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全書共三章,分別闡述了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直接思想來源、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兩大發現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成了科學,以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等豐富的內容。
本書第一章的開頭就指出,現代社會主義學說的產生,是有其社會經濟根源和思想理論來源的。“同任何新的學說一樣,它必須首先從已有的思想材料出發,雖然它的根子深深扎在物質的經濟的事實中。”恩格斯在這裡揭示了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重要原理,這就是:任何時代具有重要價值的思想理論,都是那個時代社會經濟發展的產物,同時也都是在繼承前人已有的思想材料和理論成果的基礎上產生的。
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第一章中,恩格斯論述了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產生的歷史條件及其思想理論貢獻。他們三個人的學說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對立已有所暴露而又很不發展的歷史條件下產生的。他們已經敏銳地覺察到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嚴重弊病和不合理性,對人們深感失望的現實制度進行了猛烈的抨擊,企圖建立一個符合理性和正義要求的新社會。他們在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上作出的重要貢獻,一是深刻揭露和無情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與罪惡,提供了啟發工人階級覺悟和研究資本主義的極為寶貴的材料;二是在他們的社會歷史觀中包含著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因素,以及對未來社會的某些天才預測,為唯物史觀的形成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做好了準備。
但是,19世紀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理論有著明顯的缺陷。他們只是揭露和抨擊資本主義社會的弊端,但沒有能夠進一步洞察資本主義的本質,把握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他們像啟蒙學者一樣,認為理性是現存事物的唯一裁判,把社會主義看成理性、正義的體現,只有天才人物才能認識、發現它,而不是能夠從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運動中被發現的歷史必然性;他們僅僅把無產階級看成“受苦的階級”與同情的對象,而不是實現破舊創新的社會力量;他們寄希望於社會上層和富人,以為通過宣傳、呼籲、試驗就可以實現社會主義理想,因而沒有找到實現社會理想的正確道路。
“為了使社會主義變為科學,就必須首先把它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本書第一章結尾的這個重要論斷,是上述分析的邏輯順理成章得出的結論。恩格斯的這個點睛之筆,一語道破了社會主義從空想轉變到科學的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空想社會主義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含義和原則區別,切忌望文生義地妄加推演或解釋。
兩個偉大發現使社會主義成了科學
本書第二章論述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繼承人類思想文化優秀成果的基礎上,實現了哲學、經濟學的革命性變革,創立了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正是由於這兩個偉大發現,社會主義就被置於現實的基礎之上,走出烏托邦的荒原而變成了科學。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
恩格斯在本書第二章里和第三章的開頭,對唯物史觀的基本內容作了兩處概括性表述。他指出:“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由法的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築,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 “唯物主義歷史觀從下述原理出發:生產以及隨生產而來的產品交換是一切社會制度的基礎;在每個歷史地出現的社會中,產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隨的社會之劃分為階級或等級,是由生產什麼、怎樣生產以及怎樣交換產品來決定的。所以,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
唯物史觀是怎樣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的呢?具體地說,第一,唯物史觀關於社會基本矛盾的學說,揭示了社會生產力是人類全部歷史的基礎,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因,一切社會變革都來自生產方式的變化,從而科學地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是現代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資本主義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必然結果,批判和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僅僅從抽象的理性、正義原則譴責資本主義制度的缺陷。第二,唯物史觀關於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的學說,提出了從經濟關係和階級關係中去尋找解決社會衝突的途徑,指明了變革資本主義制度的正確道路,社會主義乃是無產階級反對資產階級鬥爭的必然結局,批判和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者從頭腦中構思社會改革的藍圖、寄希望於統治者發善心、以和平方式實現社會主義的幻想。第三,唯物史觀關於人民民眾是歷史創造者的學說,指明歷史活動是民眾的事業,無產階級和勞動民眾是改造舊世界、建設新世界的社會主體和動力,能夠而且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解放自己和全人類,批判和糾正了空想社會主義者把無產階級僅僅看成一個受苦受難的人群,而把歷史進步和社會更替的希望寄托在個別天才人物出現的理論局限性。
