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3820工程

福州3820工程

1992年,為全面貫徹落實鄧小平同志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精神,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加快福建經濟發展的戰略構想》,進一步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時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倡議並主持編制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想》,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步驟、布局、重點等,簡稱“3820”工程,對世紀之交的福州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時代背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中國,改革開放大潮湧動,全國各地呈現百舸爭流、千帆競發的發展態勢。福州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面對新的形勢,如何鞏固以往取得的成績,更好更快地發展?這成為當時全市上下、海內外鄉親共同關注的問題。

發展是第一要務。1990年4月,習近平同志調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到任後,他立即帶領市委、市政府領導班子開展調研,深入基層尋策問計,精心謀劃發展藍圖。

在1990年8月召開的中共福州市第六次代表大會上,市委確定了“一個重點、兩條線、三個層次、四個突破”的對外開放基本思路。其中,“一個重點”就是以閩江口開發為重點;“兩條線”就是在福馬路、福廈路(福州段)沿線有計畫、有步驟地開闢若干區域;“三個層次”就是形成開發區和閩江口投資區、老市區、郊縣三個不同的層次;“四個突破”就是在興辦“三資”企業、技術引進、出口創匯和軟硬環境建設四個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1992年3月,在福清現場會上,市委又提出了構建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戰略思路,推動福州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對外開放大格局。

東方風來滿眼春。1992年,鄧小平同志在我國南方視察,之後發表了著名的談話。談話一經發表,堅定了全國上下抓好經濟建設的決心。福州,這座當時尚在“南中國海區域‘後排就座’”的城市,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步伐開始提速。

“當時,市領導認為福州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在機遇來臨時,必須抓住機遇騰飛。”時任市委辦公室副主任、現任福州市政策諮詢研究會會長的趙汝棋回憶說。

形成過程

在1992年5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福州市代表會議上,習近平同志指出:“必須加快經濟建設步伐,做到每3至5年上一個新台階,儘快改變港澳粵閩台南中國海區域內我們處於‘後排就座’的狀況。現在我們組織了一個班子,準備做些深層次的探討,研究20年後福州市將達到怎樣一個發展水平。”

為此,習近平同志親自擔任總指導,專門成立課題組開展福州市發展戰略研究。此後半年,課題組赴廣東、海南、上海、山東、江蘇、北京等地實地考察、學習取經,深入基層、深入民眾調研。

時為市委辦縣區科科員的黃開良回憶說,考察中,出行工具輪船、火車輪流換,一路雖然舟車勞頓,卻也收穫頗豐。“在北上南下的過程中,許多國內先進城市的發展經驗都被融入到後來的戰略構想中去,比如在上海,我們了解了如何構建大都市格局的經驗;在廣州,許多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也都很有借鑑的價值。”

同時,本著科學周密、實事求是的精神,我市對調研成果認真論證、集思廣益,先後多次召開有市人大、市政協、民主黨派有關方面負責人,省市理論界、科技界的專家學者,市直有關部門及縣(市)區領導,市大中型企業負責人及基層同志等參加的座談會,廣泛徵求社會各界意見。

除了走出去取經外,我市還全面組織深入基層、深入民眾調研活動。1992年7月,我市在當時的《福州晚報》上開闢了“怎樣趕上亞洲‘四小龍’”專欄,廣泛發動市民參與討論。

幾經商榷,福州市出台了《福州市20年經濟社會發展戰略構想》(簡稱“3820”工程),並根據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精神,及時進行了修訂和完善。隨後,這一戰略構想在1992年11月召開的市委六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上審議通過。依據這一戰略構想,市政府進一步修訂了《福州市“八五”計畫和十年規劃》,並經市十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使之成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戰略目標

立足於福州自身特色優勢,“3820”工程科學謀劃了福州3年、8年、2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步驟、布局、重點等,對世紀之交的福州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圍繞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抓住機遇,實現經濟高速度、高效益、跳躍式前進和超常規發展,“3820”工程提出:用3年時間即到1995年,使經濟上一個大台階,主要指標在1990年基礎上再翻一番,實現第三個翻番,提前實現小康水平;力爭用8年時間即到2000年,使全市城鄉各項人均水平等主要指標達到國內先進城市的發展水平;用20年時間即到2010年,達到或接近亞洲中等已開發國家或地區當時的平均發展水平。

“3820”工程提出的戰略發展目標是:把福州建成農業基礎紮實、工業實力雄厚、第三產業繁榮興旺、科技先進、教育發達、交通便捷,集全省政治、經濟、文化及商貿金融、科技信息、海峽兩岸經貿交流中心於一身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