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硫分析專論

碳硫分析專論

《碳硫分析專論》是2010年冶金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書 名: 碳硫分析專論

ISBN: 9787502452247

開本: 16開

定價: 40.00元

內容簡介

《碳硫分析專論》闡述了紅外法碳硫分析的原理、方法與技術,論述了燃燒法碳硫測試儀器的理論及套用,詳細介紹了具有創新性的碳硫分析新方法及其原理。《碳硫分析專論》特點是重點介紹了用於碳硫分析的“秒鐘領域”測試方法,即以試樣稱量為始點、以列印出碳硫分析結果為終點的測試過程,耗時一般少於1分鐘。這些測試技術及儀器緊密結合生產實際,有很強的實用性。有些技術是國內外首次提出的,具有創新性。此外,《碳硫分析專論》收集了一些有新意的(如硫化礦中、石油中)碳、硫分析方法,目的是起到交流推廣作用。

《碳硫分析專論》可供鋼鐵、機械、地質、環保等領域的有關企業從事材料、原料、產品檢測的工作者閱讀,也可供高等學校冶金、機械、化學分析等專業的教師、高年級學生、研究生等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田英炎,教授,1933年生,曾任西安理工大學理學院院長,兼任中國兵工學會高速分析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機械工業部理化檢驗人員資格鑑定委員會委員。曾講授儀器分析、化學分析、高速分析等12門課程,三次獲校教學質量優秀獎。主編教材三部,專著兩部,發表論文56篇,專利1項。用新理論研製的新儀器獲國家金獎和國家發明獎,年創綜合產值超億元;1970年研製的“原子吸收”技術獲西安理工大學大型儀器研製獎;1992年研製成功“微機電導自動分析儀”;1994年解決了銅金粉高溫(500℃)氧化發黑的難題,並協助企業建起了年產300噸銅金粉生產基地,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

葉反修,1964年生,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9759廠技術廠長兼總工程師,學術領頭人。所研製的碳硫分析儀獲國家金獎,三元素分析儀獲國家銀獎。現任無錫市金義博儀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參與策劃CS一8800型、CS一8620型、CS一8510型紅外碳硫分析儀的研製。主導TY光電直讀光譜儀、ICP-AEs電漿光譜儀、CS-H60D型高智慧型碳硫分析儀、DT型電腦爐前數據傳輸及管理系統的研製。

沈永祥,1963年生,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9759廠紅外碳硫分析儀車間主任,帶領大家成功研製出系列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電弧紅外碳硫分析及管式紅外碳硫分析儀。成為紅外碳硫分析儀產品領軍人。現任無錫市金義博儀器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任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化檢驗分會理事。成功地將紅外分析技術套用於多種化合物的碳硫分析並套用於生產。

其他責任者簡介:

沈樂安,高速分析產業的奠基人,大校軍銜,技術級5級,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9759工廠廠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集高速分析專家、教授及軍隊兩用人才於一身,成功研製出40多個品種的高速分析儀器,其中差壓碳硫分析儀獲國家金獎,微機自動定硫分析儀獲國家級新產品獎,高速添加劑獲國家發明專利金獎,三元素分析儀獲國家銀獎。創建的當時集信息、科研、學術、生產、培訓五位一體的國內最大的高速分析儀器廠,1993年該廠獲得全軍先進科研單位。其研製的系列高速分析儀器被列入全軍“九百”高科技術項目。

李茂山,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內蒙古科技大學兼職教授。1962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現東北大學)有色金屬冶金專業,美國內申大學工商管理博士。曾任兵器部五二研究所副總工程師兼科研處處長、科協主席、《兵器材料科學與工程》主編,現任包頭華美稀土公司副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聚德鑫有色金屬公司高級顧問。研製成功高強度鑄造鋁合金,獲兵器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研究成功的“分鎦一逆流置換萃取生產單一稀土”工藝獲包頭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另獲包頭市科技進步獎3項。在多種期刊上發表文章200多篇。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緒論

