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風光
白塔山山高林密,雲霧繚繞,鬱鬱蔥蔥。據傳山上有岩石黑白層分,如寶塔狀,入夜發光,故稱白塔山。又傳說唐貞觀十五年(641)有錢、劉、李三女子在此修煉升仙,後人尊為三皇元君,在山上建廟祀之。山頂範圍很廣,方圓約5公里,有龍濟道院、飛來石、仙人洞、棋盤石以及瀑布、摩崖石刻等勝跡。每年5月前後,山頂的杜鵑便陸續開花,景色十分誘人。如果能夠上白塔山觀雲海看日出,那又是一番感受。秋冬時節,晨曦初露,立身峰頂,遙望日出,近觀雲海,令人驚嘆不已。
旅遊小景
豬母岩、猴子望月、飯蓋石都是登山途中小景,為點綴於路邊的岩石,皆因形似而得名。石上各刻景名。其中飯蓋石東側岩壁上還有一方清嘉慶十三年(1808)的石刻。記載崇安下梅里信紳鄒太和善修白塔山道路,“祈保長男鈺孫成人長大,壽命延長。”
龍濟道院位於白塔山頂南側,地屬建陽市。道院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清道光、鹹豐年間,由主持道人張道圓重建,占地約750平方米,二進,木石結構,面闊約15米,進深約50米。後一度荒廢,屋頂塌圯過半。改革開放以後,有關部門籌資重新修葺,恢復宗教活動,香火較盛。道院西側岩壁上,刻有“世豎還真”四字,楷書,但不知何人刻於何時。
沿龍濟道院右側登道再登高百餘米(路程約千米),即達白塔山山巔,名燒香頂。沿途有“霄漢”、“雲岩洞”等石刻。山巔最高處有一石結構的建築,稱燒香頂石屋。石屋建於清道光十年(1830),坐北朝南,面闊7.15米,進深5.65米,高4.55米,屋內供三皇元君神像。神像兩側柱聯為:“天然筆架之山,神仙棲息之所。”門首刻“白塔洞天,清道光十年”字樣。石屋前不遠岩石上有一方岩刻:“五景閩中磴接天,巍然獨視臥雲眠。孩亭擬是神仙府,石室藏珠玄又玄。”"落款為“茲成標題”,但不知年代。
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