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玉采玉圖山子

碧玉采玉圖山子

碧玉采玉圖山子是清乾隆時期文物,高51cm,底寬51.5cm。

簡介


碧玉采玉圖山子,清乾隆,高51cm,底寬51.5cm。

工藝特色

碧玉質地。減地高浮雕山石、大樹。其間二人,頭戴尖頂氈帽,腰系布帶,足蹬高靴,雙手捧玉石結伴而行。背面鐫刻清乾隆乙酉(乾隆三十年,1765年)御題《于闐采玉》詩一首:“于闐采玉春復秋,用供正賦輸皇州。奚待卞和識琳球,郵致正值金閶游。專諸巷中多妙手,琢磨無事大璞剖。古來記載真偽半,愛者欲其生,惡者欲其死。如是雌黃唇吻紛無算。《于闐采玉》一首,乙酉春御製。”末為“乾隆宸翰”陰文印

相關資料

新疆歷來是高品質玉料的重要產地。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勘定回疆,朝廷控制了玉料的開採和使用。新疆玉料作為土貢,分春秋兩季源源不斷充貢內廷,促進了乾隆時期玉雕工藝的繁榮。另一方面,來自新疆的玉料也成了乾隆帝捍衛國土絕世偉業的重要物質體現。
新疆玉料一類出自河床,一類采自山中。前者呈鵝卵狀,表皮在衝擊的過程中剝離磨損殆盡,僅玉核尚存,因此質地緻密細膩,色澤純淨光潤,硬度較高。春秋兩季水位低落時,回人裸身於水中踏石撈取。後者體塊較大,但質地相對粗疏,需上山開採。乾隆帝先後寫作了五六首于闐采玉詩文,鐫刻於采玉圖玉山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