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風沙危害是北京面臨的最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歷史名城、宜居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使北京市更感到肩上防治沙工作職責的分量。我們將堅決貫徹落實全國防治沙大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綜合防治、科學防治和依法防治的方針,努力實現北京的防沙沙工作走在全國前列。長期以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防沙工作,將其作為事關首都環境質量和生態安全,事關首都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的一件大事,採取有力措施,不斷加大投入和防治力度,防沙治沙與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沙化土地面積持續下降。圓滿完成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等一批國家級、市級重點生態環境建設工程,全市固定沙地由1999年的56234hm減少到54621hm,並得到初步治理。
河道沙化得到有效控制。加大了河道治理,嚴格禁止開採河道砂石。按照有洪行洪、無水綠化的思路,整治潮白河25km,永定河28km,初步實現了河道植被覆蓋。
目錄
第一章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背景一、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風沙危害及治理的歷史溯源
二)風沙危害成因分析
三)風沙危害形勢嚴峻
四)風沙治理意義重大
二、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偉大戰略的提出
一)中央政府審時度勢,做出英明決策
二)地方政府高度重視,制定有力政策
三)基層組織密切配合,採取得力措施
四)郊區農民熱情參與,積極投身建設
第二章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內容
一、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區基本情況
一)自然條件
二)社會經濟狀況
三)生態建設狀況
二、工程建設目標
三、工程建設布局
一)建設範圍
二)規劃布局
四、具體建設內容
一)林業措施
二)農業措施
三)水利措施
四)生態移民
五、主要工作特
一)領導重視,部門聯動
二)強化投入,創新機制
三)科技先行,力保質量
四)突出重點,分步實施
五)科學決策,實事求是
六)完善制度,規範管理
七)嚴格檢查,加強管護
八)產業開發,生態富民
九)綜合治理,建設新農村
第三章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創新建設
一、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創新建設的平台
一)以質量建設為中心,確保建設水平
二)以產業化為龍頭,帶動農戶增收
三)運用現代化手段,提高科技含量
二、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創新
一)觀念創新
二)機制創新
三)技術創新
四)管理創新
三、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保障
一)拓寬籌資渠道,努力加大工程區資金投入力度
二)完善生態補償機制,促進生態建設區農民增收致富(三)構建政策支撐體系,切實減輕工程區農民稅費負擔(四)強化農民教育培訓,提高工程區農民科技文化素質(五)突出生態保護與建設,實現工程區可持續發展第四章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效果評估
一、林業措施建設效果評價
一)項目完成情況
二)效益評價
三)退耕還林效益評價
二、農業措施建設效果評價
一)項目完成情況
二)效益評價
三、水利措施建設效果評價
一)項目完成情況
二)效益評價
四、生態移民建設效果評價
一)項目完成情況
二)效益評價
五、工程綜合效益評價
一)生態效益評價
二)經濟效益評價
三)社會效益評價
四)工程完成後的效益評價
五)小結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主要結論
二)政策建議
第五章特色實例評價篇(以懷柔區為例
第六章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典型模式
參考文獻
線上試讀
第一章北京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背景一、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風沙危害及治理的歷史溯源
北京,西擁太行,北枕燕山,東瀕渤海,南面敞向華北大平原。作為千年古都,不僅有眾多的名勝古蹟,而且有許多優美的自然風景,古老的歷史文明和都市的現代文化交相輝映,融匯出北京特有的古都風貌。然而,由於歷史的原因,曾經的綠樹成蔭,綠草肥美正逐漸被遍野的黃沙取代之,荒蕪的土地曾在我們的腳下沉睡,漫天的沙塵也曾在京城的上空盤旋。肆虐的風沙曾經一度給北京的生態環境和城市建設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多少年來,北京人民在與風沙的鬥爭中,奏響了一曲曲綠色的凱歌。
北京地區第一次有史料記載的沙塵暴出現在北魏太平真君元年(440年)。據《上谷郡志》記載:“春二月,上谷郡”、“風風起,壞屋廬,殺人”(上谷郡轄地相當於今張家口、小五台以東,今北京延、河北赤城、懷來、涿鹿、宣化一帶)。
此後,北魏時期有記錄的重大沙塵暴曾有三次,第一次是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公元500年)“二月,幽州(北京)暴風,殺一百六十一人”;第二次是景明三年(502年),“九月,幽州……暴風混霧,拔樹髮屋”;第三次是北魏宣武帝珔始二年(505年),“春二月,上谷郡黑風拔樹殺人”。
隋唐時期,北京地區沒有出現過有關沙塵暴的記載。
遼金時代,隨著氣候變得寒冷乾旱和政治經濟中心地位的加強,有關風沙的記載開始多起來,作為金中都,北京地區“風霾”、“雨土”的記載尤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