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山鎮[祁山鎮]

祁山鎮[祁山鎮]
祁山鎮[祁山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祁山鎮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大門的祁門縣境中部,祁山鎮祁門縣治所在地,是祁門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濱臨閶江上游,襟黃山而連鄱陽湖,是皖贛邊界的重要門戶。祁山鎮的城市布局,水堪輿家旨意安排,"田"字列街,"之"字導水,井布七星,橋入八卦。祁山鎮物產豐饒,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盛產木材茶葉、香菇等特產,鎮內建有譽滿省內外的閶江茶葉市場,流通活躍,經濟繁榮,是塊充滿希望的熱土。祁山鎮財政、鄉企等綜合實力一直位於全縣榜首,進入全市十強行列。

基本信息

祁山鎮簡介

祁山鎮祁山鎮

祁山鎮位於安徽省黃山市西大門的祁門縣境中部,是祁門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濱臨閶江上游,襟黃山而連鄱陽湖,是皖贛邊界的重要門戶。全鎮轄6個村,36個村民組,5個居民委員會,56個居民小組,全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447畝,其中水田3649畝,專業蔬菜地426畝。山場面積54879畝,其中有林地30736畝;茶園面積3800畝。現有人口32231人,其中農業人口達5984人。

山區土壤類型

祁山紅壤土類面積居多,主要分布於低山丘陵地區。其中黃紅壤方面低山丘陵和高階地,上限海拔469米,分為扁石黃紅壤和扁石黃紅土兩個土屬.扁石黃紅壤為自然土壤,.土種為中層黃石黃紅壤,是林業生產基地.該土植被以針闊混交林\用材林和薪炭林為主.主要有松杉,櫟類\楓\映山紅楝木和蕨類及草本植物等.由於頒布地形較緩,土層較厚,水濕條件好,適宜林木生長.但由於交通便利,人為活動頻繁,森林破壞嚴重,植被復蓋率下降,土壤受到侵蝕,水土流失,土層逐漸減薄.扁石黃紅土屬是本鎮的耕作土壤,以種植茶葉為主,旱糧\蔬菜等作物次之.封保水保肥性能好,但表土疏鬆,水土流失較嚴重.

悠久歷史

千年古站

祁山鎮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千年古鎮。秦末,此地為鄱陽令吳芮部將梅鋗的封地,縣西十里建有梅鋗城,故祁城又有“梅城”之稱。唐永泰元年(765),方清據黟縣赤山鎮閶門(今祁山鎮南)壘石為城,置閶門縣。翌年,吳仁歡助官軍擊敗方清,在其舊壘設祁門縣,鹹豐二年(1852)改名祁山鎮,至今一直為縣治駐地。

宋築城,呈圓形,周5里247步。城內置4坊,後增為6坊。明初,城圮,惟存4門。市形因陰陽家旨意布局,“田”字列街,“之”字導水,井布七星,橋入八卦。嘉靖四十五年(1566)築石城。石城循石山嶺,跨龍岡,繞朴墅,順溪而上至何家塢與石山會,逶迤1060丈。城高2丈,水城3丈,地城2.2丈,寬視高縮7尺。城門大小9座,垣垛1920個。城都廢坊分4隅:北隅、西北隅、西隅、東隅。

清初

城仍舊,城都置4圖。乾隆二十七年(1762),知縣吳嘉善奉旨修改外城263.69丈,內城250.4丈。改侯峰山城於稱錘山岡。乾隆五十三年(1788),城牆東南段被洪水沖圮,知縣謝蘭修復。鹹豐十年,清大臣曾國藩踞縣城,太平軍7次攻克縣城,城垣破壞,惟存東南段。同治七年(1868),洪水陡發,東南城樓堞垛,再次沖圮,僅存石基。

民國初年

除民居錯處多有改造,形勢移易,市容依舊。民國24年(1935),屯景公路竣工,由東向西穿過縣城,闢為馬路街,縣城範圍不斷擴大,城外三里街、秀墩街、外河街均屬縣城範圍。民國36年,祁山鎮轄文府、莊北、中正、新興、桃西、秀墩、三里、鳳華8保。縣城交通不便,每天僅有屯溪至景德鎮來往班車各一輛,貨運還賴以閶江水道為主。吳橋頭、馬家是主要水運碼頭。城外仁濟街、三里街,城內中心街、左橫街為商業區。儒學前有祁山國小、祁門初級中學。新興路旁江西會館戲台是唯一供外地劇團演出的場所。

1949年4月,縣城解放。經歷年建設,縣城範圍東延伸至五里牌,西至甲子嶺,南自路公橋,北至雙河口。1958年後,拓寬馬路街為新興路,利用舊城基建閶江路,改造南大街為中心北路,辟馬家巷至鳳凰山段為中心南路,改潤澤門至關帝廟段為祁山路。建三眼井居民區,改造內河街。中心、新興路為商業區,有百貨大樓、銀行大樓、閶江飯店、郵電大樓等。1958年縣人民政府遷至學前街。

