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版本
13年人大版教材
書名全稱:社會管理作者:汪大海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5896-9
定價:36.00
出版時間: 2013-03-01
所屬系列: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汪大海,北京師範大學管理學院公共管理系主任,MPA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制度創新與公共管理改革等。作為項目負責人或項目主要參與者承擔或完成各類科研項目數十項。出版《社區管理》、《公共管理學》等專著和教材十多部。
本書系統闡述了社會管理的基本概念與理論,嘗試建立起社會管理研究的基本框架。全書首先論述了社會管理的基礎理論,對社會管理的概念、主體、客體進行了詳細論述;進而介紹了社會管理的規律與程式、社會管理機制,以及社會管理的條件、途徑與方法,並對社會風險管理、社會輿情管理、民生問題社會管理等主要領域的社會管理進行了重點闡述;最後,對社會管理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和展望。本書有以下幾個特點和優勢:(1)獨創性,立足於我國社會管理的實踐,系統、深刻、多視角地研究社會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前沿發展趨勢,力求凸顯中國特色、突出重難點,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體系。(2)系統性,在教材內容和體系編排上,本書既涵蓋了社會管理的基本理論,又闡述了社會管理理論最新發展趨勢,本書打破傳統教材只注重單純理論介紹的編寫體例,在編寫過程中,引入了背景知識介紹、相關案例分析、經典讀物推介等。
第1章 緒論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走向積極的社會管理
1.1 社會與社會系統
1.2 社會管理的含義與功能案例思考:西方政府社會管理的實踐
1.3 社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意義和方法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中國需要一場羅斯福式的社會改革
推薦讀物
第2章 社會管理的背景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社會轉型呼喚社會管理體制的創新
2.1 社會管理的經濟背景
2.2 社會管理的政治背景
2.3 社會管理的文化背景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溫州溫暖”讓我們感受到公民意識的成長
推薦讀物
第3章 社會管理的主體內容結構圖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2011:“公共焦慮”催生社會管理新思路
3.1 社會管理主體的歷史變遷案例思考
3.2 社會管理主體的結構
案例思考:在富民中求和諧——長三角地區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紀實
3.3 社會管理多元主體之間的關係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案例分析:怒江水壩建設中的地方政府決策與公眾參與
推薦讀物
第4章 社會管理的客體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
4.1 傳統社會管理客體的特點
4.2 當代社會管理客體的特點
案例思考:中國的貧富兩極嚴重分化
案例思考:銀川“微博喊話”能否傳更遠
案例思考:居民自治,熱情何來
4.3 社會管理客體的內容指向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
推薦讀物
第5章 社會管理的規律與程式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蘇州市首創“幸福聯盟” 古城興起“草根組織”
5.1 社會管理的規律
5.2 社會管理的基本原則
案例思考:社會矛盾協調機制創新
5.3 社會管理的程式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推薦讀物
第6章 社會管理的機制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山西晉中社會管理服務“一網清”
6.1 社會管理機制的含義與功能
6.2 社會管理機制的轉變
6.3 社會管理有效機制的構建
案例思考:把握社會轉型期民眾利益的訴求點
案例思考:杭州構建多元化社會矛盾化解機制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社會治理機制的設計推薦讀物
第7章 社會管理的資源、途徑與方法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幸福周坨子鎮:農民只動嘴 幹部多跑腿
7.1 社會管理的資源
案例思考:微博打拐驗證民眾智慧理性
7.2 社會管理的途徑
7.3 社會管理的方法與技術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民眾工作方法與時俱進
推薦讀物
第8章 主要領域的社會管理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北京市朝陽區打造社會管理“全模式”
8.1 社會風險管理
8.2 社會輿情管理
8.3 民生問題
社會管理案例思考:加強社會管理,努力惠及民生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民生大單”變“民生大餐”
推薦讀物
第9章 社會管理髮展趨勢及展望
內容結構圖
內容提要
引導案例:從政府創新邁向社會創新——中國社會創新獎的設立
9.1 社會創新與創新型社會管理
案例思考:循環社區
案例思考:廣東探索社會管理先行一步
9.2 全球社會環境的變革與複雜性
社會管理案例思考:“毒黃瓜”事件折射社會管理複雜性
9.3 戰略管理與前瞻性
社會管理案例思考:“曲突徙薪”
9.4 社會治理與服務型
社會管理案例思考:深圳龍崗打造“無縫隙政府”
9.5 社會資本與合作型
社會管理案例思考:尤努斯“鄉村銀行”的價值與啟示
9.6 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社會管理
9.7 虛擬社會與虛擬型
社會管理案例思考:政府官方微博成為與民眾溝通新平台
本章小結
關鍵術語
複習思考題
案例分析:尤努斯“鄉村銀行”的價值與啟示
推薦讀物
