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宮[成都洛帶禹王宮]

禹王宮[成都洛帶禹王宮]

在成都市洛帶鎮下街,清鹹豐十年(1860年)重建。根據大殿石柱楹聯所載,建於乾隆年間,為湖廣人入川修的會館,內供大禹像,故名禹王宮(又名湖廣館)。現存大殿建築基本完好,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文化

洛帶鎮位於四川成都東山的洛帶鎮是一個客家古鎮,距成都市區約17公里,於三國時期建鎮,傳說是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小鎮旁的一口八角井而得“落帶”之名,後演變為“洛帶”。唐宋時,隸屬成都府靈泉縣,排名東山“三大場鎮”之首。洛帶鎮的出名是近年來的事,他的吸引人處是生活在這裡的客家人以及濃郁的客家風情。

400多年前,一群客家人隨著“湖廣填四川”的移民潮從沿海地區遷到了洛帶鎮。在此之後,洛帶鎮逐漸發展成為中國西部客家人最為集中的小鎮。 洛帶鎮內傳說眾多、古蹟遍地。場鎮老街以清代建築風格為主,呈“一街七巷子”格局,廣東、江西、湖廣、川北四大客家會館、客家博物館和客家公園坐落其中,又被人們稱為“客家名鎮、會館之鄉”。

洛帶鎮俗名鎮子場,是成都東山五場之一。位於成都東郊龍泉驛區的淺丘地帶。依山傍水,背靠龍泉山,面臨成都平原,洛帶鎮歷史悠久,相傳漢代既成街,三國時蜀漢丞相諸葛亮興市,因蜀漢後主劉禪的玉帶落入鎮旁的八角井而名“落帶”,“落”“洛”同音,後人取鎮名為洛帶。

還有一說洛帶鎮黃家河自東向西繞鎮而去,狀如一帶水流洛洛。洛帶鎮是成都東山客家人聚居之地。至盡生活在這裡的人們,都是清朝前朝“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潮從一東福建遷移而來的客家人。客家人的勤勞,誠樸的性格在曠無人煙,人生地不熟的土地上墾荒務農,世代創業。使得洛帶古鎮至今保留著客家人的鄉音、鄉貌、鄉情、鄉風。有人把洛帶稱為西蜀客家第一鎮,一點也不為過。

湖廣會館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廣籍移民於清乾隆11年(1746年)捐資修建,因供奉大禹,又稱"禹王宮"。會館坐北朝南,依中軸線對稱排列,建築面積277平方米。館內現有大小不等、儀態各異的觀音塑像多尊,無不惟妙惟肖,其中尤以大殿一尊臥式巨型睡觀音為罕見。殿廊彩繪觀音故事壁畫獨具風格,引人入勝。館內天井雖無下水道,但無論下多大雨,即使街上已洪水漫漲,該天井也不會淌水漫延,為該館一大奇蹟,傳為大禹保佑之故。

中國傳統建築屋頂的基本形制,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卷棚、攢尖以及盔頂、頂、單坡、囤頂、平頂、圓頂、栱頂、穹隆頂、風火山牆式頂與扇面頂等多種。其風格隋唐時代的大屋頂厚重而舒展,大氣磅礴。宋代大屋頂在優美中透露峻肅之氣;元、明、清時代,大屋頂造型向峻嚴、聳起方向發展。大屋頂形制在中國建築文化史上沿襲了數千年,走過了一條由簡入繁、由繁化簡的道路。

中國傳統建築大屋頂具有以下幾個特色:一是高聳而形成坡面。二是屋蓋寬大,出檐深遠。三是檐下斗拱成為力學結構上必不可少的構件。四是屋頂上充滿弧形曲線之美,檐角、檐口呈起翹之勢。五是建築環境中少雕塑之裝飾。檐口呈起翹之勢。五是建築環境中少雕塑之裝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