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原《政治經濟學》教材相比,有三個特色:一是把原《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部分獨立出來成書,在教材的內容、結構和體例上均有較大的改動,突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特色和獨立性;二是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為主線,較為科學、系統地闡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範疇、內涵、運動規律,建立了一個較為完整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框架;三是密切結合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進程,集中反映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程中最新的理論與實踐進展。
構建和形成更加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還有許多重大問題需要我們作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作品目錄
導論
第一節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社會主義經濟實踐與理論發展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意義
小結
第一章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第一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提出及其依據
第二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
第三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關係
第四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關係
小結
第二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第一節資源配置與經濟體制
第二節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選擇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
小結
第三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
第一節市場經濟的微觀基礎概述
第二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企業
第三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個人經濟行為
第四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農戶
小結
第四章市場機制與市場體系
第一節市場運行機制
第二節市場體系
第三節市場結構
小結
第五章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
第一節國民收入的分配
第二節收入差距
第三節收入分配中的效率與公平
第四節社會保障
小結
第六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居民消費
第一節社會再生產中的消費
第二節消費需要和消費需求
第三節消費水平、消費結構與消費方式
小結
第七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的對外經濟關係
第一節國際分工與國際經濟關係
第二節對外經濟關係中的價值與價格
第三節我國的對外經濟關係
小結
第八章巨觀經濟運行與巨觀調控
第一節社會總供給與社會總需求
第二節就業、失業與通貨膨脹
第三節政府與巨觀調控
第四節巨觀調控政策
小結
第九章經濟成長和經濟發展
第一節經濟成長與經濟成長方式的轉變
第二節經濟發展與工業化和城市化
第三節經濟發展中的結構變動與最佳化
第四節經濟與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小結
後記
……
序言
伴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逐漸產生、形成,並不斷發展。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開始了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開始了從計畫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轉軌。1992年.黨的十四大正式確定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明確提出併科學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1993年,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勾畫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藍圖。1997年,黨的十五大科學地總結歷史,規劃未來,社會主義經濟的許多基本理論有了重大發展。經過2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逐漸形成。在此基礎上,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運行為主線,在所有制結構、企業制度、市場體系、收入分配、對外經濟關係、巨觀調控、經濟成長和發展等方面有了許多理論發展與創新,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內容。
2002年,黨的十六大報告再一次總結了我國社會主義實踐中的新經驗,並為新的實踐指明了方向。蘊涵著許多方面的理論創新尤其是經濟理論的創新,如非公有制經濟的地位、分配理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社會發展戰略、新型工業化道路、引進外資和國有企業改革等。2003年,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是進一步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促進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必將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發展與創新。
改革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是改革實踐的總結和概括,並為進一步的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理論指導。為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教學和廣大幹部民眾學習理論的需要t我們按照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的精神。
後記
擺在讀者面前的這本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教材,是在我校原《政治經濟學》教材(1998年第四次修訂版)的基礎上,經過較全面的修改或重寫後形成的。本教材的修訂,是集體參與和集體智慧的結晶。編寫大綱經由主編、副主編主持與策劃,全體編寫人員反覆討論後敲定。參加此次修訂寫作的人員有(以篇章結構為序):劉燦(導論),劉恆(第一章),王雪苓(第二章),戴歌新、陳建兵(第三章),繆丹(第四章),陳志舟(第五章),王裕國(第六章),吳曉東(第七章),陳維達(第八章),李萍、李毅(第九章),由劉燦、李萍、戴歌新統稿。本書的寫作,參閱了理論界現有的一些文獻和兄弟院校的一些教材,在此表示感謝。由於時間倉促、水平有限,本教材肯定還有諸多不足之處,敬請專家和讀者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