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2002年6月經省政府批准成立、2005年經國務院審核通過的省級高新區,2012年9月國務院同意莆田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是我省“十五”和“十一五”期間重點扶持培育的電子信息產業八大特色產業園之一,先後被認定為國家火炬計畫莆田液晶顯示產業基地、中俄科技合作(莆田)示範基地、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集聚電子信息、機械製造、鞋革服裝三大主導產業。目前,莆田高新園區內共有各類工業企業339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9家,年產值超億元企業63家。2011年,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312.0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總值產值301.2億元,貢獻稅收8.69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6.7億元,新批外商投資項目6個,總投資額達3529萬美元,實現出口創匯2.1億美元。形成了電子信息、精密機械製造為主導的兩大產業集群,培育了以液晶顯示為代表的新興產業。自2004年起,園區已連續7年位列全省開發區前十強,2011年度在省級開發區經濟指標綜合評比中位列全省第五。
發展歷史
1999年6月 赤港華僑農場增掛華僑經濟開發區牌子。2000年6月 經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在赤港籌建莆田高新技術電子信息工業園區。2000年8月 莆田縣赤港華僑經濟開發區被確認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批准面積為 3.7平方公里,包括江口鎮石東、石西、西劉、五星、前面等6個村和赤港華僑農場用地。2002年7月 經省科技廳、改革開放辦、國土資源廳、建設廳聯合下發考核意見,在保留莆田高新區的前提下,同意成立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赤港園,並確認為省級高新區。 2002年9月 經市委、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決定,將高新區赤港園的 規劃控制管理範圍擴大到12平方公里,即包括江口鎮的石東、石西、西劉、東樓、五星、前面、板梁、劉莊村,三江口的後郭、鏊山、東清、南興、塔山村,國歡鎮的洞庭、林柄、新坡等16個村和赤港華僑農場。 2003年7月 經省科技廳、改革開放辦、國土資源廳、建設廳考核 將莆田高新區赤港園更名為“莆田市高新技術產業開 發區”。(2005年7月 園區首批通過國家發改委審 核,並按統一規範更名為“福建莆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 2006年3月 國土資源部以《第四批落實四至範圍的開發區公告》 公布核查結果,福建莆田高新園區核定面積為11.05平方公里。 2012年8月19日國務院《關於同意莆田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覆》(國函[2012]112號)精神,國務院同意莆田高新區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至此,福建省目前共有福州、廈門、泉州和莆田4家國家高新區。發展前景 園區正在抓緊籌建中科院海西研究院莆田中心和西安光機所莆田分所,並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探討如何共建西電國家級科技園莆田分園,合作孵化器、轉化科技成果、培養創業創新人才、共建公共服務平台等。奮鬥目標“十一五”末實現工業產值超200億元
“十二五”末實現工業產值超400億元
“十一五”末實現就業人口8萬,消費人口15萬
“十一五”末園區電子信息、精密機械特色產業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