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原文
我要做遠方的忠誠的兒子
和物質的短暫情人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
萬人都要將火熄滅,我一人獨將此火高高舉起
此火為大,開花落英於神聖的祖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藉此火得度一生的茫茫黑夜
此火為大,祖國的語言和亂石投築的梁山城寨
以夢為土的敦煌——那七月也會寒冷的骨骼
如雪白的柴和堅硬的條條白雪,橫放在眾神之山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投入此火,這三者是囚禁我的燈盞吐出光輝
萬人都要從我刀口走過,去建築祖國的語言
我甘願一切從頭開始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也願將牢底坐穿
眾神創造物中只有我最易朽,
帶著不可抗拒的死亡的速度
只有糧食是我珍愛,我將她緊緊抱住
抱住她在故鄉生兒育女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也願將自己埋葬在四周高高的山上
守望平靜的家園
面對大河我無限慚愧
我年華虛度,空有一身疲倦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歲月易逝,一滴不剩,水滴中有一匹馬兒一命歸天
千年後如若我再生於祖國的河岸
千年後我再次擁有中國的稻田
和周天子的雪山,天馬踢踏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我選擇永恆的事業
我的事業,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
他從古至今——“日”——他無比輝煌無比光明
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
最後我被黃昏的眾神抬入不朽的太陽
太陽是我的名字
太陽是我的一生
太陽的山頂埋葬,詩歌的屍體——千年王國和我
騎著五千年鳳凰和名字叫“馬”的龍——我必將失敗
但詩歌本身以太陽必將勝利
作品賞析
這首詩體現了海子對光明的執著追求,幾乎囊括了海子詩歌中所有重要的思想。儘管在藝術上,它並不是最優秀的作品。
曾經有人責備海子一代的詩人,說他們不關注現實。那是對詩人的誤讀,也是對詩的誤讀。詩人對現實的關注,不是從細枝末節入手,而是從本質入手。就好比一個哲學家在研究哲學問題,不會從個人入手,而要從整個人類來思考問題。海子,生活在物慾正在高漲,正在淹沒一切的時代,人文精神正逐漸淪喪,蠅營狗苟,同流合污正逐漸成為人們的精神常態,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海子堅持詩歌精神,堅持對精神理想的追求,堅持對光明的追求,就是對現實的一種批判,一種否定。這是很有現實意義的。
在海子的詩歌中,對光明的追求,是最為突出耀眼的主題。光明,在海子的詩歌中,具化為太陽,太陽成為海子詩歌中光明的象徵物,成為海子詠唱的主要意象。海子寫過十首長詩,其中七首以《太陽·七部書》命名(雖然那是由駱一禾命名,但那作品和太陽的意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海子的長詩很複雜,但是在海子的抒情詩中,已經可以反覆看到海子對太陽的詠唱,對光明的追求。海子對光明的渴求,絕不是年輕人的衝動,也不是為了堆砌詩歌的需要,而是出自內心深處的渴望,持久而強烈的渴望,“我的事業,就是要成為太陽的一生”。海子一直自視為太陽之子,和太陽合而為一的願望,那是一種瘋狂,但也是海子追求光明的最好寫照。
對光明的強烈渴求,總是和對現實的失望相伴隨。物慾橫流的社會,物質上是突飛猛進的,但人們往往缺乏精神和心靈上的財富。“黑夜從大地上升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豐收之後荒涼的大地/黑夜從你內部上升。”(《黑夜的獻詩》)極為深刻而生動地揭示了作者對這種現實的認識。一個優秀的詩人,只能在貧困中掙扎,海子的貧困,在他心中留下了陰影。從小在貧瘠的土地上長大,飽受饑寒交迫的海子,——父母總是醃上幾缸白菜,那是家裡的美味佳肴,海子考大學的時候,父母每天給他專做一些,弟妹們總是羨慕地望著哥哥吃這些醃白菜,父母就會自豪地說,好好讀書,等你們考大學的時候,也給你們吃醃白菜。