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靈崇信

建國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崇信神靈者日趨減少。 另外,居民崇信的還有土地神、灶神、財神。 建國後,隨著居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政府倡導破除迷信,神靈的崇拜者漸少,70年代後,只有農村少數老人相信神靈的存在。

乳山境內早期民間信仰正統宗教者較少,多數人信奉帶有原始宗教色彩的神靈、鬼魂和靈物。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人們漸對“神靈”“鬼魂”“靈物”的崇信產生動搖,多取實用主義態度。民間俗語“信神有神在,不信是顆泥土塊”,便反映了人們對神靈信奉程度的變化。建國後,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文化素質的提高,崇信神靈者日趨減少。至80年代後,連農村老年人中崇信神靈者也寥寥無幾。
神崇信:舊時境內民間最崇拜的神為“天地神”,由於天地神的虛無性,雖無廟宇,無塑像,各家只在院內臨時搭個座位進行供奉,但崇拜人群覆蓋面大。除夕夜間發紙,首先要拜天地神,男婚女嫁也要先拜天地。居民除信仰天地神外,次之當屬日月星辰之神。居民對日月星辰之神的祭祀隨節日和天象的變化而行。另外,居民崇信的還有土地神、灶神、財神。建國前,各村建有土地廟,各家每年陰曆臘月二十三要祭灶神,七月二十一要敬財神。沿海一帶漁民崇拜海龍王和海神娘娘,沿海建有龍王廟和娘娘廟,每年陰曆六月十三為龍王生日,漁民要在龍王廟擺供祭祀海龍王。漁民把海神娘娘奉為海上保護神,每年陰曆三月二十三要祭祀海神娘娘,從而形成每年一度的廟會。建國後,隨著居民科技文化素質的提高和政府倡導破除迷信,神靈的崇拜者漸少,70年代後,只有農村少數老人相信神靈的存在。
靈魂信奉:境內居民早期多相信人有靈魂存在,人死後靈魂則升天變成鬼魂,鬼魂有超人的力量,人們只有崇拜、祭祀鬼魂,才能祈福消災。清末“戊戌變法”後,有識之士宣傳唯物思想,崇信鬼魂者漸少。建國後,各級人民政府在民眾中廣泛開展破除封建迷信的宣傳教育,至70年代,只有農村少數老人有崇信鬼魂之習。
靈物崇信:境內民間崇信的靈物,首推黃鼬(俗稱黃鼠狼),有的人當作“仙家”來供奉,特別是極少數身體不健康,經常發生神經錯亂的婦女,常認為是被它“昧”住了。其次崇拜信仰的靈物是狐狸(俗稱貔子),有些巫婆神漢家設神龕伺侯“狐仙”,裝神弄鬼給人看病。另外信奉的靈物有刺蝟、喜鵲、喜蛛等。認為刺蝟是神蟲,不能傷害,誰家草堆、糧囤有刺蝟作巢,誰家運氣便好。喜鵲是報喜鳥,喜鵲朝誰家叫就是給誰報喜。喜蛛是喜慶之物,屋樑落下喜蛛認為是來了財源。建國後,信奉靈物者越來越少。70年代後,只有農村少數老人信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