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開發報

《礦產開發報》是地質礦產部主辦的一張指導全國礦產開發管理的專業報。前身是1980年9月創刊的《陝西地質報》 ,1984年12月更名為《礦產開發報》。1985年3月5日起,由原來的旬報改為周報,4開4版,正式交西安市郵局向國內公開發行。1989年1月,地質礦產部決定將原屬陝西省地礦局管理的《礦產開發報》改由地礦部管理,為地礦部礦管局所屬事業單位。地址:西安市雁塔路北段70號(陝西地礦局機關院內)。《礦產開發報》是總編和社長負責制。1980年9月至1984年11月(原《陝西地質報》)負責人為陳克寧;1984年11月,副總編(負責全面工作)為陳克寧、王振勤。報社下設編委會、辦公室、新聞部、科技信息部、諮詢服務部。有職工14人,其中編採人員12人,行政人員2人。在山東、河南、雲南、湖南建有四個記者站。報紙期發數為1.2萬份。陝西日報社第二印刷廠承印。《礦產開發報》辦報宗旨是:宣傳貫徹“十分珍惜、有效保護、合理利用礦產資源”的基本國策及“放開、搞活、管好”,加快和促進合理開發的總方針,為振興中國礦業,扶持鄉鎮集體採礦提供政策、技術及信息,引導和促進合理開發地下礦產資源。熔政策、技術、信息於一爐,集找礦、採礦、加工、銷售於一身,堅持精選、精編、濃縮信息,辦出有“礦”味的專業報特色。《礦產開發報》在公開發行的272期里,共刊發各類新聞稿件6000餘篇,發布市場分析、預測、行情價格等信息3000餘條,並連續刊登“大理石礦的地質評價方法”、“採選冶技術指南”、“石墨熱中話石墨”,“石棉採選加工入門”等數十個技術講座連載。不少新聞報導見諸報端後,引起有關部門、廣大讀者及中央新聞單位的關注,產生了一定的社會影響。如1986年10月14日頭版刊登的《陝甘川交界有個金三角》一稿見報後,新華社摘編電訊通稿,《人民日報》及國內10多家大報紛紛轉載。隨之,“陝甘川金三角”一詞,成為中國地學、黃金行業評價此地黃金資源的代名詞。1985年6月18日頭版頭條位置顯著報導了《陝西的黃金到哪裡去了》之後,經陝西省政府領導親自過問,最後形成《關於黃金資源開採及黃金礦產品收購管理的暫行規定》,下發全省執行,及時剎住了黃金走私販私活動。1986年3月,國家頒布了《礦產資源法》,報上及時編髮《礦產資源法宣傳提綱》,並重點宣傳了各級礦管機構建立與眾多礦區定點劃界過程中的重大新聞。這次長達1年半的連續報導贏得國家有關部門和領導的好評。1985年,全國興起“石材熱”,雖然對創收外匯大有助益,但由於缺乏技術,造成一定的資源破壞和浪費。為此,編輯部約請西安冶金學院有關專家教授撰寫了《石材開發利用縱橫談》系列文章,內容涉及地質、開採、加工、市場等各方面,幫助鄉鎮企業提高經濟效益,不少讀者將它剪集成冊。據黑龍江、雲南、四川等省的讀者來信反映,《礦產開發報》將他們一些單位開闢技術市場的訊息報導後,登門洽談生意的客戶猛增。《礦產開發報》走“限定外延、擴大內涵”的路子,擴大報導領域。使報紙不斷增加管理、技術、市場、科普知識和專論等內容,較好地解決了專業報既要專業特點明顯,報導內容又不狹窄的矛盾。專門開闢第四版為“市場信息”專版,加強市場信息報導,不僅刊登市場分析、預測文章,報導國內外礦產市場變化動態,而且辟有固定的價格專欄。不少讀者將該報第四版譽為“黃金版面”,第四版也隨之成為讀者最多的一個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