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獨坐

秋夜獨坐

《秋夜獨坐》描寫了一個秋天雨夜,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陷於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象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覺悟到萬物有生必有滅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他否定神仙方術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只有信奉佛教,清除七情六慾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

作品原文

秋夜獨坐

獨坐悲雙鬢,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

白髮終難變, 黃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學無生。

注釋譯文

作品譯文

獨自坐著悲傷雙鬢已白,在秋夜空堂上將近二更。

山間野果在秋雨中落下,草中蟲子到燈下來低鳴。

頭上白髮始終難以變黑,煉丹中仙藥也至今未成。

要知怎樣消除衰老疾病,唯有學佛修成不滅不生。

詞語注釋

①題解:這是作者的禪詩名篇,表現了作者決心修佛、永離人間苦海的願望。

②堂:泛指房屋的正廳。

③二更:指晚上九時至十一時。

④山果:山上的野果。草蟲:草叢中的小蟲子。

⑤黃金:道教煉丹術中一種仙藥的名字。

⑥老病:衰老和疾病。

⑦無生:佛教語。指沒有生滅,不生不滅。

作品賞析

王維中年奉佛,詩多禪意。這詩題曰“秋夜獨坐”,就象僧徒坐禪。而詩中寫時邁人老,感慨人生,斥神仙虛妄,悟佛義根本,是詩人現身說法的禪意哲理之作,情理都無可取,但在藝術表現上較為真切細微,傳神如化,歷來受到讚賞。

前二聯寫沉思和悲哀。這是一個秋天雨夜,更深人寂,詩人獨坐在空堂上,潛心默想。這情境仿佛就是佛徒坐禪,然而詩人卻是陷於人生的悲哀。他看到自己兩鬢花白,人一天天老了,不能長生;此夜又將二更,時光一點點消逝,無法挽留。一個人就是這樣地在歲月無情流逝中走向老病去世。這冷酷的事實使他自覺無力而陷於深刻的悲哀。此時此刻,此情此景,他越發感到孤獨空虛,需要同情勉勵,啟發誘導。然而除了詩人自己,堂上只有燈燭,屋外聽見雨聲。於是他從雨聲想到了山里成熟的野果,好像看見它們正被秋雨摧落;從燈燭的一線光亮中得到啟發,注意到秋夜草野里的鳴蟲也躲進堂屋來叫了。詩人的沉思,從人生轉到草木昆蟲的生存,雖屬異類,卻獲同情,但更覺得悲哀,發現這無知的草木昆蟲同有知的人一樣,都在無情的時光、歲月的消逝中零落哀鳴。詩人由此得到啟發誘導,自以為覺悟了。

後二聯便是寫覺悟和學佛。詩人覺悟到的真理是萬物有生必有滅,大自然是永存的,而人及萬物都是短暫的。人,從出生到老死的過程不可改變。詩人從自己嗟老的憂傷,想到了宣揚神仙長生不老的道教。詩人感嘆“黃金不可成”,就是否定神仙方術之事,指明煉丹服藥祈求長生的虛妄,而認為只有信奉佛教,才能從根本上消除人生的悲哀,解脫生老病死的痛苦。佛教講滅寂,要求人從心靈中清除七情六慾,是謂“無生”。倘使果真如此,當然不僅根除老病的痛苦,一切人生苦惱也都不再覺得了。詩人正是從這個意義上去皈依佛門的。

整首詩寫出一個思想覺悟即禪悟的過程。從情入理,以情證理。詩的前半篇表現詩人沉思而悲哀的神情和意境,形象生動,感受真切,情思細微,藝術上是頗為出色的;而後半篇則純屬說教,歸納推理,枯燥無味,缺陷也是比較明顯的。

作者簡介

王維生於公元701年,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公元721年(開元九年),進士擢第,

王維像王維像

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監察御史、左補闕、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服藥陽喑,拘於菩提寺。祿山宴凝碧池,維潛賦詩悲悼,聞於行在。賊平,陷賊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責授太子中允,遷中庶子、中書舍人。復拜給事中,轉尚書右丞。維以詩名盛於開元、天寶間,寧薛諸王附馬豪貴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得宋之問輞川別墅,山水絕勝,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篤於奉佛,晚年長齋禪誦。一日,忽索筆作書數紙,別弟縉及平生親故,舍筆而卒。贈秘書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