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年7月,進入義大利半島的法國國王查理八世,在福爾諾沃地區(帕爾馬東南)遭受到由英國、神聖羅馬帝國、米蘭公國、威尼斯共和國、教皇國組成的神聖聯盟的軍隊的追擊,聯軍主體為來自威尼斯和米蘭的僱傭軍。7月6日,由於缺乏食物,法軍在該地發起進攻,但經過激烈戰鬥未能擊潰聯軍,以1000多人的損失為代價,最後於當天夜晚撤離戰場。聯軍方同樣遭受嚴重損失,死亡人數達到2000多人。
前言
歐陸各強都恐懼法國的掘起,威尼斯也認為不能放任法國繼續胡作非為下去,因此威尼斯共和國統領阿戈斯汀.巴巴利哥(Agostino Barbarigo)派出大使四處奔走,居中牽線撮合各國,最後把這些不滿法國的各大勢力結合成同一陣線。於是在1495年三月31日,除開已經被薩沃納羅拉變天成親法政權的佛羅倫斯共和國外,曾被法國人沿路洗劫過的受害者們,米蘭丶教皇亞歷山大六世丶那不勒斯流亡政府,和恐懼法國繼續擴張壯大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還有剛剛統一西班牙的阿拉貢斐迪南二世,齊聚於威尼斯,建立了反法的「威尼斯同盟」。基於能找法國的碴的緣故,英國亨利八世稍後得知訊息也很快跳了進來。
會戰經過
![](/img/c/ff9/nBnauM3X3cDN4cTN3YzN3czM0MTMzYTNyMDMwADMwAjMxAzL2c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以傭兵為主體的法軍因為斷糧缺餉,同時又被他們沿路所經過洗劫的市民起來抵抗襲擊之故,當初翻山過海帶到義大利來的三萬五千大軍很快就瓦解崩潰,不是被當地人襲殺就是譁變投降,當初在義大利縱慾胡來的法軍,也爆發了大規模的梅毒流行使得大半士卒傷亡;查理八世只得帶領殘部約八千名法軍和四千名瑞士傭兵,北上循原路撤退。但法軍卻在七月六日為了搜括軍糧,在帕爾馬附近的小鎮福爾諾沃(Fornovo)停下時,被兩萬人的威尼斯同盟軍追上,於是爆發了福爾諾沃會戰。
![](/img/b/f60/nBnauM3X4ATNzMjN3YzN3czM0MTMzYTNyMDMwADMwAjMxAzL2czLw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img/4/a33/nBnauM3XxQzMwUjN3YzN3czM0MTMzYTNyMDMwADMwAjMxAzL2czL0U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但是同盟軍的騎兵卻一直沒有出現,原因是法王查理八世早就認為此戰大概占不了便宜,於是把金銀財寶等戰利品灑落在他的兩翼,令同盟軍騎兵全部中途下馬沿路揀拾財物,而查理八世則把瑞士傭兵留作殿後,率領著他的主力部隊退走。
瑞士傭兵在持續戰鬥一段時間後,發覺法王已經拋棄他們逃走,深憂遭到同盟軍消滅,於是也快速收攏隊伍撤出了戰場。與之對陣的威尼斯步兵,則是已經在肉搏戰中耗盡體力,無力繼續追擊。
皮蒂劉諾在戰後清點他的部隊,發現一共不見了五千多人,原本還擔憂威尼斯陸軍的主力幾乎壞滅,所幸在戰場四周集結逃兵之後,最後的傷亡僅有兩千人左右。但是後方的總統巴巴利哥對此非常不滿意,因為原本可以打勝的福爾諾沃會戰,如今變成了各說各話的羅生門。
法軍方面雖然只有一千多名傭兵戰死,因此自稱是會戰的勝利者。但法軍卻因為拋棄了最後的戰利品,而終於因為缺餉丶缺糧丶和梅毒流行而在歸國半途崩潰瓦解,最後查理八世不但被逐出了義大利,他本人幾乎是孤身一人帶著少數幾名隨從狼狽歸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