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埡鄉付家廟村

碾埡鄉付家廟村

碾埡鄉付家廟村又稱富家廟村---南部縣蠶桑第一村。付家廟村黨支部書記羅先鋒同志,是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一屆、第十三屆人大代表;一位普通的農民,被專家譽為養蠶業的一盞明燈。他帶領鄉親改造栽桑養蠶技術,像春蠶一樣編織富裕生活。

基本情況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碾埡鄉傅家廟村是南充市一個行政村,這裡東鄰水觀音村,西接建興鎮新廟子村,南連建興鎮河邊店村,北面與劉三壩村接壤;物產豐富,遠離城寰,空氣清新,山清水秀,蒼茫桑海,層層疊翠。

羅先鋒簡歷

羅先鋒,男,漢族,中國共產黨員;

南部縣碾埡鄉傅家廟村黨支部書記;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會第十一屆、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2009年被授予“國家創新人才”稱號。

先進事跡一

羅先鋒同志 羅先鋒同志

南部縣委縣政府提出“支部+合作社+基地”的產業發展模式以來,作為省人大代表,共產黨員的羅先鋒坐不住了。他總感覺作為“國家創新人才”應該為南部縣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雖然合作社的發展越來越好,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蠶商產業的發展。羅先鋒也談到了他的規劃:“傅家廟村最適合的產業就是蠶桑。我就是要把我們村建成“產業成熟,道路成網,聚居成點,設施配套”的川東北養蠶第一村”。

先進事跡二

羅先鋒同志 羅先鋒同志

2000年6月的一天,中國工程院院士、蠶桑科學權威向仲懷來到南部縣碾埡鄉,看望一個名叫羅先鋒的農民。

“你為啥敢冒這么大風險?我們推廣的技術是兩天除三次沙,你竟敢從中蠶到大蠶不除一次沙,依據是什麼?”向仲懷問。(註:除沙,即打掃蠶糞。)
“除沙的目的是為了蠶兒不受濕,不感染。我的省力化蠶台建在敞房裡,通風好,蠶台上鋪有紙,能吸水,揮發快,加上堅持每天用鮮石灰消毒,完全能保證蠶兒不受感染。”羅先鋒有板有眼地答道。向仲懷連連點頭:“了不起,不愧是‘蠶業大王’!”

蠶桑產業

碾埡鄉付家廟村桑樹與楊樹“交混”成林,漫山遍野的綠在黃土地上書寫著綠色發展的主題。該村養蠶狀元黃烈去年養蠶87張,今年他的目標是100張。黃烈雖搞不懂什麼叫綠色發展,但他卻用樸實的話語給記者講出一番道理來:“生態環境好才能養蠶。你看,地里的這些桑樹既是我們的‘搖錢樹’,又是檢驗我們這裡環境好不好的‘生態樹’。”

家住碾埡鄉富家廟村5社,82歲的養蠶婆婆王芝蘭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婆婆與老伴每年養蠶6季,每季1張,年收入萬元,養蠶強身健體,經濟獨立有保障,養蠶成了老兩口靠得住、離不開的居家餬口之路,老人勤勞致富的精神令人十分敬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