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性依戀

社會性依戀

依戀是嬰兒與主要撫養者(通常是母親)之間的最初的社會性聯結,也是嬰兒情感社會化的重要標誌。依戀是嬰兒與特定對象之間的情感聯結,它發生在嬰兒和經常與之接觸、關係最密切的成人之間,因此情感依戀最多的是發生在母嬰之間。依戀是在嬰兒和母親的相互交往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的母嬰互動關係。

依戀發展階段

發展心理研究者(鮑爾比等)把嬰兒依戀的發展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

即無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嬰兒對人不加區分地積極反應,喜歡所有的人。他們能把“人”這一刺激物視為比其他刺激物對自己更有益。

2.第二階段

即有差別的社會反應階段,嬰兒出現有選擇地對人反應,如對母親更加偏愛,對其他家庭成員和熟悉人的依戀相對少些,對陌生人的反應更少。

3.第三階段

即特殊的情感聯絡階段,嬰兒對母親產生特殊的情感依戀,與母親的情感聯結更加緊密,把母親作為安全的基地。

4.第四階段

即互惠關係形成階段,嬰兒能把母親當做交往的夥伴,對母親的依戀目標有所調整,能理解母親需要離開自己的原因,並相信母親愛自己,肯定會回來的。因此,能夠接受母親的暫時離開。

嬰兒依戀類型

研究者(安斯沃斯)通過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嬰兒依戀分為三種類型:

1.安全型依戀

這類嬰兒將母親視為安全基地,母親在場使兒童感到足夠的安全,能夠在陌生的情境中積極地探索和操作。對母親離開和陌生人進來都沒有強烈的不安全反應。多數嬰兒都屬於安全型依戀。

2.迴避型依戀

母親在場或離開都無所謂,自己玩自己的,實際上這類嬰兒與母親之間並未形成特別親密的感情聯結,被稱為無依戀嬰兒。這類嬰兒占少數。

3.反抗型依戀

這類嬰兒缺乏安全感,時刻警惕母親離開,對母親離開極度反抗,非常苦惱。母親同來時,既尋求與母親接觸,又反抗母親的安撫,表現出矛盾的態度,這種類型又叫矛盾型依戀,也是典型的焦慮型依戀。少數嬰兒屬於這種依戀類型。

安全型依戀是積極依戀,迴避型和反抗型依戀均屬消極依戀,是不安全型依戀。

早期教養對依戀的影響

1、早期社會性依戀對日後人格特徵的影響。安全依戀型的孩子在成人後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際關係、善於尋求社會支持,並具有良好的與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

2、早期依戀類型影響個體內在工作模式的形成。年幼兒童的依戀可以確定個體內部工作的基本模式。嬰兒是否同母親形成依戀以及依戀的質量如何,會直接影響嬰兒的情緒情感、性格特徵、社會性行為和與人交往的基本態度的形成。可見,依戀對嬰兒整個心理發展具有不可忽視的重大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