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學理念、制度、實踐與思辨

《社會保障學:理念、制度、實踐與思辨》是200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功成。全書從社會保障專業視角出發,對社會保障理念、制度及其實踐進行了系統的、理性的概括和思辨。

內容簡介

其內容包括對社會保障概念及學科屬性的界定,社會保障理論基礎與主要流派及其對制度實踐影響的分析,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進程及其規律、模式、經驗教訓、改革動態的考察,社會保障與社會、經濟、政治及人的發展等巨觀關係的探討,社會保障功能定位與有關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安排的比較,以及對社會保障基金與融資、社會保障法制與管理,社會保障運行與監控的研究等。全書視角獨特,線索清晰,觀點鮮明,內容豐富,不乏新思想與新信息 。本書是作者研究社會保障問題15年來的一項重要理論成果。

作者簡介

鄭功成,湖南人。長期從事社會保障、商業保險及勞動就業等領域的研究,1995年春即任武漢大學經濟學教授。現為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全國人大常委會、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委員;兼中國社會保險學會副會長等。出版有《中國社會保障制度變遷與評估》、《論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道路》、《中國社會保障論》、《中國救災保險通論》、《從企業保障到社會保障》、《中國災情論》、《災害經濟學》等學術專著,主編有《全球化下的勞工與社會保障》、《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及多種商業保險著作;發表過學術文章200多篇。是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和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

目錄

圖書相關圖片 圖書相關圖片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 引言
2. 社會保障的一般理論界定
2.1 國外對社會保障概念的界定
2.2 港台及內地對社會保障的界定
2.3 本書對社會保障概念的界定
3. 若干重要概念的解析
3.1 社會救助
3.2 社會保險
3.3 社會福利
3.4 職業福利
3.5 慈善事業
3.6 家庭保障
4. 有關社會保障學的幾個問題
4.1 社會保障的學科性質
4.2 基本的理論框架
4.3 中國社會保障理論研究現狀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主要流派
1. 引言
2. 社會保障理論淵源
2.1 西方的理論淵源
2.2 中國的理論淵源
3. 經濟學與社會學
3.1 經濟學與社會保障
3.2 福利經濟學
3.3 社會學與社會保障
4. 主要的理論流派
4.1 民主社會主義
4.2 新自由主義
4.3 中間道路
4.4 其他理論
第三章 發展進程的考察
1. 引言
2. 社會保障史的考察
2.1 基本線索與影響因素
2.2 慈善事業時代
2.3 濟貧制度的出現與發展
2.4 簡要評論
3.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
3.1 社會保險制度的產生
3.2 現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
3.3 基本評論
4. 模式與規律
4.1 模式劃分
4.2 社會保障主要模式
4.3 可以概括的規律
5. 經驗、教訓與改革
5.1 國際經驗與教訓
5.2 社會保障改革
第四章 巨觀關係
1. 引言
2. 社會保障與社會發展
2.1 範疇界定
2.2 個人風險與社會風險
2. 3 貧困問題與社會保障
2.4 社會公平與社會保障
2.5 社會保障與相關社會政策
3. 社會保障與經濟發展
3.1 生產與分配
3.2 市場經濟與社會保障
3.3 經濟政策與社會保障
3.4 互制與互促關係
4. 社會保障與人的發展
4.1 社會保障與人的社會化
4.2 人權問題與社會保障
4.3 人的素質與社會保障
4.4 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
5. 社會保障與政治及其他
5.1 從獨裁政治到民主政治
5.2 政黨與政治家
5.3 社會保障與道德文化
第五章 制度安排
1. 引言
2. 功能與原則
2.1 功能
2.2 基本原則
2.3 權利義務結合與“免費午餐”
3. 部分國家的制度安排
3.1 英國
3.2 德國
3.3 美國
3.4 新加坡
4. 中國的制度安排
4.1 中國內地
4.2 香港特別行政區
4.3 澳門特別行政區
4.4 台灣地區
5. 來自國際的影響
5.1 途徑
5.2 國際組織
5.3 民族性與多樣性
第六章 基金與融資
1. 引言
2. 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基金
2.1 一般理論闡述
2.2 收入分配與再分配
2.3 基金的分類
3. 資金的籌集
3.1 籌資方式
3.2 財政撥款
3. 3 社會保險費(稅)
3.4 其他資金
3.5 貧困陷井與失業陷阱
4. 基金管理與保障待遇
4.1 基金管理
4.2 保障待遇
5. 基金的儲存與運營
5.1 基金的儲存與基金制
5.2 基金的運營
5.3 投資管制
第七章 法制與管理
1. 引言
2. 社會保障法制的一般理論
2.1 幾個基本觀點
2.2 理念、原則及內容
3. 立法實踐
3.1 發展脈絡
3.2 國外概要
3.3 中國概要
3.4 法律體系
3.5 糾紛與裁判
4. 管理體制
4.1 基本原則
4.2 管理體制的架構
4.3 管理機構的內部結構
4.4 自治或半自治機構的管理
第八章 運行與監控
1. 引言
2. 運行機制的一般理論
2.1 運行機制的公理
2. 2 運行機制的目標與巨觀結構
2.3 他國的實踐及其啟示
3. 實施系統
3.1 構建原則
3.2 實施機構
3.3 項目實施
4.監控機制
4.1 建立監控機制的必要性
4.2 運行原則
4.3 對監控機制的考察
4.4 監督機構
5. 預警系統
5.1 預警系統的運行
5.2 指標的設定
5.3 資料與信息發布
6. 危機的防控
6.1 社會政策的調整
6.2 財務政策的調整
6.3 其他措施
主要參考文獻