基於此,我們編寫了《社會管理》一書,試圖系統回答上述問題,積極探索社會管理及其創新的最新理論與實踐。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包括:“內容結構圖”、內容提要、“引導案例”、“正文”(含“學術背景”、“政策背景”、“案例思考”等專欄)、“本章小結”、“關鍵術語”、“複習思考題”、“案例分析”、“推薦讀物”等,這種編排主要是為了幫助讀者將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本教材共9章內容,其基本內容和理論體系包括:(1)緒論。主要介紹社會與社會系統、社會管理的含義與功能、社會管理學的研究對象、意義和方法。(2)社會管理的背景。主要介紹社會管理的經濟背景、政治背景和文化背景。(3)社會管理的主體。主要介紹社會管理主體的歷史變遷、結構、社會管理多元主體之間的關係。(4)社會管理的客體。主要介紹傳統社會管理客體的特點、當代社會管理客體的特點、社會管理客體的內容指向。(5)社會管理的規律與程式。主要介紹社會管理的規律、社會管理的基本原則、社會管理的程式。(6)社會管理的機制。主要介紹社會管理機制的含義與功能、社會管理機制的轉變、社會管理有效機制的構建。(7)社會管理的資源、途徑與方法。主要介紹社會管理的條件、社會管理的途徑、社會管理的方法與技術。(8)主要領域的社會管理。主要介紹社會風險管理、社會輿情管理、民生問題社會管理。(9)社會管理髮展趨勢及展望。主要介紹社會創新與創新型社會管理、全球社會環境的變革與複雜性社會管理、戰略管理與前瞻性社會管理、社會治理與服務型社會管理、社會資本與合作型社會管理、知識管理與學習型社會管理、虛擬社會與虛擬型社會管理。具體來說,本教材的編寫體現了以下特點和優勢:(1)獨創性。本教材立足於我國社會管理的實踐,系統、深刻、多視角地研究社會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前沿發展趨勢,力求凸顯中國特色,突出重難點,形成自己的學科特色體系。(2)系統性。在教材內容和體系編排上,本教材既涵蓋了社會管理的基本理論,又闡述了社會管理理論的最新發展趨勢,本教材打破傳統教材只注重單純理論介紹的編寫體例,在編寫過程中,引入了背景知識介紹、相關案例分析、經典讀物推薦等。
12年人大版教材
書名全稱:社會管理——理論、實踐與案例
作者:陳振明 等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ISBN:978-7-300-15534-0
定價:39.00
出版時間:2012-05
所屬系列:公共管理與政治學系列
陳振明,男,1959年生,廣東人,廈門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兼任廈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長,廈門大學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廈門大學社會科學部委員;福建省人民政府顧問,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政治學學科專家評審組成員,第12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管理學部專家評審組成員,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公共管理類本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行政管理教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常務理事;中山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等四個教育部文科重點研究基地的學術委員會委員或兼職教授;《中國行政管理》、《政治學研究》、《國際行政科學評論》(中文版)等十多家學術雜誌的編委或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從事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及政治學理論等領域的研究與教學工作,為廈門大學公 共管理與政治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廈門大學“985工程”及“211工程”三期一流學科———“公共管理學科”建設項目的主要學術帶頭人。承擔了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包括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20多項省部級課題及政府 部門或企事業單位委託的調研諮詢課題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級精品課程“政策科學” 的建設任務。已出版《理解公共事務》等8部專著,主編“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系列”、“公共管理與政治學系列”、“公共管理學科前沿叢書”、“廈門大學公共事務文庫”、“廈門大學公共管理系列”等叢書,主譯“公共政策經典譯叢”等譯著,在《中國社會科學》、《新華文摘》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200餘篇。
作為獨立完成人或第一作者獲得國家、省部級科研與教學獎20次,包括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1次,福建省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1次,福建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4次、二等獎6次。入選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獲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師獎、福建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特等獎提名獎,兩度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5年、2008年);被媒體評為首屆“中國傑出社會科學家”。
本書是一本社會管理研究的導論性著作,其內容涉及社會管理領域的若干基本主題或熱點問題,包括社會管理的概念基礎與理論發展、社會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建設、社會管理格局和管理體系構建、社會管理的機制及方式改進、社會管理能力提升與社會發展、社會群體利益的協調、社會事業的社會化改革、集體上訪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合作網路的構建、和諧社會建設進程中的紅十字會功能定位等。
