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梗概
影片《社區書記》的故事內容由孫仙梅本人親述回憶,導演鄭陽整理改編而成,劇中所展現故事為孫仙梅多年來為社區無私奉獻,盡心盡力事跡的節選。以平實、生動、幽默、感人的方式為觀眾再現了發生在人們身邊的一個個真實故事。孫仙梅組織下崗退休人員自創社區物業服務部門,改善小區衛生環境;創立老飯桌,解決孤寡老人生活問題;幫助勞改釋放人員改頭換面,重獲新生;聯繫劇組使用社區居民做民眾演員創收等事跡,都被當地居民讚不絕口。影片幕後
電影《社區書記》導演闡述“孫仙梅——中共黨員,銀川市西夏區朔方路街道正茂社區黨支部書記。先後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全國社區優秀婦女思想政治工作者、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06被評為第二屆“感動寧夏”十大人物之一和寧夏首屆十大新聞人物之一,當選為“十七大”黨代表……”。
看著這一連串的榮譽我們不僅要問,孫仙梅一個中國最基層的社區書記,這三十年來到底做了什麼能獲得這么多、這么高的榮譽?當我帶著好奇和創作的心態走進正茂社區、走進孫仙梅的生活後,才漸漸的發現,她的所作所為真的超乎我們的想像,她為社區的付出讓我們感動,她超乎常人的工作精力讓我們嘆服。作為一名電影創作者,真真切切感受她是一位值得我們去創作、去拍攝的一位共產黨員。
通過幾次的採訪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素材,可真正要著手創作這樣一部電影時,我還是捏了一把汗,因為像這種歌頌先進人物、歌頌優秀黨員幹部的電影已經拍了很多,我們這部電影該從哪個角度創作才能讓觀眾感到可信、可看、可回味?這是我不得不時常思考的問題。劇本修改到二稿時,我漸漸地被孫仙梅感動了,確切的說,是被孫仙梅為正茂社區的老百姓做的那些事感動了。
因為我的工作是從劇本創作開始的,所以在劇本階段就已經把我的導演構思融入到劇本中並延續到實際拍攝中去。
一、在劇本創作階段就確定了以“低姿態”的視角創作“孫仙梅”這個銀幕形象。孫仙梅乾的事並不是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融匯到身邊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的“小事”,我們只有放低身段,把筆觸真正深入到社區的生活中,才能準確的描繪出孫仙梅的完整形象。語言和人物形象上也儘量從孫仙梅原形人物身上和身邊的人物關係上尋找並挖掘。為了更加集中的展現孫仙梅的感人事跡,劇本結構上把孫仙梅幾十年做的事融合到幾個月中發生。這樣能保證事件、衝突集中流暢的在有限的九十分鐘內逐漸深入的展開。
二、在演員選定和表演方面,也是下了一番功夫。這個電影的主人公毫無爭議的就是“孫仙梅”,把飾演這個角色的演員選準確了,“孫仙梅”這個形象也就基本確立了。事實上,我們後來選定的李嵐老師,的的確確的把這個人物較為完美的闡釋了出來。李嵐老師不僅有豐富的人物創作經驗,而且還保留了演員深入生活、體驗生活、藝術的表現生活的創作精神,(這在現在的一些年輕演員身上已經很少見了),更為重要的是李嵐老師真真切切的體會到了原形人物孫仙梅的作為在當前社會中所起到的作用,領悟到了孫仙梅身上所散發的務實、求真的寶貴精神。
在拍攝前,要求所有的演員深入到正茂社區、深入到孫仙梅的真實生活中,感受原形人物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氣氛並藝術的體現在拍攝中的表演中。我和演員們緊緊地把握住真實、質樸、內心真誠的再現生活的表演創作原則,使得整部電影的表演沒有口號式的、浮誇的、表面的成分,最終的剪輯效果,也的的確確達到了這點,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孫仙梅的銀幕形象。
三、鏡頭畫面創作基本採用了寫實的風格。70%的場景都是在正茂社區和孫仙梅真實的生活環境和事件發生地取景。美術幾乎沒有改動任何結構,為了追求畫面的美,只是在原場景上作了一些修整和適當的裝飾。鏡頭基本都採用平視的角度拍攝,以保證從畫面上呈現一個真實的、平易近人的視覺感受。燈光、服裝等視覺元素也沒有作誇張的表現,依然採用寫實的、適當美化的原則進行創作。連最後的調色,也儘量的保留了當時的色彩和氣氛。做這些工作的目的只有一個,保持創作上的一致性和儘量完整真實的呈獻給觀眾一個真實感人的孫仙梅。
四、音樂和聲效的創作尤其費了些精力。電影是視聽藝術,聲音,尤其是音樂決定了一個電影的氣質和情感傾向。我和作曲劉鑫在探討該片的音樂創作時一直在強調一個原則:這個電影不是一個純“藝術”的電影,而是一個強調生活質感和真實情感的影片,要求音樂一定要恰當的體現影片中的真實情境和當地的地域特色。最終經過四次的修改,有幾段音樂真正起到了電影音樂的烘托作用,特別是最後的那段音樂,讓我們感到了社區書記那種積極向上、全心全意為老百姓服務的高尚情懷,同時也從音樂中體會了寧夏地區的音樂特點。
整個電影的創作還是較為順利和滿意的。作為導演從劇本到成片,參與到了這樣一部有意義的影片中,感受到了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應有的風格和魅力。在影片拍攝中,我們幾個主創一直在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象孫仙梅這樣一個作為中國社會快速發展中的一塊基石,她真正起到了和諧社區、穩定社會的作用。她在自己的這塊天地中,用自己的青春和作為真正帶動了社區的活力,讓老百姓真真切切的嘗到了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發展的成果,感受到了來自國家和政府的關懷。
作為一名影視創作者,我以為有責任把這樣的先進人物拍成影片,讓她的生活和事跡通過螢屏讓更多的人看到,並感受到一個中國的基層書記開創的社區事業。
導演 鄭陽
201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