恩格斯還論述了剩餘價值學說的創立及其意義。以往的社會主義固然批判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罪惡,但是不能揭露這種罪惡的經濟根源;他們激烈地反對資本主義對工人階級的剝削,卻搞不明白這種剝削是怎么回事,它是怎樣產生的。馬克思運用唯物史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和經濟運動的規律,發現了剩餘價值,徹底揭穿了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原來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工人用自己出賣的勞動力創造出來的價值量,要比工人以工資形式從資本家那裡得到的價值量大得多;這個大出來的部分就是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剩餘價值。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占有的剩餘價值越來越多,這就形成一極是資產階級的財富不斷積累增值,一極是無產階級日益貧困化的局面,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矛盾日益加劇,而這種矛盾鬥爭必然導致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恩格斯指出,“這個問題的解決是馬克思著作的劃時代的功績。它使明亮的陽光照進了經濟學領域,而在這個領域中,從前社會主義者像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一樣曾在深沉的黑暗中摸索。科學社會主義就是以此為起點,以此為中心發展起來的。”概括起來說,剩餘價值學說揭開了資本剝削勞動的秘密,闡明了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矛盾對立的經濟根源,指明了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和必然滅亡的趨勢,找到了推翻資本主義、實現社會主義這一偉大歷史使命的承擔者,從而為科學社會主義提供了系統的經濟學論證。
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這兩個偉大的發現,使社會主義奠定在堅實的科學理論基礎之上而傳之於後世。一百多年以後的今天,這些寶貴的思想財富並沒有過時,仍然是我們共產黨人——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者和傳人手中銳利的思想武器。我們一定要認真學習掌握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科學內容與精髓,用以觀察分析世界格局和發展趨勢,制定相應的戰略方針和對策。一切輕視、嘲弄、曲解、攻擊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學說的思想言論,不論來自何方,都是錯誤和有害的,必須加以識別,予以抵制、糾正和批判。
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在本書的第三章中,恩格斯深入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及其發展過程,論證了社會主義代替資本主義的歷史必然性,預測了未來新社會的基本經濟特徵,闡述了無產階級的偉大歷史使命和科學社會主義學說的根本任務。這一章的內容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最重要的部分。
恩格斯深刻地分析了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即生產的社會化和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生產的社會化是資本主義生產區別於以往時代生產活動的一個顯著特點,是人類社會的一種巨大進步,但這是在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制的基礎上實現的。和以往簡單商品生產的條件下不同的是,現在的私人占有者已不是那些真正使用生產資料和真正生產出產品的勞動者,而是把社會化的生產資料集中在自己手裡、不勞而獲、占有了別人勞動產品的資本家。這樣,生產的社會化便與資本主義的私人占有之間發生了對抗性的矛盾,這是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具體表現,這個矛盾“已經包含著現代的一切衝突的萌芽”。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越是占統治地位,“社會的生產和資本主義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鮮明地表現出來”。
恩格斯正是抓住了這個基本矛盾,對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運動過程和階級關係狀況進行深入的考察,得出了社會主義公有制必將取代資本主義私有制的科學結論。第一,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它生而具有的基本矛盾的兩種表現形式中毫無出路地運動著:一是在階級關係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二是在生產上,表現為“個別工廠中生產的組織性和整個社會中生產的無政府狀態的對立”。第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必然導致經濟危機。競爭和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促使資本家不斷改進機器和擴大生產規模,結果是機器排擠了工人,進一步加深了勞動者的貧困化,市場的擴張趕不上生產的擴張,生產無限擴大和勞動民眾購買力相對縮小的矛盾,造成了生產的相對過剩和經常的比例失調,導致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必然產物和伴侶。