代前言重視社會體制改革與社會管理創新的研究
——社會管理研究的一個方案設計1
第1章社會管理的概念基礎
1?1什麼是社會管理
1?2社會管理的主題領域
1?3社會管理研究的進展
第2章政府社會管理職能建設
2?1我國政府社會管理的現狀及問題
2?2西方已開發國家政府社會管理的理論與實踐
2?3完善政府社會管理職能的基本思路
第3章社會管理格局和管理體系的構建
3?1社會管理格局和管理體系構建的理論基礎
3?2我國社會管理格局和管理體系的現狀、問題與挑戰
3?3中西方社會管理格局和管理體系的歷史沿革與經驗教訓
3?4我國社會管理格局和管理體系構建的對策思考
第4章社會管理能力提升與社會可持續發展
——福建省“十二五”期間提升社會管理水平的對策研究
4?1“十一五”期間福建省社會管理的進展及成效
4?2福建省社會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4?3提升福建省政府社會管理水平的對策
第5章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創新
——福建省的實踐分析
5?1福建省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機制的運作現狀
5?2福建省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機制存在的問題
5?3福建省基層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最佳化策略
第6章社會管理機制創新與公共服務有效提供
——廈門市的案例研究
6?1廈門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供給的現狀
6?2廈門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6?3廈門市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的定位
6?4廈門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供給體制的創新
6?5廈門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流程再造
6?6廈門市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方式的改進
第7章社會事業的社會化改革之路
——加快福建省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的思考
7?1和諧社會建設與社會公共事業改革
7?2社會事業社會化的基本思路
7?3市場化——社會事業社會化的路徑之一
7?4非營利化——社會事業社會化的路徑之二
7?5社會事業社會化的基本取向
7?6構建社會事業社會化的制度平台
第8章收入分配公平與和諧社會建設
——廈門市收入分配現狀的調查與思考
8?1公平與收入分配理論
8?2廈門市城鎮居民收入分配的現狀
8?3廈門市農村居民收入分配的現狀
8?4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8?5幾點對策思考
第9章社會群體利益的協調
——群體性事件的成因與對策的研究
9?1群體性事件的態勢與特點
9?2群體性事件的主要成因
9?3群體性事件的應對策略
第10章集體上訪的特徵、成因與治理途徑
10?1集體上訪問題的提出
10?2集體上訪的政治特徵
10?3集體上訪的一般成因
10?4集體上訪的治理途徑
第11章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合作網路的構建
——廈門市集美區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治理的案例研究
11?1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合作網路構建的理論基礎
11?2廈門市集美區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治理的案例研究
第12章和諧社會建設中的紅十字會功能定位與發展策略
12?1為什麼要研究紅十字會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策略
12?2紅十字會在和諧社會中的功能定位
12?3紅十字會的組織發展策略
參考文獻
後記
社會管理研究是一個涉及公共管理、社會學和政治學等學科的跨學科、交叉性的研究領域。在國外尤其是西方國家,該領域往往以“社會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或“社會政策”(social policy)的名稱出現。在本章,我們將界定社會管理的內涵,劃分社會管理的主題領域,並簡要評述社會管理研究的新進展。
社會是人們依據一定的關係彼此結合而成的生活共同體,是人們相互交往的產物,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社會的發展史就是人類從愚昧、野蠻、落後向自由、文明、繁榮演進的動態過程,也是由功能一元化、結構簡單的早期社會向功能多元化、結構複雜的現代社會的分化過程。現代社會的基本結構框架由政治國家、市場經濟和市民社會構築而成,它們各自有不同的活動主體、不同的組織目標、不同的社會功能、不同的組織結構、不同的激勵機制、不同的運作邏輯。政府就是根據這三大領域的軸心原則和社會功能來分配其指導、規劃和調控等管理職能的,而它們之間組合方式、力量對比的調整過程就構成了政府職能演變的根本動因。正是以政治為中心的一元領域向政治—經濟—社會領域分離的發展態勢,使得政府根據現代社會特點管理社會公共事務,成為社會現代化不可或缺的條件。
現代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市場經濟構成社會運行的基本面,複雜的分工、交易系統促進了經濟生活的蓬勃發展,同時也使得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社會結構階層化、社會關係複雜化。這種情況加劇了社會張力的積蓄和社會矛盾的激化,客觀上要求政府必須強化自身的社會管理職能,協調社會各領域的和諧發展;對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社會諸因素從巨觀上進行管理,妥善處理好不同領域之間的職能分工問題;保證經濟領域、政治領域與社會領域之間的均衡發展和健康關係,促成相對獨立、相互作用的社會體系,共同推進社會進步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