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體:12~72 km/s
太空碎片:5~15 km/s
手槍子彈:0.34 km/s
撞擊可能造成傷害的太空碎片最小尺寸:1 mm
(地球周圍太空碎片的一般高度為700~1000 km,國際空間站和太空梭的飛行高度:300~400 km)
撞擊幾率:
太空碎片:0.12%~0.2%
微流星體:0.08%~0.13%
(一次碰撞造成太空梭報廢的幾率:1/500~1/300,每天進入地球大氣層的流星體總重量:16.5 t)
相關詞條
-
撞擊坑
撞擊坑,又稱隕石坑和環形山,是坑的一種,為行星、衛星、小行星或其它類地天體表面通過隕石撞擊而形成的環形的凹坑。撞擊坑的中心往往會有一座小山,在地球上撞擊...
概述 歷史 形成和結構 特徵 參考資料 -
撞擊
撞擊,意思是打擊,衝撞。運動物體與別物體猛然碰上。
簡介 詞義 參考 基本解釋 詳細解釋 -
哈爾濱工業大學空間碎片高速撞擊研究中心
空間碎片,又稱太空垃圾,是人類空間活動中丟棄在太空中的廢棄物。 空間碎片撞擊太空飛行器的速度最高可達十六公里每秒,對航天活動構成嚴重威脅。 由於絕大多數是微...
簡介 -
深度撞擊號
深度撞擊號(英語:Deep Impact)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彗星探測器,設計用於研究坦普爾1號彗星核心的成分。探測器於2005年1月12日成功發射,...
科學目標 任務簡介 探測器設計 任務歷程 撞擊結果 -
深度撞擊
2005年1月13日,台北時間2時47分,美國成功發射彗星探測飛船,“深度撞擊號”。2005年7月4日,釋放出一顆372公斤級的鋼彈,撞擊“坦普爾1號”...
外觀 功能 撞擊艙 實施 綜述 -
小天體撞擊
社會上經常流行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說法,讓人們感到一種緊張。軌道與地球交叉的小行星和慧星統一被稱為“近鄰地球的小天體”(NEO)。如果NEO撞擊地球,說不定...
撞擊簡介 何謂NEO 撞擊威力 撞擊影響 威脅程度 -
碎片化
“碎片化”(Fragmentation)一詞,在上世紀80年代常見於“後現代主義”的有關研究文獻中,原意是指完整的東西破成諸多零塊。如今,“碎片化”已應...
時代背景 產生 社會領域 信息傳播 結語 -
撞擊事件
撞擊事件(Impact event)是指地球或其他行星和小行星、彗星等其他天體互相碰撞的事件。根據歷史記載,有數百個在特定地區造成死傷以及財物損失的小撞...
撞擊物體積 生物集群滅絕 人類文明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