前言

在中國歷史上,再沒有任何一個時代像現在這樣使社會保障成為舉國上下乃至許多西方國家和國際組織都十分關注的領域。不過,如果我們在全球範圍內對社會保障被提到異常重要的地位進行一些歷史的考察,就會發現這其實是特定時代背景下的一種相通的情形。如英國頒布《濟貧法》的年代正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和走向現代化的開端;美國制定並實施《社會保障法》以遭遇全球性的經濟大危機為特定背景;福利國家產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內形勢發生急劇變化的英國;日本則是在國民經濟剛剛從戰後的廢墟上復甦並步入成長期時迅速完善了自己的福利制度;而智利的養老金私營化管理,亦是20世紀80年代在軍人把持國內政權等背景下出現的。
中國內地在現階段(香港、澳門、台灣地區除外),同樣處於一個特別重要且意義特殊的社會經濟轉型時期,舊的體制已被完全打破,新的體制逐漸得到確立,但原有的社會問題如貧困、災害、疾病、社會福利“真空”等依然存在,新的社會問題如失業、下崗、人口老齡化及國有單位福利社會化問題等也一齊爆發並表現得日益明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便不可能有社會的穩定與經濟的持續發展;而不對傳統社會保障制度進行創新式的改革,亦難以解決現有的各種相關社會問題。
對社會保障問題的研究,緣於我的興趣與職業。一方面,社會保障是我長期視為主題並且興致不減分毫的一個研究領域。另一方面,從1985年迄今,我的崗位職責就是專門研究和教授社會保障、商業保險等課程,期間最重要的收穫便是認知社會保障作為人類社會久遠的制度安排,其實是有著自身特有規律的一種穩定、協調與發展機制。各國的社會保障理論既相通、相融,又存在著相當程度的差異;各國的社會保障政策及其實踐亦大多是共性與個性相結合的產物。
可以肯定,在新世紀到來之後,社會保障仍將是各國政府與國民共同關心甚至會更加關心的一個重要主題,是實現人類社會終極目標必要且有效的途徑,並必然會在持續發展中形成更加科學的理論,找到更為理想的實踐路徑。
在本書出版之際,應當感謝商務印書館,它作為中國最權威、最有影響的學術著作出版機構之一,在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情況下積極推出了本書;而責任編輯李杏貴老師自1998至今,一直與我保持著經常的聯繫,並多次反饋回有益的建議,令我很是感動。
我期待著各界專家和讀者對本書的批評指正。
鄭功成
2000年6月28日
定稿於北京

文摘

從總體上考察社會保障的發展史,可以發現影響其進程及狀態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經濟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社會因素等。在這些因素中,經濟因素毫無疑問是首要的影響因素,因為只有當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時才可能出現財富的剩餘,並使國家、社會或家庭具備幫助有需要者的能力,進而才會有物質的援助活動存在。因此,經濟發展水平能夠決定著社會保障的發展水平,例如古代社會只有簡單的、有限的救災濟貧活動,進入工業社會後卻出現了社會保險,20世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部分已開發國家率先宣布建成福利國家,均表明了生產力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水平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巨大影響。

然而,經濟因素是否在所有地區、所有時代均真正決定著社會保障的發展進程,卻還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和影響。道德因素是影響社會保障發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會保障實踐的起源階段尤其重要。大約在公元前二千年,人們便將樂施好善視為一種高尚的德性,古埃及的宗教文獻《死亡之書》中就有“我給所有的飢餓者以麵包,我給裸露者以衣裳。”《聖經》舊約全書更通過列舉約伯的善舉來勸人行善,即“窮人求助,我總樂意幫助;孤兒求助,我就伸出援手。我為水深火熱中的人祝福;我也使寡婦的心欣慰。我以正義做衣服穿上,公道是我的外袍,我的華冠。我做盲人的眼睛;我做跛子的腿。我做窮人的父親,我常為陌生人伸冤。我摧毀強暴者勢力,救援被他們欺壓的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