(《海子傳》)“一滴無名的淚水/在鄉村長大的淚水/飛在鄉村的黑夜”(《一滴水中的黑夜》),這種奇特而悲涼的感受,生長在城市中的人很難體會——海子忘不了貧困歲月留下的深刻印象,也知道金錢的可貴,但追求物質,在本質上和詩人的精神相悖,物質對海子而言,至多只是個“短暫情人”,但這個短暫情人,幾乎從來沒有來到過海子身邊,海子短暫的一生,飽受貧困折磨,雖然大學畢業以後,在大學任教,有一份固定工資,但他的收入,都用來買書和接濟家裡,稍有積蓄,也都在“遠方”的遊歷中消耗。到了月底,海子往往要借錢度日。對這樣的貧困生活,海子有很多感受,但他感受更深的,不是自己,而是無數生活在農村的父老鄉親。海子清楚地知道,他的生活,比起家鄉的人來,已經是天差地別。鄉村的貧困和城市的富裕,對很多人來說是個不可思議的現象,也是社會上存在的現實差距。“村莊”在海子的詩歌中,是個充滿憂傷的意象,“看到卵石滾滿了家鄉的河灘/黃昏長存弧形的天空/讓大地上布滿哀傷的村莊”(《五月的麥地》)。
物質的匱乏,絕不是海子痛苦的根源,海子的主要痛苦,來自於世俗世界對詩歌的不理解,對詩人的不理解。孤獨的海子,在黑暗的世界裡摸索著前行,全憑著對光明的一種強烈執著。已被世界接受並認可,被推崇為世界上最偉大的藝術家梵谷,被海子稱為“我的瘦哥哥”。精神上,兩人有著極為相通之處,——兩人的不同之處,是海子還沒有被認為是偉大的藝術家。他們都對以太陽為主要象徵物的光明有著極為強烈的追求渴望,梵谷主要以向日葵為寄託物,但梵谷也畫過不少的麥地,而海子則主要以麥地為寄託物。“麥地/別人看見你/覺得你溫暖美麗/我則站在你痛苦責問的中心/被你灼傷/我站在太陽痛苦的芒上。”海子從麥地找到了最恰當、最能表現內心熱情和痛苦的寄託物。來自農村的海子,對麥地本就有著天然的親近,而成為詩人的海子,那強烈的色彩,那尖銳的麥芒,更讓詩人感受到光明給人的灼傷。“太陽的光明像洪水一樣漫上兩岸的平原/抽出劍刃般光芒的麥子”(《黎明》之三),在不少詩歌之中,海子都表達了相近的感受。
海子在現實中的痛苦,因為有了對光明的渴望,而得以緩解。“在黑暗的盡頭/太陽,扶著我站起來/我的身體像一個親愛的祖國,血液流遍/我是一個完全幸福的人/我再也不會否認/我是一個完全的人我是一個無比幸福的人/我全身的黑暗因太陽升起而解除。”海子相信自己就是太陽之子,終將和太陽合二為一,“和所有以夢為馬的詩人一樣/最後我被黃昏的眾神抬入不朽的太陽/太陽是我的名字/太陽是我的一生。”“黎明捧著我/光明的孿生之子。”(《黎明》之三)這種在世人眼裡近於瘋狂的思想,卻是海子思想中的核心,是海子對光明的執著追求達到極點的表現。
海子對光明的近於瘋狂的追求,使海子產生兩種截然相反的感覺。一是睥睨天下的豪氣,二是近於絕望的孤獨。“你們聽著/讓我告訴你們/你是腐敗的山河/我是大火熊熊的赤道/你是人類女兒的伴侶/我是她們死亡的見證/你是惆悵的故鄉 溫情的故鄉/你是愛情 你是人民/你是人類部落的三顆星辰/我只是、只是太陽/只是太陽。你們或者長成我/或者隸屬於我。”(長詩《太陽》)但同時,海子感嘆道:“我孤獨一人/沒有先行者沒有後來人/在這空無一人的太陽上/我忍受著烈火/也忍受著灰燼。”(《太陽》)在這首長詩中,作者反覆吟唱“我走到了人類的盡頭”,但這並不意味著海子就不愛人類,缺少愛就缺少一切。“我走到了人類的盡頭/也有人類的氣味/我還愛著。在人類盡頭的懸崖上那第一句話是:/一切都源於愛情/一見這美好的詩句/我的潮濕的火焰湧出了我的眼眶。”(《太陽》)
詩人決不缺少愛,愛永遠是光明之源,對光明的強烈的渴望,詩人之愛就更為炙熱,也更為寬廣博大,猶如一顆燃燒的星辰,正如我們感受到的太陽之愛,因為我們離他的遙遠,我們才感受到太陽之愛的溫暖,如果距離過近,那就是一種毀滅。詩人就是因為距離太陽太近,自身也成為一顆燃燒的星辰,必然難以持久。對詩人的自殺,感覺可惜的人多,責備的人也不少,可是,如果我們體驗到海子星辰般燃燒的內心,我們應該能夠理解海子最終的爆炸似的結局。
海子,偉大的光明之子!因為有了你,光明的火種得以傳承!你不會“白白的燃燒”!(《獻詩》)
作者簡介
海子(1964—1989),原名査海生,1964年5月生於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鎮查灣村,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與龍家營之間的火車慢行道上臥軌自殺。在詩人短暫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20世紀8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他憑著輝煌的才華、奇蹟般的創造力、敏銳的直覺和廣博的知識,在極端貧困、單調的生活環境裡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詩歌、小說、戲劇、論文,是中國新詩史上最優秀的詩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