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
相傳乾隆年間某年農曆8月23日,當地漁民秋捕,發現不遠的湖面漂浮著一尊木雕菩薩,身著繡緞龍袍,頭戴金釵王冠,足登粉底朝靴,五綹長須,面目寬善。漁民當即將菩薩抬至附近的邵氏祠暫放,準備第二天抬往仙女廟供奉。 當時傳說菩薩顯靈,不願到仙女廟去,怎么也抬不動,人們只得將其供奉在祠內,並將該祠改名為廟。因秋汛之水稱為復水,便按“復”字的諧音,取名為福主菩薩,廟名為福主廟。福主廟一進三重,建設頗具規模:一殿正中供奉福主菩薩,右為財神,左為丘處機;二殿供奉關帝和送子娘娘;三殿正中為佛祖,側為通天、土地諸神。後廟堂被毀一度長達半個世界,如今寺廟建成,規模較小,在福主衛生院旁邊。
萬年台
萬年台簡介
又稱“楓香樹萬年台”,位於散花鎮福主廟村,距散花鎮20公里,它是全縣唯一保存下來的古戲台,修建於清乾隆年間。戲台由正台、道具室 、化妝室3部分組成,建築面積110平方米,歇山頂,兩重檐,屋面蓋小青瓦。台前由兩根6方石柱支撐,其中一根上部還保存石雕蟠龍立鳳,前台與後台隔木板牆,“古往”“今來”兩門分開兩邊。清未翰林潘紹經曾為戲台寫了一幅對聯:“八角裝成宛爾君臣父子,一聲鼓出居然兒女夫妻”。隔牆上方和前檐外分別掛有“神厘溥慶”“雲管陽春”金字木匾。台前戲場自然形成微度斜坡,方便看戲,場上還有3棵古樹,綠樹濃陰,宛如天然涼棚。建國後,縣人民政府曾兩次撥款維修,保護範圍5000平方米。1988年升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萬年台的傳說
萬年台這個地方是風水寶地,因為在遠遠看這裡好像有一團烏雲,如蟠龍狀,按風水說法誰要是死後葬在這裡,那他的後人可能要出皇帝。後來這裡做了戲台,可印證了那句話這裡要出“皇帝”,後來又一次唱戲時突然烏雲密布,閃電雷鳴,萬年台上空出現了一條龍,而這龍又去旁邊的池塘喝水,就在這時一聲巨雷龍被下來打了下來。後來人們卻找不到龍,之間戲台前面橫樑處龍的雕像被打成了幾段掉在戲台上。後來有人把龍的雕像用鐵絲拼接好了放在橫樑上,奇怪的是又有龍出現,當然又被雷給劈了!於是當地人民醒悟到這裡的龍雕像不能拼接好否則就要成真的!於是我們看到的萬年台橫樑上的龍雕像是三截,而且是拼接的不是完整的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