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社會研究與社會政策,ISBN:9787108015655,作者:(美)羅伯特·K.默頓著;林聚任等譯作者介紹
美國社會學家,結構功能主義的代表人物之一。生平與著作 1910年7月5日出生於美國費城的一個工人家庭。1931年獲坦普爾大學學士學位。後進入哈佛大學學習,師從社會學家P.A.索羅金、T.帕森斯和科學史家G.A.L.薩爾頓,1936年獲博士學位後留校任教 3年。1939~1941年在圖雷因大學先後任副教授、教授和社會學系主任。1941年後到哥倫比亞大學社會學系任副教授、教授(1947),吉丁斯講座教授(1963)。曾任行為科學高級研究中心理事(1952~1975),哥倫比亞大學套用社會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哲學、社會學、社會研究協會會員和主席(1968),東方社會學會主席(1969),美國科學院院士,科學社會學研究會主席(1975),瑞典皇家科學院外籍院士。主要著作有:《17世紀英國的科學、技術與社會》(1938)、《大眾見解》(1946)、《社會理論與社會結構》(1949)、《站在巨人的肩上》(1965)、《理論社會學》(1967)、《科學社會學》(1973),以及與他人合著的《住房的社會政策與社會研究》(1951)、《官僚制文選》(1952)、《現代社會學》(1959)、《建立科學評價體系》(1978)等。
結構功能主義理論 默頓吸收了B.K.馬林諾夫斯基在社會人類學中所倡導的功能主義思想和迪爾凱姆等人對社會進行結構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他的結構功能理論。他把社會看作是由各個部分組成的一個結構系統,各部分之間依某種相對穩定的形式結成一定的關係,這些關係表現為功能並對社會現象有決定性影響。默頓所發展的結構功能分析方法被人稱為經驗功能主義,它有3個特點:①把結果層次的功能分析轉變為方法層次的功能分析;②把功能分析中理性主義的、抽象的方法轉變為更具經驗性的中層理論指導的方法;③把社會的靜止圖景轉變為動態圖景。
默頓還提出了對社會進行功能分析的範式,包括11個方面:①確定具有功能的各個社會要素(如角色、制度、組織等);②主觀意圖(動機、目的)的前因後果;③社會結構運行的客觀效果,並要區分正功能與負功能、顯功能與潛功能;④功能所影響的各個部分;⑤功能必要條件;⑥滿足功能的機制;⑦功能替代;⑧結構約束條件;⑨社會動態過程與社會變遷;⑩通過比較研究證實功能分析結論;□意識形態對功能分析的影響。正功
能與負功能是指社會結構要素及其關係對於社會調整與社會適應是起幫助作用還是削弱作用;顯功能是被社會系統內的參與者所認識到的並有意造成的客觀作用,潛功能不是由社會成員有意造成並未被認識到的客觀作用;功能替代是指某一結構組成部分可以具有多種功能,而同一功能也可由系統的不同部分所實現。
中層理論 在社會學研究中,默頓反對狹隘經驗主義或實用經驗主義和抽象理論化的傾向。他對帕森斯的抽象化傾向也持批判態度,指出這種一體的、全面指導性的理論與所觀察到的具體社會行為、社會組織和社會變遷相去甚遠,缺乏實際指導意義。默頓不反對把建立一整套全面的社會學理論作為社會學的終極戰略目標,但他認為現階段還不夠成熟,還有很多準備性的經驗研究工作要做,現在就期望建立廣泛並有效的全面理論,只能把學科發展引入歧途。為此他提出了與當代社會學相適應的理論目標,即作為戰術目標的具體形式的中層理論概念。認為它能夠解釋社會現象中的有限部分,並在有限概念範圍內適用。典型的中層理論主要包括角色衝突、參照群體、社會調適性、規範的形成、異常行為與社會控制等。
科學社會學思想 默頓是科學社會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期研究的重點是外部社會環境對科學的影響。他考察了17世紀英國的情況,得出了兩個假說:①新教(尤其是清教)倫理精神的潛功能促進了科學的興起;②經濟、軍事和技術的需要促進了科學的發展。後期他轉而對作為社會一個子系統的科學內部的社會現象的研究,討論了科學精神氣質與科學共同體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科學精神由客觀性和創造性兩個價值標準來表現,從中又產生出構成科學共同體社會結構的規範標準:普遍性、共有性、無私利性和有條理的懷疑性。默頓認為科學共同體還有自己的組織結構。他區分了科學的交流、評價、防範和獎勵系統,研究了科學共同體的社會分層及馬太效應(科學家的名望越高,越容易獲得更好的研究條件,也就可以得到更高的名望)。他認為,科學內部社會系統既不能脫離整個社會環境,又應該有相對的自主性,這是科學的認知結構所提出的要求。
學術影響 默頓是繼帕森斯之後結構功能主義的又一位傑出代表,他在批判帕森斯的理論過程中建立起來的經驗功能主義,被L.A.科瑟爾等人譽為最精緻圓熟的功能主義;他的中層理論在理論框架與經驗研究之間和認識意義與實踐意義之間架起了橋樑,並把以前認為是毫無聯繫的一些實際研究方向溝通起來,為社會學各種理論方法派別提供了一個相互匯合的基礎;他的科學社會學思想為該分支學科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他運用負功能和功能替代的觀點對官僚機制的研究,對作為社會組織重要因素的職業問題,特別是對醫學教育的社會學研究,以及根據社會的結構分析對社會失范與異常行為等問題的探討,在學術界頗有影響。
作品目錄
中譯本前言/林聚任作者中譯本序言
原序和致謝
編者導言/托馬斯?F?吉倫艾倫?羅森布萊特
第一部分社會研究的社會學
第一章科學界的規範結構
一、科學與社會
二、科學的精神氣質
第二章論社會學中的問題發現
一、社會學問題的構成要素
二、社會學中問題發現的誘因
三、社會學問題的社會決定因素
第三章社會問題與社會學理論
一、社會問題的社會學診斷
二、社會解組
三、越軌行為
四、越軌理論
五、社會問題與社會反功能
第四章我們的社會學行話
一、自我實現預言
二、流行詞語
第二部分從事專門職業的社會學
第五章制度化的利他主義一
一、專門職業中的例子
二、專門職業的社會化與社會控制
三、認識利他主義的倒退
四、總結
第六章醫學教育社會學給論
一、制度背景
二、歷史角度:摩爾根的《探討》
三從奧斯勒到弗萊克斯納
四、聚焦醫學教育社會學
五、心理學觀點與社會學觀點
六、社會化:專有名詞的釋義
第七章專門職業協會的功能
一、組織目標
二、社會功能的類型
第三部分套用於公眾政策的社會研究
第八章基礎研究及其潛在價值
一、基礎研究和套用研究的構成要素
二、科學與其他社會制度的相互依賴
三、潛在價值
四、基礎性社會研究及其潛在價值
第九章社會知識與公共政策
一、四個總統調查委員會
二、委員會社會學
三、委員會中的社會學
四、理論取向
五、總結
第十章自我實現預言
一、托馬斯定理
二、社會學寓言
三、自我實現預言的類型
四、社會觀念與社會實在
五、內群體美德與外群體惡習
六、社會功能與反功能
七、制定製度變遷
附錄:
非預期結果及其相關的社會學觀點:
個人思想錄(1989年)
羅伯特?K?默頓論著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