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格唯一論

ism)的偏差。 ism)及形相的神格唯一論(Modalistic 這產生了形相的神格唯一論(modalisticmon

神格唯一論是古代基督教在神性問題上的一種學說,強調上帝的獨一性而否認聖子具有獨立的位格,後被定為異端。該詞源於希臘文Monarches,意為“一個本原”。該學說起源於二、三世紀,認為聖子、聖靈與聖父是同一的,稱之為真神,即父神。父神是天地的主宰,獨一無二。何以稱為父、子、聖靈,乃是從神的三個方面分指之。其本意是怕眾人以基督為神,誤以為在真神之外還有神,而失去一神論的真意,故立此說以匡正之。但由於它否定了神的三位一體,有陷入另一個極端。據其對作為父神的本體與其子和聖靈的關係的解釋不同,該學說又可分為“動力的神格唯一論”與“模態的神格唯一論”兩種觀點。
基督教神觀與眾不同之處,在於三位一體觀。雖然「三位一體」(Trinity)這名詞不曾出現在聖經中,但是三位一體的概念卻是聖經中啟示的神。然而,三位一體的確對理性思考構成令人困擾的難題。人必須承認有限的智力、經驗和語言,不足以完全闡明這由神而來的奧秘,今日的人必須正實面對神的啟示和聖經的教導,去表達這三位一體的神。三位一體的概念繼續困擾當日的教父,引出錯誤的結論。三位一體有兩必須持守的要求∶一. 避免看基督為一位次等的神;二.不犧牲三個位格而維持獨一神觀。第二和第三世紀教會中仍出現神格唯一論(Monarchianism)的偏差。
神格唯一論總共以兩個偏差形式出現∶神力的神格唯一論(Dynamistic Monarchianism)及形相的神格唯一論(Modalistic Monarchianism)。
神力的神格唯一論(DynamisticMonarchianism)主張耶穌被上帝揀選為基督,被聖靈的能力充滿而被高舉,因此擁有代表性的神格(personality)。提阿多士(Theodotus)在190年在羅馬傳他的一套神學。他主張耶穌的誕生是超自然的,但是一直到他受洗為止,只是一個平常人而已,在他受洗時,聖靈降臨在他身上,那時開始,耶穌才有神性。這也是後來一個異端提出的「收養論」(Adoptionism)。羅馬主教維克多(Victor I,189-198年)把提阿多士判為異端。
後來神力的神格唯一論在安提阿得到發展。安提阿主教撒摩撒他的保羅(Paul ofSamosata)在260至272年之間,提出神格唯一論的思想,他堅持上帝位格的獨一性。智慧、道或聖靈都是上帝非位格神力的別名。耶穌是處女馬利亞受聖靈感孕而生的人,到受洗時才蒙聖靈賜予從上面來的神力(dynamos)。他藉此神力,加上自己堅強的意志,遠離罪而蒙上帝悅納,因此得以在意志上(非本質上)與上帝合而為一,被上帝賜行神跡的能力,成為救贖主,從死里復活,獲得代表性的神格。他在269年安提阿會議上被判為異端,撒除他主教的職位。
在第二世紀時,一些神學家一方面避免貶低基督的神性,另一方面又要避免二神或三神論。這產生了形相的神格唯一論(modalisticmonarchianism)。羅馬著名的神學家撒伯流(Sabellius)在215年開始傳講父、子、聖靈的關係,提出自命圓滿的解答。認為父、子、聖靈原為一神而從區別,卻在歷史上以三種不同的形相(modes),在三個不同的時期出現。正如同一人,扮演著父、子、丈夫不同的角色。如此,父、子、聖靈如同有三張「臉」,但只有一個位格。起初撒伯流的理論受許多人的擁護,因為它簡而易明,一講就通。後來撒伯流被指正,按他的理論,那天父也是在十字架上受苦了(patripassians),這是錯誤的。撒伯流在261年在羅馬被判為異端。
處理基督與父神的關係尚且不容易,處理三位一體的神位格更加不容易。但是,對任何傳道人來說,這三位一體的教義是不容再犯錯的,必須小心處理,也正確地表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