1 碳量與硫量測定方法綜述

1.1 重量法測碳硫

1.2 氣體容量法測碳

1.3 非水定碳與碘酸鉀容量法測硫

1.4 電導法測碳硫

1.5 庫侖法測碳硫

1.6 紅外法測碳硫

1.7 光譜法測碳硫

1.8 電化學分析法測碳硫

1.9 質譜法測碳硫

1.10 色譜法測碳硫

1.11 x射線螢光光譜法測碳硫

1.12 活化分析法測碳硫

第二部分 燃燒紅外法碳硫分析

2 紅外法碳硫的檢測原理

2.1 概述

2.2 朗伯一比耳定律

2.3 紅外檢測體系

2.3.1 紅外光源

2.3.2 濾波器

2.3.3 熱釋電紅外探測器

2.4 討論與注意問題

2.4.1 光源與電壓

2.4.2 碳吸收池與硫吸收池

2.4.3 吸收池應在等壓等溫條件下工作

2.5 紅外碳硫分析儀的創新

2.5.1 雙碳池技術的研究

2.5.2 紅外微型光源的改進

2.5.3 高頻加熱爐電路原理特性

2.5.4 靜電禁止措施

2.5.5 乾燥劑裝置

2.5.6 電子氣體流量計

2.5.7 氣室恆溫裝置

2.5.8 新型的碳硫測量池體

2.5.9 技術改進

2.5.10 光導纖維的套用

3 紅外吸收法碳硫分析儀

3.1 高頻爐.紅外碳硫分析儀(CS-8800型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

3.1.1 高頻燃燒-紅外檢測原理

3.1.2 儀器概述

3.2 電弧爐-紅外碳硫分析儀(CS-8620型電弧紅外碳硫分析儀)

3.2.1 儀器概述

3.2.2 儀器主要技術指標

3.2.3 設備主要特點

3.3 管式爐-紅外碳硫分析儀(CS-8510型管式紅外碳硫分析儀)

3.3.1 儀器概述

3.3.2 儀器組成及構造

3.3.3 儀器技術指標

4 紅外法碳硫分析套用技術

4.1 儀器分析性能的檢驗

4.2 坩堝的處理

4.3 添加劑空白

4.4 表面吸附空白

4.5 燃燒系統引入的“差錯”

4.6 空白值的測定

4.7 標準物質

4.8 試樣

4.9 水的干擾問題

4.10 電子天平

4.11 實例套用

5 CS-8 800型高頻紅外碳硫分析儀

5.1 概述

5.1.1 用途及性能

5.1.2 組成及構造

5.1.3 技術指標

5.2 儀器安裝

5.2.1 安裝前的準備工作

5.2.2 高頻爐安裝

5.2.3 紅外檢測部分的安裝

5.3 操作軟體的安裝與註冊

5.3.1 軟體的安裝

5.3.2 軟體的註冊

5.4 分析

5.4.1 準備工作

5.4.2 分析操作

5.5 分析軟體的使用

5.5.1 主分析界面介紹

5.5.2 主選單功能介紹

5.5.3 系統功能

5.5.4 分析控制

5.5.5 結果處理

5.5.6 界面操作

5.6 基本工作原理

5.6.1 紅外檢測原理

5.6.2 高頻加熱原理

5.6.3 高頻感應電路工作原理

5.6.4 氣路工作原理

5.6.5 整機工作原理

5.7 儀器常見故障及處理辦法

5.7.1 池電壓故障

5.7.2 燃燒問題

5.7.3 分析過程常見故障

第三部分 燃燒法碳硫分析技術

6 Co2的數位化熱解方程與Co和Co2的熱平衡

6.1 C0的生成

6.2 C02+C一2C0反應的轉化方程

6.3 C02的數位化熱解方程

參考文獻

7 So2的數字轉化方程與So2和So3的熱平衡

7.1 數位化方程的提出

7.2 S02的數位化轉化方程

7.3 SO2的轉化速度

7.3.1 反應速度的指數定律

7.3.2 催化劑與轉化速度

7.3.3 溫度與轉化速度

8 碳硫聯合測定的最佳溫度

參考文獻

9 燃燒法測定碳硫的添加劑

9.1 常用添加劑的種類

9.2 添加劑的作用

9.2.1 助熔作用

9.2.2 發熱作用

9.2.3 調節介質的酸鹼性

9.2.4 攪拌作用

9.2.5 催化作用

9.2.6 穩燃作用

9.2.7 抗干擾作用

9.2.8 參與化學反應

9.3 對添加劑的要求

9.4 添加劑燃燒的熱力學分析

9.5 管式爐燃燒常用添加劑的作用原理

9.6 電弧爐常用添加劑的作用原理

9.6.1 發熱作用

9.6.2 MOO2的作用原理

9.6.3 鐵、矽添加劑的作用原理

9.6.4 複合添加劑的作用原理

9.7 高頻爐常用添加劑簡介

9.7.1 高頻感應爐對添加劑的要求

9.7.2 鎢粒添加劑

9.7.3 鎢系列添加劑

參考文獻

10 氣體容量法的創新與自動化碳硫分析

10.1 等壓與差壓氣體容量法碳量測定簡述

……

11 自動定硫與非水定碳的原理與儀器

12 電導法碳硫分析探新

13 電弧爐的燃燒與創新

14 高速溶樣

15 冒煙原理

第四部分 碳硫分析方法

16 硫酸鹽中硫含量的測定

17 通氮燃燒妙測硫

18 鐵合金中碳量與硫量的測定

19 SiC中碳量的測定

20 稀土金屬及其化合物中碳量與硫量的測定

21 超低碳法分析及高碳量測定

22 銅及銅合金中碳量與硫量的測定

23 熱法快速測定含水物質的碳量和硫量

24 紅外法測定一些特殊物質的碳量和硫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