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醫學院

福建醫學院

福建醫學院的前身是福建省立醫學專科學校。民國26年(1937年)6月創辦於福州市,同年10月,福建省立醫院劃為該校附屬醫院。民國27年6月,因抗日戰爭遷往閩北沙縣。同年8月,定名為福建省立醫學院,學制6年,畢業生授醫學士學位。

歷史沿革

抗日戰爭勝利後,遷回福州,在省立醫院和高級工業職業學校舊址(吉祥山)重建校舍,醫科學習年限為6年,醫學專修科為5年。當時僅有基礎學科教師19人,兼職教師3人。解放前夕,基礎學科僅有專任教師15人。附屬醫院設病床30張,有臨床教師12人,在校學生294人。解放前畢業生共279人。

1949年11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接辦福建省立醫學院,改為福建醫學院,學制5年。1951年,除原設的醫學本科專業外,增設醫學專科(3年制),還附設中級衛生教育師資專修班。到1957年,該院建立基礎學科17個教研組,有基礎學科教師90人,能按教學大綱開出實驗課,同時有一所300張病床的附屬合組醫院。1958年,該院從吉祥山遷到八一七中路西洋村新校舍,福州協和醫院劃為附屬醫院,還確定福建省立醫院、福建省婦幼保健院、福州神經精神病防治院、福州結核病防治院、福州傳染病院5所為教學醫院,形成了一個教學、醫療、科研功能較為完整的高等醫學教育體系。1959年,為適應衛生預防工作的需要,增設衛生系,招收一屆學生後,於1962年停止招生。還曾舉辦2年制衛生幹部專修科。1962年,廈門醫學院全部學生併入該院。到1965年,學校有教師282人,其中基礎學科教師171人,臨床學科教師111人,教師中有正副教授和正副主任醫師34人、講師和主治醫師85人,在校學生1332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至1965年,共畢業學生3207人、副博士學位研究生2名。該院先後成立放射醫學、經絡、腫瘤、蛇傷、寄生蟲病、創傷、高氣壓手術治療、血液病8個研究室(組),取得一定的科研成果,其中“高壓氧手術室的建造和臨床套用”,開創了中國高壓氧醫學的臨床套用和研究。

“文化大革命”中,學校被迫停辦,院領導和一大批教職工被批判、鬥爭,下放農村,學校資產散失嚴重,停止招生達4年之久,兩所附屬醫院與學校“脫鉤”,分成8組,遷到閩西、閩北8個縣,破壞極其嚴重。1970年,福建醫學院奉命與福建中醫學院合併,遷到泉州華僑大學校址,華僑大學醫學系併入,改為福建醫科大學。1970年,開始招試點班學生(2年制),1971年,籌建附屬第一醫院,秋季招收3年制醫學專業學生。1972年,設醫學、中醫兩系。1975年,在莆田、龍巖兩縣舉辦“社來社去”班,學制2年。1983年10月,原晉江地區第二醫院劃為附屬第二醫院。在此期間,還舉辦3期在職西醫學習中醫班和其他短期進修班以及中級技術人員班。附設機構有製藥廠、印刷廠。

1977年秋,開始招收5年制本科學生。1978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決定福建醫科大學遷回福州原址。同年11月,中醫系分出復辦福建中醫學院。1980年,復辦衛生系。1982年10月,福建醫科大學恢復福建醫學院原名。1984年,附屬第一醫院由泉州遷回福州。1982年6月,恢復附屬協和醫院隸屬關係。

福建醫學院現設有臨床醫學系、預防醫學系、口腔醫學系、醫學檢驗系和基礎醫學部5個教學單位,分設臨床醫學、預防醫學、口腔醫學、基礎醫學、醫學檢驗、麻醉醫學、影像醫學、高級護理等8個專業。學制本科5年,專科3年。還辦有高級護理幹部、衛生幹部兩個專修科。全院有31個基礎學科和專業學科教研室、13個臨床學科、57個臨床教研室。1981年以後,有11個學科14個專業招收碩士學位研究生。

辦學規模

1989年,學院本部有教職工986人,3所附屬醫院和1個口腔醫院門診部,共有醫護人員2295人,其中教授50人、副教授183人、講師120人、正副主任醫師198人、主治醫師359人。在校學生3111人,其中本科生2088人、專科生970人、碩士研究生53人。

該院占地250畝,建築面積8萬多平方米。有基礎醫學教學大樓、辦公樓、圖書館、學術廳、預防醫學樓和綜合教學樓等。學校擁有電子顯微鏡、超薄切片機、氣相、液相色譜儀、超速離心機、紫外、螢光分光光度計、核酸蛋白檢測儀等一批現代大型精密儀器設備。3所附屬醫院有CT、ECT、彩色超聲多譜勒、腦電圖、監護儀、1500mAX線血管造影及電視系統、血液成份分離機等先進診療儀器。圖書館藏書36萬冊,其中外文圖書3萬餘冊,中外期刊1600餘種,有電腦光碟檢索、脫機檢索和複製文獻等服務項目。

學科建設

學院重視學科建設,病理解剖學是省重點學科。科研工作有一定水平,先後成立了電子顯微鏡室、血液病研究所、腫瘤研究室、蛇毒研究室、內分泌疾病研究室等22個研究室(所)。1977~1989年,承擔462項研究課題,獲獎185項,其中獲國家和部級獎勵19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呂聯煌教授的“三尖杉酯鹼治療白血病的研究”是國內首創。此外在生物遺傳工程、心血管疾病、藥物、蛇毒、醫學昆蟲等方面研究都具有特色。鄒寧生、陳國熙教授等著譯的《人體局部解剖學》、《腹剖外科形態學基礎》、《局部解剖學基礎》、《胸部外科解剖學》,博得醫學界好評。該院編輯出版刊物有《福建醫學院學報》、《高等醫學教育研究》。

合作交流

1978年以來,學院先後與美、英、日、法、比利時等20多個國家的學校和團體建立聯繫。有145人次外國專家學者來訪、講學。學校有27人次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訪問,1982年以來,派出留學人員65人。根據衛生部和衛生廳的要求,4次組織赴塞內加爾和波札那的援外醫療隊。

學院從建校到1989年,共有畢業生11913人,其中本科生7748人、專科生3953人、碩士研究生69人、中專生143人。進修生近萬人。 福建醫學院現有附屬機構:附屬第一醫院、附屬第二醫院、附屬協和醫院、附屬口腔醫院門診部、印刷廠、醫學模型廠、標本廠、機修廠、修繕隊、幼稚園和校醫院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