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硫磺鵐雄性成鳥(春羽):眼先、眼下和額基均黑色;眼圈近白色;有一不明顯的黃色眉紋;頭、後頸綠色,頭頂稍亮而頭側稍暗;翕橄欖綠色,具黑色寬軸紋;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欖灰色;中央尾羽褐灰色,羽緣色淡,最外側一對尾羽白色,尖端和基部有褐色楔狀斑,次對尾羽內翈有白色楔狀斑,其他尾羽近黑色;小覆羽褐色,羽緣發綠;中、大覆羽和三級飛羽黑色,羽緣栗色,中大覆羽尖端白色,形成翅上兩道白斑,其它飛羽暗褐,羽緣橄欖灰色;頦暗綠;兩脅橄欖綠色,具黑色條紋,下體餘部檸檬黃色。
雄性成鳥(秋羽):上體和飛羽羽色深濃,翕和腰呈濃橄欖綠色;翼覆羽尖端濃暗綠黃色;喉和胸較暗,腹部色較蒼淡,頭上無黑色。
雌性成鳥:與雄性羽色相似,但具有一不明顯的綠黃色顴紋,其下有一窄小的暗褐色細紋。
虹膜褐色;嘴紅褐色,下嘴較淡;腳肉色。
大小量度:體重17-26克;體長140-170毫米;嘴峰♂10-11毫米;翅♂70-74毫米,♀67-68毫米;尾♂57-69.5毫米,♀52-54毫米;跗蹠♂17-18.5毫米。(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可見於海拔3000米左右。棲息於低山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林緣地帶,尤喜林緣次生林和疏林灌叢,也在山邊雜林、草甸灌叢、公園、苗圃、籬笆、路邊和山間耕地附近的小樹和灌叢中。
生活習性
硫磺鵐在中國為少見旅鳥或冬候鳥,習性近似灰頭鵐。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間亦成小群活動,繁殖期雄鳥不停地鳴唱,鳴唱清亮而婉囀,聲聞很遠,特別是馴養的硫黃鵐,能在檐下籠中對月歌唱,被人視為珍禽。
在地面上尋食。主要以野生植物種子、草子、果實等為食,但在繁殖育雛期也吃大量的昆蟲和昆蟲幼蟲等。
分布範圍
硫磺鵐是日本特產鳥類,在中國春季和冬季僅見於華東沿海和華南部分地區。數量極少,看到的也是極少數,繁殖於日本。越冬於中國南方、香港、台灣和福建。偶見有過境鳥於中國東南沿海從江蘇至廣東。
繁殖方式
繁殖期5月中旬至7月中旬,營巢於林緣灌木或低矮幼樹枝杈上,由枯草莖和草根等構成,內墊有細草莖和馬毛。每窩產卵3-5枚,卵灰白色,被有黑褐色或灰紫色斑點,卵的大小為18毫米×14毫米。
種群現狀
硫黃鵐分布區域狹窄,種群數量稀少,至今僅知道繁殖在日本局部地區,被認為是冬季主要生活在菲律賓(2012年),雖然有些鳥類曾經越冬於日本和中國台灣,2001年)。有非繁殖地記錄的主要的鳥類通道,來自朝鮮、韓國、中國香港與中國大陸和台灣的沿海岸。由於其限制飼養,在日本也非常罕見,在20世紀後數量顯著下降。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易危(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