秈稻與粳稻
秈稻
秈稻一般株高多在1m以上,莖稈較軟,葉片寬,色澤淡綠,劍葉開度小。葉片茸毛多,有短小茸毛散生於穎殼。大多為無芒或短芒,穀粒細長而稍扁平,一般長度為寬度的二倍以上。穀粒易脫落。較耐濕、耐熱和耐強光,但不耐寒。米粒直鏈澱粉含量較高,膠稠度硬,故蒸煮的米飯不粘。
粳稻
粳稻,稻的一種(Oryza saliva subsp keng),莖桿較矮,葉子較窄,深綠色,米粒短而粗,其米粒不粘。粳稻籽粒闊而短,較厚,呈橢圓形或卵圓形。籽粒強度大,耐壓性能好,加工時不易產生碎米,出米率較高,米飯脹性較小。
互補性
秈稻跟粳稻的互補性還表現在很多方面。在生長差異方面,秈稻前期生長快,但後期的經濟係數低,“也就是說稻穀占整個稻草的比例低”,馬榮榮稱,但粳稻前期生產慢,但經濟係數卻要高不少;在對溫度的適應性上,秈稻耐高溫卻不耐低溫,而粳稻耐低溫卻不耐高溫;在抗病性上,秈稻的抗稻瘟病強於粳稻,但粳稻的抗白葉枯病又強於秈稻。“我們做的就是將分散在不同個體上的有利因素集中在同一個個體上,形成相對穩定的群體,供人類利用。”馬榮榮說,秈粳雜交稻就像一個混血兒,遺傳了父母的優勢基因,不僅有秈米的蓬鬆清香,又有粳米的柔滑微甘,而且雜交後的水稻氣株型結構還具備了超高產的支撐能力,產量提高非常明顯。
研究方向
亞種間雜交稻具有較品種間雜交稻更強的雜種優勢,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超級稻育種研究中的最主要途徑。實踐證明亞種間雜交稻組合具有明顯的生長優勢和產量優勢,生產潛力巨大[1,2]。但許多研究指出[3-6],亞種間雜交稻普遍存在抽穗後功能葉早衰的現象,不少具有高產潛力的品種(組合)尤其如此。
現有成果
目前該項目已經有甬優4號、甬優6號、甬優9號和甬優11號四個品種,以甬優6號為例,其最高畝產已經達到了834.6公斤,比普通晚稻每畝增產8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