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壩鎮

碑壩鎮

碑壩鎮地處南鄭區境東南的大巴山-米倉山腹地,是紅色革命老區,轄區總面積462.15平方公里,總人口10608人,普遍居住於碑壩河沿岸。鎮轄區西與四川南江接壤,南與四川省通江縣毗鄰,漢通路(紅軍路)自北向南穿鎮而過。碑壩是陝南和川東北邊界重鎮,是川陝革命老區重要組成部分,有戰時碑壩至通江開闢的著名的“紅色交通線”,境內廣泛分布30多處紅色革命遺址、遺蹟、標語等紅色文化、紅色旅遊開發原生資源。 碑壩是川陝兩省三縣邊貿經濟發展的"金三角",地域遼闊,冬暖夏涼,山清水秀,物產豐富,是特色資源開發的沃土。盛產茶葉、木耳、香菇、天麻、臘肉、巴山土蜂蜜、核桃、板栗、黨參、大黃、當歸、杜仲、枳殼等特色產品及藥材。碑壩礦產資源蘊藏非常豐富,銅、鐵、鉛、鋅等礦產已探明儲量巨大,已有規模性開發。此外轄區內漢中黃玉(又稱漢中香玉、金香玉)聞名遐邇,漢中玉是繼和田玉、岫玉、藍田玉、獨山玉之後又一難得的玉石種類,產地位於碑壩境內中部,潛力價值巨大,已進入陝西省重點文化開發項目。

基本信息

歷史

碑壩原屬四川省通江縣。清代為四川保寧府通江縣所轄的程家壩、碑壩場地。民國時期分屬通江縣涪陽區和平溪區管轄。1933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在碑壩建立川陝省紅江縣壩溪區蘇維埃政府,轄今碑壩區的大部分。紅軍長征北上後,碑壩區又為通江縣轄。新中國成立後,為通江縣平溪區管轄。1952年,正式建立碑壩區,轄9鄉。1954年底,劃歸南鄭縣。1958年底,為碑壩公社,1984年,公社該鄉。1996年,碑壩鄉和前進鄉合併建碑壩鎮。2011年7月,西河鄉併入。

區劃

全鎮轄碑壩社區、西河村、廣家店村、梁堂村、南岔河村、茶園村、西江村、花園村、大竹村、韭菜岩村、大西壩村、四溝村、壩溪村、朱家壩村、松樹庵村14個村委會。

概況

碑壩鎮位於東經107°08′,北緯32°36′。地處南鄭區南部偏東,東部川陝交界的大巴山-米倉山腹地。東與西鄉縣大河壩鎮、南鄭區福成鎮毗鄰,西與四川省南江縣沙壩鄉接壤,南與四川省通江縣諾水河鎮、南江縣匯灘鄉相鄰,北與本區小南海鎮、法鎮相鄰。鎮政府駐地碑壩社區,距縣城89千米,距四川省通江縣諾水河景區32千米。

碑壩轄區內為米倉山南坡,降水豐沛,碑壩河自北向南縱貫全境,屬嘉陵江水系。碑壩河河流落差較大,碧水幽峽,風光秀麗,水力資源蘊藏豐富。境內最高點位於與四川省南江縣交界的鐵船山,海拔2468米,也是南鄭區境內最高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