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力量的基本類型

本質力量(或本質力):是指主體的有序化規模,用F來表示。 最大本質力量法則:任何人類主體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本質力量。 4、“利益最大化”是社會性的,而不是個體性的。

社會力量的基本形態2008-05-11 06:38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人類社會的各種力量(如勞動力、生產力、變革力、綜合國力、戰鬥力等)與自然界的各種力量(如引力、磨擦力等)存在很大的差異,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內在的聯繫,人類社會的所有力量都是自然力量的特殊表現形式,都是由自然力量進化而來。

一、 物質力、能量力和價值力

物質的能量釋放過程可以看作是一個物質改變另一個物質的運動規模的過程,用物質的能量釋放速度來描述一個物質改變另一個物質的運動規模的能力。這樣,根據所改變的對象不同,物質之間的作用力可分為物質力和能量力兩種基本形式。
物質力:是指物質之間用於改變物質在時間或空間上的分布狀態的作用力,其度量單位是“牛頓”。
能量力:是指物質之間用於改變能量在時間或空間上的分布狀態的作用力,其度量單位是“焦耳/小時”。
物質力主要有引力、電磁力、強作用力、弱作用力等具體形式。能量力主要有熱力、化學力、電力、輻射力、水力等具體形式,例如,熱力由高溫區指向低溫區,化學力由高化學勢區指向低化學勢區,電力由高電位區指向低電位區,輻射力由高能級區指向低能級區,水力由高勢能區指向低勢能區,社會力由高價值區指向低價值區等。能量力並不是一種單獨的自然力,它來源於物質力,是物質力的一種間接表現形式,其度量單位與功率的度量單位完全相同。
價值力:是指人類主體用於改變價值在時間或空間上的分布狀態的作用力,其度量單位是“焦耳/小時”。
價值力主要有勞動力、生產力、變革力等具體形式,價值是一種特殊的能量,是一種廣義的有序化能量,價值在時空上的運動與變化直接或間接地改變著能量在時空上的分布狀態,因此價值力是一種廣義的能量力。

二、有序化規模與無序化規模

價值的作用在於推動人類主體的有序化進程,主體創造價值的規模就是有序化規模,主體消費價值的規模就是無序化規模。
有序化規模:指主體在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價值量,用F來表示,其度量單位為“焦/時”,即
F=Qo/T (1-21)
或 Qo=F×T (1-22)
式中:Qo為價值產出量,T為時間。
無序化規模:指主體在單位時間內所消耗的價值量,用W來表示,其度量單位為“焦/時”,即
W=Qi/T (1-23)
或 Qi=W×T (1-24)
式中:Qi為價值投入量。
耗散結構的實際運動都可以看作是有序化運動與無序化運動的合成,其實際運動規模等於有序化運動規模與無序化運動規模的代數和。當有序化規模大於無序化規模時,主體將會得以發展;當有序化規模小於無序化規模時,主體將會逐漸萎縮;當有序化規模等於無序化規模時,主體處於相對穩定狀態。
這樣,耗散結構論的“有序化規模”概念與人文科學的“本質力量”概念基本相同,它反映了人類主體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獲取社會財富或價值的能力;同樣,“無序化規模”概念與人文科學的“消費力量”概念基本相同,它反映了人類主體消費社會財富、滿足自己需要的能力。由此,從自然科學的角度對本質力量與消費力量做出全新的定義。
本質力量(或本質力):是指主體的有序化規模,用F來表示。
消費力量(或消費力):是指主體的無序化規模,用W來表示。

三、有序度的定義

顯然,主體的有序化程度越高,其內部組織越發達、越精細,所產生的功能協調作用和相干效應就越強,則主體就會在單位時間上產生較高的價值率,因此用單位時間內的價值產出量與價值投入量之比值,能夠在總體上反映出人類主體在功能上的有序度。由此給出“有序度”的精確定義。
有序度:人類主體在單位時間內的價值產出量Qo與價值投入量Qi的比值,定義為有序度,用X來表示,即
X=Qo/(Qi×T) (1-25)
設T=1,可得Qo=F,Qi=W,則
X=F/W (1-26)
或 F=X×W (1-27)
由此可見,有序度是一種特殊的價值率,是人類主體的價值率。
對應於有序度的三種不同取值,主體處於三種不同的狀態:①當X>1時,F>W,主體處於發展狀態;②當X<1時,F<W,主體處於萎縮狀態;③當X=1時,F=W,主體處於平衡狀態。

