於市場經濟價格理論的自然資源定價模型
(三)李金昌模型
(四)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中的資源價格模型
四、資源經濟制度
(一)資源經濟制度的功能
(二)資源經濟制度的主要內容
(三)資源經濟制度的典型形式
五、資源市場
(一)資源市場的種類
(二)我國資源產權市場建設
第七章 科學的資源開發新模式的理論分析
一、模式的概念
二、傳統資源開發模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一)傳統資源開發模式存在的弊端
(二)傳統資源開發模式弊端產生的主要原因
(三)傳統資源開發模式存在的體制缺陷
三、資源富集地經濟發展表現不佳及原因分析
(一)“富饒的貧困”:自然資源富集地經濟發展普遍表現不佳
(二)“富饒的貧困”原因分析
四、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的概念和內涵
(一)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的概念
(二)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的內涵及核心理念
五、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對資源開發成本的測度
(一)資源開發的三個代價和三種成本
(二)資源開發的經濟成本及計量
(三)資源開發的外在化影響
(四)資源開發的外在成本和測度
第八章 科學的資源開發模式實證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