旅遊資源

資源

文峰塔聳立其巔,“塔巒高眺”向為山城勝景。鎮西梯式茶園,蜿蜒起伏,浮嵐疊翠,茶山亭招四面來風,“採茶女”迎八方賓客,是山城人民的遊憩之所。閶江清瑩澄澈,穿城而過,雙橋橫亘江上,似雙虹臥波;閶江柳堤,三亭聯珠,綠柳,紅亭,青山,碧水,山城景色如詩如畫。舊時有梅城十二景,雖因物換星移多以湮沒,但古人題詠具載舊志。眾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旅遊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地理

祁山鎮位於閶江、金東河交匯處,四周有鳳凰山、眉山、祁山等青山環繞。枕山臨水,景色秀麗。建於1604年的文峰塔聳立於鳳凰山上,登塔鳥瞰,祁城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城東平政、仁濟兩座古橋橫跨閶江之上,風格古樸,下臨碧溪,波光月影,夜色迷人。城西隅金粟庵四周,茂林修竹,松濤陣陣,溪水環繞,景致清幽,已成為居民新區。祁山鎮的城市布局,水堪輿家旨意安排,"田"字列街,"之"字導水,井布七星,橋入八卦。50年代以後,對城鎮街道進行大規模整修,改建老街,增建新路,面貌一新。歷代名人輩出,宋有右僕射汪伯彥、文學家方岳,元有名儒汪克寬,明有醫學家汪機、徐春甫,清有大鹽商、藏書家馬曰琯、馬曰璐。

閶江雙橋

考證

祁門城東的閶江之上,相距僅250米左右,並立著兩座古橋,上橋叫平政橋,下橋名仁濟橋。閶江雙橋也被人們稱為閶江雙虹,是祁門唯一入選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的古蹟,書中描繪道:“風格古樸,質地堅凝。兩橋橫陳江上,宛如雙虹垂地,光采四射。” 據考,雙橋歷史悠久,平政橋至少在南宋末年就有了,當時為梁式結構,後傾圮。明嘉靖29年(1550)在舊址上重建為拱式。仁濟橋建於明嘉靖9年(1530)。均為五拱石橋,平政橋長78米,仁濟橋長79.4米,寬各7米。兩橋各有4個橋垛,橋垛上首象航船的船頭,既美觀大方又可有效減緩水流衝擊。其造型、結構、風采基本相似,甚至連做橋的數千塊橋石都象從一個模子裡脫出來似的,猶如一對孿生兄弟。閶江為古代祁門南下經鄱陽湖通向吳楚的主要通道,當年雙橋一帶為縣城碼頭所在,白天舟楫往來,商賈、行人熙熙攘攘,酒肆茶樓旗幡招展。入夜,則月色溶溶,雙橋影影綽綽,倒映河中,波光粼粼,更是別有一番景象。正如同治《祁門縣誌》所說:“東門之外,長橋橫亘,南北相望,石欄人影,倒寫綠波;時乎綺旭初升,夕陽橫照,煙水一泓,雲嵐萬狀;迤邐勝致,復不減宛陵道上也。”“雙橋夜月”為祁門十二景之首,清代何雍有詩讚曰:“戍樓寂歷仰祁東,天外疏雲卷碧空。光耿林端飛一鏡,影環沙際照雙虹。幾家燈火秋山下,接岸桅檣白露中,不惜傾樽歌夜飲,空明如坐水晶宮。”生動描繪這一美景。

變遷

由於時代的變遷,平政橋經過重修,加以鋼筋水泥結構,成為一座公路橋,舊貌換新顏。仁濟橋仍保持原貌,淡雅素樸,藤蘿雜草爬滿橋身,在巨大的橋垛上,甚至長出了枇杷等樹木,生機勃勃,情趣盎然。走在橋上,那古色古香的造型、斑駁的紫砂石板,無不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在下橋不遠處又建了一座公路橋,3橋並峙,更加蔚為壯觀。文峰塔文峰塔位於城南鳳凰山上,明萬曆32年(1604),由知縣李希泌倡建。塔體呈六邊形,5層磚石結構,高33.5米,底層直徑7.3米,內有石階盤鏇而上,塔頂是鐵制寶葫蘆,塔檐懸有風鈴。登上文峰塔,祁城山光水色,盡收眼底,古人稱為“塔巒高眺”,是梅城十二景之一。清同治間祁門縣學教諭梅雍在《梅城十二景》詩中,有“掌翻二水低浮淥,眼瞥千峰送遠青”之句。塔下山坳中,原有寺院,解放後拆毀。又建起一禪院,重新燃起香火。正所謂“眺檻外風光,好山羅列,帶水瀠洄,此間雞犬無嘩,乘興且登臨,百尺高樓杯在手;論眼前形勝,古塔嶙峋,孤城崎峙,遠望人煙稠密,得閒供嘯傲,一鉤新樣月當頭。”

