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龍鎮簡介
石龍鎮在古代是南越民族俚人的聚居中心,在南朝時期,與冼夫人的故鄉雷垌村,同屬良德縣。冼夫人是南朝至隋初間的俚人民族首領,南朝梁大同元年(535年),與高涼太守馮寶聯姻後,居住於良德縣城。良德縣是冼夫人的主要勢力範圍,在其縣內的重要戰略要地上,處處駐有重兵。南朝梁大寶元年(550年),高州刺史李遷仕叛亂,冼夫人智取高州,進駐高州城(舊城),並在高州城內建立馮家村定居。隋開皇十一年(591年),冼夫人冊封為譙國夫人,其孫馮盎封為高州刺史。因此,良德與高州的安危,對於冼夫人來說,都十分重要,冼夫人為了護衛良德和高州,在其附近一帶,設立長期據守的軍事設施,這是必然的。
軍事遺址簡介
位於廣東高州市石龍鎮旺沙、中和等村,是一批古軍事遺址,其中有營壘遺址、烽火台遺址、炮台遺址,壘牆遺址以及堡壘遺址等五大類。
組織介紹
營壘遺址
位於中和村烽火崗右下側的山坳間。這裡由兩座山樑延伸包裹成一道彎凹下去的小山坳,其地理形勢隱蔽性好。在小山坳內,發現一堵石牆門口,在其周圍,有多處用山石圍成的圓狀遺蹟,當地村民稱其為“十二火灶”,相傳是駐軍煮飯時所用。據初步考證,這遺址應屬古代軍事營壘遺址。
烽火台遺址
位於中和村大坪頂烽火崗上,距營壘遺址約200米。烽火崗視野開闊,可鳥瞰到方圓數十里的地域範圍。在烽火崗上,殘存有3座用山石砌迭而成的方形遺蹟,遺蹟邊長1.2米,當地村民稱這裡為“烽火崗”。據初步考證,這裡應屬古代軍事烽火台遺址。
炮台遺址
位於中和村大坪頂烽火台遺址上方約100米的山樑上。這山樑控制著上山的唯一通道。在通道中間,聳立兩塊巨形山石,兩石中間相距1米,恰似石門。在石門處用山石壘迭,中留一孔,恰似火炮伸出口。在巨石兩旁,有一環用山石壘成的牆體,殘牆高約1米。石牆阻斷上山的通道,猶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當地村民稱這裡為“炮台崗”。據初步考證,這處遺址應屬古代軍事炮台遺址。
壘牆遺址
位於旺沙村大坳嶺頂。該嶺頂呈長條形,並按其山脈定向,往前延伸,綿延1000餘米,嶺頂寬約5~8米。在嶺頂外側,遺存有一條約1.5米高、1米寬的山石牆,石牆按其山頂高低走勢,逶迤而去。由於時代久遠,牆體多已倒塌,留下部分殘段以及散落的牆石。當地村民稱這裡為“長城”。據初步考證,這遺址應屬古代軍事壘牆遺址。
堡壘遺址
位於旺沙村大坳嶺頂石窿頭。石窿頭上方是一塊數十平方米的小坪地,在坪地一側,緊接著壘牆的盡頭處,散布著一排巨石,每塊巨石高約2~5米,共10餘塊。在巨石中間,用山石壘接,形成一座方形的堡壘建築。在堡壘牆體盡頭處,留有一石門,石門一邊已倒塌,只留另一邊殘體。當地村民稱這裡為“閘門口”。據初步考證,這遺址應屬古代軍事堡壘遺址。
根據以上古代軍事遺址的建築特徵及附近出土的地下文物進行綜合考證,初步鑑定為南朝至隋間的軍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