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5-1
版 次:1
頁 數:172
字 數:158000
印刷時間:2008-5-1
開 本:大32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560326979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益信息化的社會現實出發,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就如何準確把握、正確評價和科學預測信息化對社會的種種影響,從多層面、多角度進行了較為全面、深入的研究和探討。
全書內容共分三編:第一編:社會信息化與社會進步。從巨觀角度分析了社會信息化對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的作用。第二編:社會信息化與人的發展。從微觀層面上探討了社會信息化對社會活動的主體——人的諸方面影響。第三編:虛擬社會與虛擬實踐。著重研究了社會信息化催生出的新型社會形式——虛擬社會和新型實踐方式——虛擬實踐。
本書可作為該領域的理論研究工作者、高等院校哲學專業教師和研究生參考用書。
作者簡介
李蔭榕,1949年生於哈爾濱,現為哈爾濱工業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會員、黑龍江省社會學學會理事。自1983年本科畢業留校以來,一直在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從事哲學教學和科研工作。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圍繞社會信息化對人的主體性、實踐方式、價值觀念的影響等問題進行研究,在《自然辯證法研究》、《哲學動態》、《科研管理》等主要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多篇論文被轉載、引用,研究成果產生了較大社會反響。參與或承擔了多項該方向的國家、省部級課題,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獎2項。
目錄
第一編 社會信息化與社會進步
信息科學技術的社會影響
信息高速公路將引起社會結構變革
信息技術革命和可持續發展
論生產方式及其在資訊時代的變革
社會信息化條件下的社會時空變革
關於網路時代民族文化保護的思考
交往實踐視閾下的多元文化共存
技術何以可能?——海德格爾論現代技術本質的形上學基礎
第二編 社會信息化與人的發展
試論網路社會的實踐與人的主體性
人類實踐及其在資訊時代的發展
社會信息化進程中的實踐方式變革
社會信息化對人類實踐方式影響的效應分析
社會信息化對人的主體性影響的二重效應
主體能力及其在資訊時代的發展
社會信息化與主體能力的“負發展”
主體價值觀念與社會信息化
論資訊時代的主體認識結構
第三編 虛擬社會與虛擬實踐
虛擬社會的建構
實踐基本形式初探
虛擬實踐中的信任理性
虛擬實踐視野下的主體性危機
論虛擬實踐方式
虛擬實踐的價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