六都古村落

作為燦爛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古民居、古村落、古建築是最具影響力和展示力的文化載體之一,座落在祁門縣城北路10來里處的六都村就是一座有名的古村落,屬祁山鎮,原名善和里,建村於唐,為程姓世居之地。史載東晉時新安太守程元潭,傳至15世程仲繁時,任戶部尚書,“攜子令匪拒黃巢,始居祁北善和”。該村歷史悠久,文風昌盛,歷代文人墨客輩出,史上高官顯宦不少,有檢校戶部尚書、統帥程仲繁、河南左布政使程泰、四川按察使程昌、江西參政程杲。尤其是南宋時,村中出了祁門歷史上唯一的武狀元程鳴鳳,他被朝廷外派在廣東、四川、廣西為官,政績顯赫。為表彰其功績,徽州知府魏克愚專門在祁門縣城豎了狀元牌坊,顯赫一時。明中葉是六都村的鼎盛時期,村里中進士者有程泰、程宏、程昊、程杲、程昌等5人。其中程昌曾“致仕在家”,徽州知府及祁門士紳皆來拜謁,求政問難,以其一言而定奪,乃至縣城至六都的鄉道,車水馬龍,轎來轎往,好不熱鬧,“小小祁門縣,大大六都村”褒獎之語也由此而來。

村莊座北朝南,背山面水,三山環抱。正北竇山,恰如靠背,托住村莊。村前有水叫和溪,西入東出,呈“S”形繞村前緩緩流過。青山綠水,相依相伴,原先風光如畫,村景絕美,曾有著名的“和溪十景”。如今村口尚有一棵桂花古樹,濃蔭如蓋,蒼老遒勁,讓人依稀可見往日的盛況。

村中古蹟眾多,進村處有座“和溪橋”,此橋始建於明弘治7年(1494),清同治元年(1862)傾圮,同治4年重建,如今古風依然,小橋流水,情趣盎然。

該村主要地集中5個村民組,現有153戶483人,村莊東西近1000米,南北200米有餘。

世美坊,座落在村前和溪河畔,為四柱三間三樓的磚坊,嵌有磚雕,是六都村進出的總大門,為六都現存三座牌坊之一。建於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1998年冬村民們集資作了修繕,但仍需還其原貌,以便更好地體現古村落的古樸風貌。

桂林坊,座落於世美坊東側,為舉人程文立。門樓式石坊,坊上鐫有“丁酉舉人山東新泰縣教諭程文”字樣,牌坊高5米,寬3米許,上層鐫有“桂林”(古時鄉試按例在農曆八月舉行,正逢桂花盛開之時,考中稱折桂,因以“桂林”指鄉試)。因六都村人程文於桂花盛開時中鄉試而得名,此坊尚存,但塌損嚴重,亟待修葺和遷址。

承恩堂,原名永安堂,為仁山門祖程彌壽舊居,建於明初,成化二十一年(1485),後因隆慶年間明穆宗二弟鄭王朱璽賜書“承恩”而改名,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6柱5間,祠堂大門前雕刻著木製門坊,均是回字紋和萬字紋淺浮雕,這是徽州木雕中的最高工藝,非常珍貴。祠堂門前的石獅也是徽州鮮見的石雕珍品,由此可見其建築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解放後,額匾盡毀,雜草橫生,屋架因漏雨多處朽爛坍塌,木構件腐朽不堪,局部倒塌,一片破敗不堪的景象。曾多次小修,重製祠匾,省書法家協會主席、本縣人方紹武題寫匾額:“承恩堂”,已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憲伯坊,為明正德三年(1508)進士、四川按察使程昌的功德坊。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是祁門縣現存惟一的一座大型石坊,彌足珍貴,已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整座石坊高8.8米,寬7.16米,為四柱三間三樓式。牌坊正面上坊刻有“大憲伯”三字(古時,按察使負責提點刑獄公事,又稱“憲臣”,“伯”是一種尊稱),下坊橫額為“四川按察使程昌”的楷書刻字,背面上下額分別刻“縷衣”、“戊辰進士程昌”字樣。兩邊上中二層嵌有鏤空浮雕,生動細膩。整個石坊氣勢雄偉,古樸豪放。牌坊採用紫砂石築成,坊體左右兩間的上下兩層均嵌有鏤空浮雕,坊額及檐下翼拱上細刻有龍鳳花鳥圖案。古橋古坊緊密相連,未及進村,便讓人感受到村子的悠久文化底蘊。但隨著時光流逝,歷經風霜洗禮的“憲伯坊”已經失去了昔日的光彩,部分坊頭開始傾落。

