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墨、筆、紙、硯,是古代文人書房案頭不可或缺的文房四寶,如今這些“老文房”成為了藏家青睞的收藏對象。比如說如今存世的老硃砂墨條,歷經上百年時間,同樣還能研磨使用,且色澤紅潤艷麗。當然,藏家往往不會捨得使用,而是當作珍寶愛護和欣賞。實用審美
在文房四寶中,筆與紙都容易損壞,難以保存,而硯台和墨條則因為材質而得以經年不壞,成為現代人的一種收藏品,並且這些歷經上百年歷史的老物件依舊能使用。南寧藏家彭鑫淼收藏了十幾枚清代的硃砂墨,形狀、紋飾各異,嘗試用碎片研磨後觀察,在紙上的著色依舊紅潤艷麗。何謂硃砂墨?就是為了適應繪畫及圈點批文等實際需要而生產的一種朱紅色墨,主要成分就是硃砂。彭鑫淼介紹,硃砂又稱丹砂、辰砂,硃砂的粉末呈紅色,可以經久不褪。我國利用硃砂做顏料已有悠久的歷史,可追溯到殷商時代。世人所熟悉的甲骨文,“塗朱甲骨”指的就是把硃砂磨成紅色粉末,塗嵌在甲骨文的刻痕中以示醒目。古人先是用漆和石粉製成最早期的黑色墨,隨著制墨工藝的發展,出現了五彩繽紛的顏色墨,硃砂墨就是顏色墨的一種。
在彭鑫淼收藏的硃砂墨中,大多數都是圓餅形、豬腰形等形狀。彭鑫淼說,硃砂墨的成分主要是硃砂,化學成分是硫化汞,在我國湖南、貴州、四川等地都有出產,用這種顏料染成的紅色非常純正、鮮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記載著這么一個故事,有人在重慶涪陵地區挖掘丹礦,世代經營,成為當地有名巨賈。可見,在秦漢時期,對硃砂顏料的套用是非常廣泛的。硃砂墨以天然礦物質硃砂研細加膠製作而成,由於顏色紅潤艷麗,具有永不褪色的特性,所以備受畫家鍾愛。
清代皇帝常以硃砂墨在奏章上做批示。後來,硃砂墨的形制也隨之多種多樣,裝飾圖案也越發華麗精美,最終不再僅僅作為一種書寫工具,而是融合了文人獨特的情趣和審美在內,集繪畫、書法、雕刻、墨法等多種技藝於一體,成了實用與審美相結合的高雅藝術品。
收藏價值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大批彩繪印花絲織品中,不少花紋用硃砂繪製著色,雖在地下埋葬2000多年,但色澤依然鮮艷無比。著名國畫大師李可染創作的《萬山紅遍》就是用硃砂畫成的。其中一幅3.1平方尺的作品,拍賣價格達到了幾百萬元。彭鑫淼說,他之所以喜歡收藏硃砂墨,就是因為硃砂的色澤和特殊的材質。不過,由於硃砂本身的化學特性,在採訪結束時,彭鑫淼也提醒大家及時洗手。他說,東漢之後,尋求長生不老的煉丹術興起,古人逐漸開始運用化學方法生產硃砂,人造的硫化汞主要原料為硫磺和水銀,按一定火候提煉而成,這也是我國最早採用化學方法煉製的顏料。在古代,人造硃砂還外銷至日本等國家。彭鑫淼說,在古代,女子很流行以“硃砂”作為名字,硃砂的鮮紅凝結了悠悠情怨。在古代,許多畫家都用硃砂墨來畫佛像、鍾馗、花朵,紅色之下藏著一份外剛內柔的情懷。
墨是古代文人書畫必用的消耗品,存世數量有限,因此古墨收藏難度較大。彭鑫淼說,他曾請多位專家鑑定過自己收藏的硃砂墨,有認為是清末期的,也有認為是民國時期的。彭鑫淼說,據史料記載,古人制墨,以原料劃分有油煙墨、松煙墨、油松墨、硃砂墨、選煙墨、特煙墨等。古墨存世量少,藏家往往不會輕易出手,新手想要收藏,有一定的難度。以翰海拍賣近些年古墨成交價為例,像八大粗墨、御製硃砂墨、御題來儀、蟠雲墨等,拍賣價在二三十萬元左右。彭鑫淼說,一般民間人士很難收藏到這些極品老硃砂墨。
筆墨情懷
出於對硃砂墨的喜好,彭鑫淼還找過一些書畫家來探討其神奇之處,而他也了解到一些獨特的地方,為自己的收藏增加了樂趣。
彭鑫淼說,五代的《韓熙載夜宴圖》、宋徽宗的《聽琴圖》,幾乎所有的古畫都以硃砂墨為顏料;皇帝的御批也使用硃砂墨;古人蓋印章用的是以硃砂調製而成的印油,與如今商店裡賣的印油不是一個概念。彭鑫淼認為使用了硃砂墨、硃砂,還有防蟲的效果,所以這些古字、畫能歷經數百年甚至千年,也沒有被蟲蛀、蟲咬,且經久不褪色。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彭鑫淼曾經有位練習書法的朋友,用家傳的硃砂墨寫了一篇小楷字型的經文送給他,到了2006年的時候,他從一本書中翻出來,發現這篇經文不僅色澤嶄新,且這本書放在潮濕的雜物房多年也沒有被蟲蛀,而其他的一些舊書就難以獨善其身了。可惜的是,這篇經文在一次搬家的途中遺失了,讓彭鑫淼好不懊惱。
講起硃砂墨的故事,彭鑫淼打開了話匣子。他指著其中一塊背後印有詩詞的硃砂墨,讓大家看落款中的一個“臣”字。他說,古代宮廷里有御墨與貢墨,貢墨是地方制墨地區承辦的,所以會有“呈進”、“貢進”、“謹進”等字樣,這些都叫做臣字款,就是大臣進貢到宮裡的貢品。
彭鑫淼介紹,他的硃砂墨藏品有的是在古玩市場上淘的,也有跟藏家交流得到的。一般計價以克為單位,幾千元至萬元左右都有成交。他說,對於喜好硃砂墨的人士來說,並非一定要追求“御用”,普通的老墨也是收一塊少一塊,具有很高的收藏和經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