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簡介
增福廟,又稱增福祠,又名財神廟,奉祀的主神是增福財神李詭祖,位於河北省曲周縣老縣城東街村。李詭祖本是北朝文帝時曲周縣知事,清廉愛民,去世後立祠祭祀,在歷史的演進中逐漸被神格化,後唐明宗時加封為神君增福相公,元朝皇帝加封富善平施公。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現在的增福廟原址相傳就是李詭祖當年抓狐妖之地。增福財神神像座位下面有一眼井,就是抓拿妖狐,拯救百姓的地方。
歷史來源
曲周縣的增福財神廟創建由來已久,創建於何時,各種資料顯示,其最早創建在北魏時期,即李詭祖仙逝之後,這就是位於曲周縣城東街的增福財神廟。元朝人胡仲昇在他所撰寫的《福善平施公碑記》中寫道,“(李詭祖)既昇之後,遂立廟宇而敬致祭祀享”;明朝曲周人萬曆時期曾任兵部尚書的王一鶚在《重修增福廟記》中寫道,“(李詭祖)既逝之後,民做廟祀之”;清末光緒年間曾任曲周縣知事的王希賢在《重修增福廟碑記》中開宗明義地說道,“縣治東有古祠”,“(李詭祖)歿後,遂立廟焉”;而在山東淄川在民國九年即1920年所編篡出版的《三續淄川縣誌》中的《三續仕宦·北魏·李詭祖》條中說,“(李詭祖)卒於官,民懷其德,立廟尸祝之,至今享祭不絕”;在山東榮成進士刑部主事撰文,萊陽進士禮部侍郎王垿書丹的光緒間曾任曲周縣知縣淄川人王希賢的墓表文中寫道,“(曲周)邑有李公祠,李公北魏時為曲周令,得民心,亦淄川人,人以君為生同鄉,治同邑,千餘年實後先輝映也”。這些文獻資料都是來之有據,確鑿不移的,可謂鐵證如山。充分地說明,曲周縣的這座增福財神廟創建於北魏時期,距今有1500年的時間了,可謂天下第一增福廟。
曲周縣當地文史學者、歷史研究者任建先生對增福財神文化研究頗為深入,是該領域的開創者。他著有《增福財神》一書,對增福財神信仰的起源、流布、影響等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