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德化位於福建省中部,泉州市西北部,東經117 °55′-118°32 ′,北緯25 °23 ′-25°56′。東與永泰縣、仙遊縣毗鄰,南和永春縣接壤,西連大田縣,北毗尤溪縣。地處閩中屋脊的戴雲山區,土地面積2232平方公里,轄18個鄉鎮,202個村(居),人口30.4萬。境內山多、水足、礦富、瓷美,素有“閩中寶庫”之稱。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境內已發現的礦藏達40多種,高嶺土、鐵礦石、石灰石等儲量達億噸以上,黃金儲量20噸以上,居全省前列;現有林業用地272.2萬畝,毛竹35萬畝,森林覆蓋率77.1%,林木蓄積量918.2萬立方米,森林資源占泉州市的52.4%,是福建省重點林業縣之一;可供開發的水力資源30.2萬千瓦,現電力裝機容量已達21萬千瓦,目前自建的小水電裝機容量居全省第一,名列全國前茅,為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
德化是千年古縣、中國三大古瓷都和閩南金三角對外開放縣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西洋工藝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德化以盛產陶瓷而名揚中外。北宋時,德化瓷開始外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1993年,李鵬委員長任總理時題詞德化名瓷,瓷國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國內的影響和地位。1996年3月,德化縣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發展研究部等單位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德化人民充分發揮山多、水足、礦富、瓷美四大優勢,大力實施大城關發展戰略,成功闖出一條山區經濟發展路子,全縣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繼1996年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命名為“中國陶瓷之鄉”之後,2002年又被命名為“中國小水電之鄉”,2003年又被稱評為“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中國瓷都.德化”。1996年以來一直保持“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稱號,經濟綜合實力由1995年全省各縣(市)第38位躍居為第13位。
經濟發展現狀
2003年全縣生產總值52.40億元,比2002年增長15.0%,財政總收入4.0838億元,比2002年增長13.30%,人均純收入3904元,比2002年增長5.14%。陶瓷業是德化的傳統和支柱產業。陶瓷製作生產始於新石器時代,興於唐,盛於宋、明、清,歷史上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並稱為“中國三大古瓷都”。德化瓷素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特點和濃郁的地方特色著稱於世。明朝一代宗師何朝宗首創的“象牙白”瓷雕,被譽為“國際瓷壇明珠”,是世界獨一無二的珍品,被稱為“中國白”。以何朝宗為代表的瓷雕藝術品被視為“東方藝術之珍品”,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譽為當今中國瓷壇的“三朵金花”。產品遠銷世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1999年全縣有陶瓷企業1100多家,從業人員8萬多人,初步形成了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三大陶瓷產品體系。2001全縣陶瓷產值38億元,占全縣經濟總量的69.72%,陶瓷業納稅占全縣稅收總額的50.11%。2003年陶瓷產值達53.1億元,出口交貨值達42.1億元。礦產業是德化的又一支柱產業。全縣初步形成了以黃金工業、鋼鐵原料工業、瓷土加工業為骨幹,多礦種配套開發的礦業產業結構,成為全省較大的黃金鐵礦石、瓷土原料生產基地。1999年全縣礦業產值9.3億元。化工業是德化的新興產業,投資2億元的隆泰化工有限公司年產值可達2億元。
投資環境
實現了鄉鄉道路硬化、通移動電話,村村通公路、通程控電話、通廣播電視,極大地改善了投資硬環境;完成了四期舊街改造,建設了福堯圖書館、城關攔河壩、防洪堤、南門農貿商城、第二自來水廠、地熱引水工程、瓷都大道、南北環路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大對開發區的規劃和建設力度,城市功能不斷得到完善;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萬人,城區經濟比重約占全縣的75%,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以城帶鄉的格局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