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目
儒術
拼音
rú shù
引證解釋
指先秦儒家的學說、原則、思想。
《墨子·非儒下》:“勝將因用儒術令士卒曰:‘毋逐奔,揜函勿射。’”
《荀子·富國》:“故儒術誠行,則天下大而富,使而功,撞鐘擊鼓而和。”
《史記·孝武本紀》:“而上鄉儒術,招賢良,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欲議古立明堂城南,以朝諸侯。”
《史記·封禪書》:“竇太后治黃老言,不好儒術。”
《史記·禮書》:“今上即位,招致儒術之士,令共定儀,十餘年不就。”
《史記·儒林列傳》:“後陵遲以至於始皇,天下並爭於戰國,儒術既絀焉,然齊魯之間,學者獨不廢也。”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習文法吏事,而又緣飾以儒術。”
唐 韓愈 《石鼓歌》:“方今太平日無事,柄任儒術崇丘軻。”
嚴復 《論中國教化之退》:“廢封建而置郡縣,黜儒術而任名法。”
魯迅《儒術》:“‘儒者之澤深且遠,’即小見大,我們由此可以明白‘儒術’,知道‘儒效’了。”
即儒學,亦稱“孔子之術”。《漢書·董仲舒傳》:“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