發展

祁山鎮物產豐饒,資源豐富,交通便捷,盛產木材茶葉、香菇等特產,鎮內建有譽滿省內外的閶江茶葉市場,流通活躍,經濟繁榮,是塊充滿希望的熱土。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經濟和其它各項事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飛速發展,特別是近年來,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過程中取得了可喜成績。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提高。祁山鎮財政、鄉企等綜合實力一直位於全縣榜首,進入全市十強行列。1998年財政收入突破了千元大關,達到1082萬元,比1995年增長223.1%。祁山鎮現有鎮辦企業11個,村辦企業15個,主要產品涉及有色金屬、精細化工、電器、建材建築、輕工等行業。98年全鎮鄉鎮企業營業收入達2.3億元,完成利稅總額1030萬元。個體私營經濟發展迅速。98年底,註冊登記戶數達到4541戶,從業人員超過6000人,上交稅金777萬元。農村經濟發展較快。98年全鎮村組公共積累達455.2萬元,村組集體存款餘額99萬元,比97年增加14萬元;當年集體收入達31.6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549元,農民人均負擔20.3元,占上年人均收入的0.79%。

文明建設步伐加快,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祁山鎮堅持兩個文明一齊抓,精神文明建設更加深入。全鎮國小入學率保持100%,輟學率為零。全鎮開通了農村調頻廣播,建立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線,鎮村兩級標準化計生服務所(室)建成使用,計生工作保持全縣先進水平。精神文明創建工作有新的起色,逐步向城郊和農村延伸,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邁上新的台階,通過市“創模”驗收。

規劃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黨的十五大、十五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三個有利於”為標準,堅持“以企強鎮、以農穩鎮、以商活鎮、以科興鎮”的發展戰略,抓住市級綜合試點鎮的有利時機,大力推進綜合改革,大力推進兩個根本性轉變,大力調整和最佳化經濟結構,大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探索鎮域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路子,努力加快我鎮農村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帶動整個農村經濟和社會的全面進步,到

2010年我鎮發展的具體社會和經濟指標為:

經濟總量目標

到2010年鄉鎮企業總收入達9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超2億元,財政收入超7000萬元。

結構最佳化目標

到2010年引導全鎮三個產業的結構比例調整為15:45:40。第一產業畜牧業比重明顯上升,第二產業中支柱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70%,稅收占40%以上,第三產業中的重點行業得到進一步增強。科技進步對企業、農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60%和50%以上。

法制建設目標

民眾法制觀念顯著增強,依法行政水平不斷提高,全鎮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法制軌道上健康運行。

民眾生活目標

到2010年,農民人均收入超8000元,人口增長率控制在7‰以內。民眾生活質量繼續提高,向小康富裕階段邁進。

招商引資

2010年祁門縣祁山鎮採取有力措施,強力推進招商引資工作。該鎮改進招商工作方式方法,堅持圍繞重點區域、特色產業、專業園區的招商策略,發動全民參與招商,落實專業人員外出招商,委託代理幫助招商,鼓勵企業以商引商。充分發揮“全省產業集群專業鎮”的品牌優勢,強化園區建設,促進電子電器產業集群化發展,完善產業聚集配套設施建設。對重點招商信息和簽約的重點建設項目,做到跟蹤問效,盯住不放,確保早敲定,早簽約,早開工,早達效。

2010年以來,共有正陽茶業精製紅茶生產線、凱利建設機械生產線、金富醫療器械公司新上醫用床、新廣惠建材市場、億家商務賓館等7個招商引資項目簽約落戶祁山鎮,目前項目實際到位資金達到4700萬元。青蘿寺觀光旅遊休閒開發、電子電器、祁門紅茶基地建設、油茶基地建設等項目正在進行洽談,部分項目初步達成意向。下一步,祁山鎮將積極推進小分隊招商,計畫在5月下詢組織招商人員赴上海、福建、江浙等地區進行招商,力爭再引進項目2個。繼續開展好多批次、多地點的全員招商工作,發揮電子電器產業集群優勢,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政策吸引力。採取多種方式積極籌措招商經費,確保全年招商工作全方位有序開展。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33945
17307
16638
家庭戶戶數 10914
家庭戶總人口(總) 32136
家庭戶男 16114
家庭戶女 16022
0-14歲(總) 6952
0-14歲男 3609
0-14歲女 3343
15-64歲(總) 24479
15-64歲男 12458
15-64歲女 12021
65歲及以上(總) 2514
65歲及以上男 1240
65歲及以上女 127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29786

祁山鎮下轄村

高明村 黎明村 祁峰村 桃峰村 建峰村 三秀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