四、最大有序化法則

耗散結構論認為,任何耗散結構均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有序化規模。現在,把這一觀點作為一種基本假設或基本公理提出來。
最大有序化法則:任何耗散結構都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有序化規模,即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價值的速度。
前面已經指出,有序化規模就是本質力量,這樣,最大有序化法則就變換為:
最大本質力量法則:任何人類主體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本質力量。
可以證明,當有序度X與消費力W相互獨立時,要使本質力量F達到最大值,就必須使兩者同時達到最大值,即
max{F}=max{X}max{W} (1-28)
這樣,最大有序化法則就分解為兩個新的法則:
最大有序度法則:任何耗散結構將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有序度。
最大消費力法則(或最大價值投入量法則):任何耗散結構將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消費力,即儘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價值投入量。
這裡特別要注意的是,這兩個新的法則是有條件的,只有在有序度與消費力相互獨立時,主體才會同時追求最大的有序度和最大的消費力。然而,在通常情況下這兩者是密切相關的,主體消費力的增大必然會導致主體有序度的下降,因此人們通常要克制自己的消費力,使之保持在一定的範圍內。由此可見,發展主體的本質力量有兩個基本途徑:①增大價值投入量;②提高價值率。前者稱為粗放型發展方式,後者稱為集約型發展方式。到底應該採用哪種擴展方式最為合適,要根據本質力量發展的總體速度來定。以經濟發展過程為例:一般來說,在經濟發展的起步階段,閒置資源(特別是閒置的自然資源)較多,信息積累速度較慢,應該採用粗放型發展方式。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自然資源的利用開始趨於極限而信息的積累速度加快,此時應該及時地轉變為集約型發展方式,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益,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在“信息是價值的真正源泉”一節中可知,有序度的增長主要是依靠信息的積累而產生的,這樣,“最大有序度法則”又可變換為“最大信息量增長法則”,即人們總是最大限度地積累和生產信息。

五、最大利益化法則

由於價值的本質就是直接或間接的有序化能量,其客觀目的在於推動主體的有序化規模,因此“最大有序化法則”就可轉化為“最大價值化法則”。
最大利益化法則(或最大價值化法則、利益最大化法則):任何人類主體(個人、集體和社會)都會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價值總量或利益總量。
幾點說明:
1、“利益最大化”是可持續的,而不是斷續的。
2、“利益最大化”是長遠的,而不是眼前的。
3、“利益最大化”是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
4、“利益最大化”是社會性的,而不是個體性的。
5、“利益最大化”是全面價值層次的,而不是單一價值層次的。
6、“利益最大化”是客觀意義的,而不是主觀意義。
7、“利益最大化”是綜合性的,而不是片面性的。
8、“利益最大化”是辯證意義的,而不是形上學意義的。

六、人類主體本質力量的基本類型

對於人類來說,其本質力量有三種基本形態。
1、個人勞動能力。個人的本質力量來源於消費力,來源於機體對各種生活資料的消費過程,其根本目的是向集體提供各種服務形式的勞動,包括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和生理力勞動。個人勞動能力可用單位時間內所創造的勞動價值來表示。
2、集體生產力。一個人或若干個人與一定生產資料相結合,可組成一個較大的耗散結構,稱之為集體。集體的本質力量一方面來源於各集體成員所提供的個人勞動能力,另一方面來源於集體所注入的生產資料使用價值量,其根本目的是向社會提供各種形式的商品、信息、管理或服務等方面的功能產品,其大小可用該集體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使用價值來表示。最小的集體是由一個人與一定生產資料所組成的“單人”集體,其次是由一個家庭與一定生產資料所組成的“家庭”集體。根據向社會提供的功能產品的類型不同,集體本質力量又有不同的具體表現形式。例如,提供武裝防禦功能的軍隊,其本質力量的表現形式為戰鬥力;提供管理功能的政府機關,其本質力量的表現形式為行政調控力;提供服務功能的飯店、旅館、理髮店等,其本質力量的表現形式為服務功能的數量和質量。
3、社會生產力。一定區域內的若干集體相結合,可組成一個更大的耗散結構,稱之為社會。社會的本質力量來源於各個集體所提供的各種功能產品,其根本目的是使各種功能產品協調發展,使之產生出更大的疊加放大效應,其大小可用該社會在單位時間內所生產的使用價值來表示。
個人勞動能力是集體生產力的基礎,而集體生產力又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因此個人勞動能力是一切社會作用力的基礎,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基本動力,它所形成的勞動價值是一切價值增值的唯一原因。
這樣,“最大本質力量法則”又可變換為三個法則:
最大個人勞動能力法則:任何個人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個人勞動能力。
最大集體生產力法則:任何集體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集體生產力。
最大社會生產力法則:任何社會都會最大限度地發展自己的社會生產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