第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周期性爆發,差不多每隔十年重複一次,正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惡性循環的結果。危機使生產力遭到巨大破壞,給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和痛苦,引起了階級鬥爭的尖銳化。經濟危機的發生表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暴露出自己無能繼續駕馭這種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本身以日益增長的威力要求消除這種矛盾,要求擺脫它作為資本的那種屬性,要求在事實上承認它作為社會生產力的那種性質。”因此,廢除資本主義私有制,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實現生產資料和產品的社會占有,便成為現代生產力發展和生產社會化的必然要求。第四,無產階級革命將導致矛盾的解決:“無產階級將取得國家政權,並且首先把生產資料變為國家財產。”“通過這個行動,無產階級使生產資料擺脫了它們迄今具有的資本屬性,使它們的社會性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實現。”
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發展趨勢時,還科學預測了未來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的一些基本特徵。從本書第三章的論述中可以歸納出以下九條:
1、國家以社會的名義占有生產資料。
2、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桎梏下解放出來的生產力不斷加速發展、無限增長。
3、按照社會總體和每個成員的需要對生產進行有計畫的調節。
4、商品生產將被消除,而產品對生產者的統治也將隨之消除。
5、產品占有方式:一方面由社會直接占有,作為維持和擴大生產的資料,另一方面由個人直接占有,作為生活資料和享受資料。
6、保證一切社會成員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質生活,保證他們的體力和智力獲得充分的自由發展和運用。
7、消滅一切階級差別和階級對立。
8、對人的統治將由對物的管理和對生產過程的領導所代替,國家將自行消亡。
9、人最終地脫離了動物界,第一次成為自然界的自覺的和真正的主人,實現了人類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的飛躍。
以上這些對未來社會基本特徵的構想,是以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為出發點,從同資本主義制度相對立的角度分析得出來的,應該說都是有科學根據的預測。它集中地表達了先進的人們長期以來對人類未來社會的美好願望與理想追求,也是我們共產黨人為之不懈奮鬥的崇高目標。忠誠於馬克思主義、鄭重對待馬克思主義的人們,切不宜用今天的生產力水平和思維方法為尺度,去判斷評價其現實意義;更不能任意輕率武斷地去否定、嘲諷其中某些論斷。
恩格斯在本書最後的結語中概括地指出:科學社會主義是“無產階級運動的理論表現”,它的任務就是考察“解放世界”這一偉大事業的歷史條件和性質,從而使無產階級認識到自己的行動的條件和性質。因為“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學習恩格斯這本科學社會主義的入門書,可以幫助我們從掌握社會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評述
由於唯物史觀和剩餘價值理論這“兩大發現”,才使社會主義由空想轉變和發展為科學。這無疑是社會主義學說史上的一個最重大的貢獻。在當時產生了重大的社會效應,即使在當代,也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方法論上的意義。但是,時過境遷,隨著時代的向前演進,當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這些變化是當時恩格斯不可能預見到的,因此在其學說中也不可能體現出來的。在 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應當辯證的看待恩格斯的一些觀點,應當秉承實事求是的作風。用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辦法來解決當代中國出現的一系列問題。
當然,我們得承認,科學社會主義的核心部分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我們得有一種信仰 ,一種崇高的信仰。那就是 社會主義將在歷史的長河中破浪前行,將最終戰勝資本主義。
科學社會主義是一種內容深刻豐富、邏輯嚴密和在實踐中不斷地與時俱進的科學真理。只要馬克思恩格斯所揭示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只要他們提出的無產階級和人類解放的任務還沒有完成,科學社會主義就具有不容抹煞的現實性和重大指導意義。
作品目錄
馬克思寫的1880年法文版前言
1882年德文第一版序言
1891年德文第四版序言
1892年英文版導言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
作品鑑賞
恩格斯評價三大空想社會主義者的學說;辯證法的發展過程和唯物辯證法產生的意義;唯物史觀的創立具有重大意義;恩格斯運用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是資本主義矛盾和衝突在工人階級頭腦中的反映,資本主義的矛盾和衝突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物質經濟根源;恩格斯論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於生產的社會化和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壟斷組織的形成與社會主義革命的關係;
唯物史觀的創立具有重大意義;恩格斯在深刻分析資本主義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基礎上,闡述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並分析了社會主義革命的根本途徑和依靠力量;描繪了未來新社會的基本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