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介紹
祁春嵐每次接待顧客,都不是單純地當作一筆買賣來做,而是通過做事,調查分析市場動態,研究各種對象的需要,從中找出規律性的東西。她認為顧客來到商店,第一要買到自己需要的商品,第二要節省時間,第三要從熱情服務中感受到社會的溫暖。她根據顧客的要求不斷改進服務質量,做到了貨源充足,態度熱情,方法講究。
1979年8月初,批發部到了一批中粗毛線,按照往年的銷售規律,毛線要到10月份才旺銷。而祁春嵐認為,現在民眾手裡有錢,只要商品質量好,花色對路,哪怕是“半年閒”的商品,也會受民眾歡迎的,而且熱天結毛衣要比冷天爽手。她向店領導提議搞毛線展銷。
針織組的幾個同志在祁春嵐的帶領下,頂著三十七八度的高溫,在商店門外設攤展銷。儘管有人說“大熱天賣毛線不適時”,但經過推銷3天銷售1萬多元,事實勝過了雄辯。一位顧客買了70多元毛線,並說“你們現在賣真好,我們有空就織,天冷就好穿了”。
其他商店也跟著搞起了展銷,批發部庫存幾千斤毛線,8月份就全部上了市場。針棉織品季節性強,弄得不好,不是積壓就是脫銷。但祁春嵐能根據季節的變化和民眾的需要,及時組織進貨,基本上做到了進貨搶在季節前,銷售走在需要前頭。
個人簡介
祁春嵐熱情為顧客解決困難,名聲越傳越遠,許多顧客慕名而來,有一位出差到鎮江的馬鞍山顧客來找祁春嵐,要買幾件棉毛衫,並說他跑了幾家商店,都說這是冬令商品,現在沒有貨,旅社裡的同志介紹我來找你。
她聽後立即跑了一趟批發部,每種規格的棉毛衫都進了10件,多餘的放在架子上出樣。這件事也使祁春嵐得到啟發,打這以後,過令商品都要保留少量庫存出樣。每種規格的毛線賣到最後,她都要留幾斤,想配一支兩支同樣規格顏色毛線的顧客,來後都能滿意而歸。
1979年下半年,她聽說華電三處為30萬千瓦電廠上馬搞大會戰,就主動聯繫,每月按時到離城28里外的諫壁電廠去送貨。
為了豐富市場供應,便利民眾,她和組內同事經常早上5點多鐘就到菜場和集市市場出攤。組內的同志排好班次輪流出攤,而她自己卻每次必到。這一年設攤供應1000多人次,銷售商品7萬多元。
1979年底,祁春嵐被提拔為商店副主任,她肩上的擔子更重了,需要學習的東西更多了。於是,她一邊向會計學習經營管理方面的知識,一邊向老營業員學習量布剪布,晚上回家還用一些碎布練習,既當商店領導,又當營業員,和往常一樣站櫃檯、打掃衛生、設攤推銷,吃苦在前,享樂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